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应用价值评析

2016-03-04 11:54高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3期
关键词:窦性心阵发性内径

高岩

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应用价值评析

高岩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价值。方法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予以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 对照组单纯予以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3个月时, 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时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可以明显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发作频率, 有效抑制左心房扩大。

胺碘酮;缬沙坦;阵发性心房颤动;价值

阵发性房颤多见于成人, 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阵发性心房颤动反复发作可进展为永久性房颤,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治疗阵发性房颤多以药物治疗为主, 本文主要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价值。现将相关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男女比16:14;年龄35~75岁, 平均年龄(51.2±7.9)岁;其中冠心病15例, 高血压9例, 心肌病2例, 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4例。对照组男女比17:13;年龄34~74岁, 平均年龄(50.2±7.9)岁;其中冠心病16例, 高血压10例, 心肌病2例, 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2例。患者均经临床病理诊断为阵发性房颤[1], 本次研究获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与配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予以胺碘酮(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3254)进行治疗。用法用量:0.4 ~0.6 g/d, 分2 ~3次服用, 治疗1 ~ 2周后根据患者病情改为0.2 ~0.4 g/d, 部分患者可减至0.2 g/d或更小剂量维持[2]。

1.2.2观察组 予以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0217)进行治疗。用法用量:缬沙坦80 mg/d, 1次/d, 如效果不满意可增至160 mg/d[3]。胺碘酮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期间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关注,监测房颤再发情况, 包括次数频率、心电图改变情况, 记录患者左心房内径。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患者3、6、12个月时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3.33%(25/30)、76.67%(23/30)、63.33%(19/30);对照组患者3、6、12个月时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0.00%(24/30)、63.33%(19/30)、46.67%(14/30)。3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时,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观察组患者3、6、12个月时的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5.6± 1.6)、(35.5±1.7)、(35.6±1.5)mm;对照组患者3、6、12个月时的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4.7±1.4)、(35.7±1.5)、(37.9±1.7)mm。3、6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时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3、6、12个月时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3、6、12个月时左心房内径比较(±s, mm)

表2 两组患者3、6、12个月时左心房内径比较(±s, mm)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组别 例数 3个月 6个月 12个月观察组 30 35.6±1.6a35.5±1.7a35.6±1.5b对照组 30 34.7±1.4 35.7±1.5 37.9±1.7

2.3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33%(7/30)、26.67%(8/30),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阵发性房颤多发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其中以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最为常见。亦可见于原发性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和其他病因的心脏病。其发病机制为心房内一个或者几个异位起搏点产生的冲动, 在心房内传播过程中发生多处微型折返所致。也有学者认为是在心房的任何部位由多源的大折返环分裂成子环, 不规则传向心室所致。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与惊慌。

目前治疗该类疾病主要为药物治疗, 本文主要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价值。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 联合用药6、12个月后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优于单纯用药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 联合用药患者的左心房内径明显优于单纯用药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采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可以明显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发作频率, 有效抑制左心房扩大。

[1]梁海军.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4):1040-1041.

[2]耿继光.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安徽医学, 2012, 33(1):49-50.

[3]卢志坚.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61例疗效观察.吉林医学, 2010, 31(10):1376-137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104

2015-10-30]

110011 沈阳市沈河区人民医院内科

猜你喜欢
窦性心阵发性内径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阵发性高血压暗藏危机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窦性心动过缓6例临床分析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窦性心律,心跳应该是多少次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胺碘酮联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