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敬告青年》《〈新青年〉罪案答辩书》的研读

2016-03-04 10:12丁小丽
世纪桥 2016年2期
关键词:陈独秀民主科学

丁小丽

摘要:《敬告青年》和《〈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两文,先后发表在《青年杂志》和《新青年》上,是陈独秀发动和推进新文化运动的两篇代表作。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青年的热切希望,特别是揭橥民主和科学大旗,为近代中国逐步走向科学和民主,作出了呐喊、树立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先进思想的旗帜。

关键词:陈独秀;敬告青年;罪案答辩书;科学;民主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2-0012-02

《敬告青年》《“新青年”罪案答辩书》,是陈独秀发动和推进新文化运动的两篇代表作。它们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初,陈独秀探索国家出路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在纪念新文化运动发轫90周年之际,再次研读这两篇文章,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正确认识和评价新文化运动。

一、陈独秀生平简介及其两文发表的背景

《敬告青年》、《“新青年”罪案答辩书》,先后发表在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和《新青年》上。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生,安徽省安庆府怀宁县人,字仲甫,谱名庆同,考科举名乾生,辛亥革命后始名陈独秀,笔名实庵。此外,他在不同场合还署有不同名号:重甫、熙洲仲子、盛唐山民等。1881年,陈独秀丧父,在《实庵自传》中,他自认为“是个没有父亲的孩子”。[1](P.202)1896年,他以院试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为“秀才”;1897年,参加被称为“抡才大典”的江南乡试,但在他看来,不过是“开了一次动物展览会”,变成其“由选学妖孽转变为康、梁派之最大动机”。[1](P.221)

1901年10月,陈独秀第一次东渡日本,“开始了一生的政治生涯”。1902年,他在日本与张继、冯自由等建立“中国青年会”,这是留日学生中最早出现的爱国团体之一。1903年,他在上海与章士钊、苏曼殊等创办《国民日日报》,鼓吹打到清王朝,建立立宪政府。1904年,他创办《安徽俗话报》,以“通俗的语言,尖锐生动地揭露和批判了列强瓜分中国和封建制度的种种罪恶”,[2](P.10)在青年中起到了宣传革命和组织革命的作用;1905年,与柏文蔚等人秘密建立反清革命团体“岳王会”,密谋暗杀清廷官吏。1907年,他与章太炎、苏曼殊以及日本的幸德秋水等人筹备组织“亚洲和亲会”。

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不但没有使中国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就连“民国”的招牌也岌岌可危,反动复古逆流尘嚣日上。1912年10月,张勋等在上海发起孔教会。1913年2月,康有为创办《不忍》杂志,宣扬欲存中国,非赖孔教。在对戊戌变法失败和辛亥革命流产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敬告青年》一文即发表在该刊上。

1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从第2卷起改称《新青年》。1917年初,陈独秀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聘为北大文科学长后,《新青年》杂志社由上海迁往北京。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新青年》日益朝着以传播马克思为主流的新文化方向发展。针对一些“封建卫道士们”,把《新青年》看作“怪物和异端”的非难,1919年1月15日,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公开声明:为了维护民主和科学,“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3](P.10)

那么,这两篇文章到底阐述了什么思想呢?

二、两文的主要内容

(一)充分表达对青年的热切希冀

《敬告青年》一文,是《青年杂志》的开篇之作。在陈独秀看来,救中国,建共和,必须赖以改造国民思想特别是青年思想。而青年“几无一不在病夫之列”的民族,无以图存。陈独秀在国家迟暮之感中“涕泣陈词”,要创造出那“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的“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不至于“国将由此灭,种将由此削”。[4](P.208)他强调,这种“不得不发表”的主张,使得“一种杂志”,就有其“发行底必要”;以索宇宙之事理,从而为沉闷民族的崛起作最后之哀鸣,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谋幸福。

(二)明确提出“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的思想

在《敬告青年》一文中,陈独秀郑重声明: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如“舟车之有两轮”,从而拉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陈独秀指出:“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4](P.162)《青年杂志》和《新青年》所提倡的民主和科学精神,自始就遭到封建顽固派、假道学等极力反对,认为它们是“离经叛道”,是“异端邪说”。陈独秀认为,他们所非难的,“无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破坏旧艺术、破坏旧宗教、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这几条罪案”。追本溯源,“本无罪”的《新文化》同仁,“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但“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3](P.10) 陈独秀在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前撰写的这两篇文章中,充分表达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三)深刻阐述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的道理

