江苏海安县南莫镇中心小学(226681) 仇旭东
让学生徜徉在美丽的音乐课堂中成长
江苏海安县南莫镇中心小学(226681)仇旭东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音乐学科特点及学生内心的情感需要,让学生在与音乐的亲密接触中感受音乐、享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幸福指数。
感受表达创造音乐情感
着眼于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弥漫着浓浓音乐味、积极关注每个学生需要、响应每个学生真心召唤、融入教师不断思考、为生命生长的音乐而学习的课堂。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让音乐潜移默化地走进生活,鼓励学生与音乐亲密接触,享受音乐的丰富与情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品悟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不断提升。
传播音乐艺术的课堂,自然离不开音乐“以美育人、以情感人”的审美原则。对此,课堂教学目标不能仅仅止步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还要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并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情感基调和艺术呈现方式,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歌唱表达。如在一次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我选择了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杨柳青》,内容包括《茉莉花》《拔根芦柴花》等民歌片段对唱及《杨柳青》欣赏、学唱、创作等,旨让学生多角度感悟民歌的风格特点。课上,学生在速度、力度、节奏、语调、音色的变化对比中,真切体味到《杨柳青》这类民歌的情感和风格;在对歌曲中衬词的运用与乐句的扩充中,享受到创作民歌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愉悦。
著名指挥家胡咏言曾说过:“欣赏音乐要有一个认知过程,不是所有的音乐都能一下子就让人喜欢,有的需要反复琢磨、听唱才会慢慢喜欢。”音乐课堂,就是引领学生走近音乐的大门,使学生真心喜欢上音乐、享受音乐,从音乐中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这样充满音乐生长意味的课堂,才是发展音乐艺术的课堂。
“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近年来,音乐教育新体系非常重视通过“培养学生内心音乐联觉”,增强和丰富学生的个体体验,使学生形成欣赏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内在需要,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在教学中,我尝试根据不同音乐作品,设计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带着他们从多层面去感受音乐。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抓妈荷》是一首充满沭阳地区风土人情和民俗气息的民谣,我通过问题“妈荷是怎么玩的”进行导入,并诙谐地提醒学生:“在音乐课上玩,可要玩出音乐味来。”学生在这样的暗示下,听着伴奏自由地玩出各种花样。因为是自由发挥,学生的重音和弱音、强拍和弱拍的处理并不一致,于是我启发他们交流讨论:“怎么玩才会与音乐的韵律相和谐?”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之后,产生了第一拍强拍上用力抛、第二拍弱拍上轻抛出去的做法,但也有学生提出这样做与三拍子音乐的韵律不相符,觉得第二拍时抛出较好。我让学生再将这两种做法相比较,他们又产生了新的做法:第一拍两手互相抛,类似先做热身,第二拍则向上用力抛,歌曲节奏“XX—”的韵律在不停地抛接中得到进一步的理解。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相信学生,给他们提供实践和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施展自身的音乐性,有利于在动手、动脑、动口过程中激发更细腻的情感,在兴味盎然中丰富音乐经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严谨有序的传统课堂组织教学固然能突出学科的结构性、专业性和连续性,但让单个歌曲学习成为知识的载体和工具,失去音乐本身的愉悦美。音乐教学,重要的是让学生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真味生动地唱出歌曲的感情,进入音乐熏陶的最佳状态。因此,灵动的课堂教学呼唤教师积极思考,深入发掘,探究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真情真意唱好歌,浓情蜜意抒发情。
同时,教师应走出刻板的音乐教唱课堂,努力提升自己处理教材的能力,洞察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能力,善于调动各方面的资源,真正从音乐的视角引导学生徜徉美好境界中,和学生一起共生共长。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理解多好”,安排的每个歌曲都有不同的视唱要求。因此,教学《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时,我以言语创设情境,问学生:“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有没有跟你讲起他们小时候的事情?你听了有什么想法?”通过问题,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背景下学会抒情哼唱。又如,以“真心话尽情说”教学《理解多好》时,让学生在自由倾诉心中曾有的苦恼中进入歌曲意境,让学生在向不同对象的反复吟唱中动情地呼出心中对理解的渴盼。再如,教学《OK星期天》时,采用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让每组组员选出编导、演员,去设计情景小品,并伴随音乐唱一唱,演一演,评一评,尝试创作改编再演。这样,学生在富有情境的课堂氛围中尽情歌唱、自由表达、主动创造,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
倾向于音乐、关怀于儿童的音乐教学,要注重以情怡情、以动促动、以演悟真。因此,教师应让音乐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由衷地喜欢上音乐,轻松愉快地徜徉在音乐殿堂中!
(特约编辑木清)
G623.71
A
1007-9068(2016)27-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