陈独秀认为,作为近世文明特征的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等,可以作为“变古之道”,从而使社会焕然一新。基于这种民主主义的主张,陈独秀把斗争锋芒指向了维护封建专制的孔学,系统批判了封建理论道德。他指出:“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随垂视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其范围不超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4](P.268)在陈独秀看来,“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是造成国家衰退、国耻丛生的重要原因,必须彻底打碎。而“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等都是“残民害理”的封建制度遗毒,“要拥护德先生(民主),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3](P.10)

针对康有为等“以孔子为大教,编入宪法”的叫嚷,新文化同仁们认为,尊孔必然导致思想不明,学术专制,阻塞民智,所以,儒教必须革命,儒学必须转轮,以达到思想上的解放,以求得政治上的进步。他们还将尊孔与复辟帝制联系起来,易白沙在《孔子平议》中指出:“孔子尊君权,漫无目的,易演变成独夫专制之弊”。[5]陈独秀认为:“盖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4](P.375)在他们看来,孔教注重别尊卑、明贵贱。根据“道与世更”的原则,既然提倡共和,那么就必须反对把孔教立宪。

(四)大力提倡尊重科学、反对迷信

陈独秀主张用科学态度对待传统观念和一切社会问题,“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对“无常识之思想,无理由之信仰,欲根治之,厥为科学”,[4](P.163)只要尊重科学理性,则“迷信斩焉”。从尊科学,弃迷信的观点出发,陈独秀与有鬼论作坚决的斗争,提出“以科学代宗教”的口号。主张“要拥护赛先生(科学),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3](P.10)而“祀天神而拯水旱,诵孝经以退黄巾”属于诳人之事,[4](P.162)无利于个人或社会现实生活,且与之背道而驰”。他指出,重科学,还必须排除偶像崇拜,因为一切偶像都是骗人的,都应该破坏,以坚持真理的精神树立“真实的合理的信仰”,做到“宇宙间实在的真理与吾人心坎儿里彻底信仰”的统一。[3](P.423)

新文化战将们希望通过提倡科学,以反对上帝创世的谬论,解除宗教对人们的束缚;他们痛恨那些脱离实际的空话、废话和鬼话。认为要根除这些弊病,惟在科学之兴;他们运用自然科学的原理对“天幸、天罚”的天命观进行了驳斥,认为大千世界没有神灵主宰,一切自然现象都可以用科学法则予以解释;他们反对迷信活动,主要是把其与国家的存亡联系起来,新文化同人们普遍认为,迷信导致国灭,只有科学才能救国。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与《<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两篇文章中,号召打碎封建伦理道德、宗法制度和传统观念,要求建立独立自主之人格,谋求平等自由之人权,催人警醒,扣人心弦,在近代以来先进知识分子探索中国出路中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三、对两文的历史评价

在五四时期的旧中国,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根深蒂固,且被奉为金科玉律,严重阻碍了国人的思想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陈独秀在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是坚决勇敢的,他倡导科学与民主,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要求;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切中时弊要害,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和急先锋。他对青年的热切希冀鼓舞了当时的一批进步青年觉悟起来,行动起来。这一时期,李大钊、吴虞、鲁迅等也对代表封建统治阶级正统思想的儒家伦理进行了针对性批判,给封建主义以空前的沉重打击。但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妄图通过批判儒学礼教,以建立“西洋式之国家和社会”,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根本走不通。毕竟“中华民族的旧政治和旧经济,乃是中华民族的旧文化的根据”,[6](P.664)离开根本改变产生封建思想的政治经济制度,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和有限的宣传,不但无法拯救灾难泥潭中的中华民族,甚至连国民性的改变也会落于空谈。新文化战将们在对封建伦理进行决绝的批判时,在“好”与“坏”的评价上,存在形式主义和绝对化倾向。但《敬告青年》和《〈新青年〉罪案答辩书》所反映的新文化运动的主旨,毕竟为近代中国逐步走向科学和民主,作出了呐喊、树立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先进的思想旗帜。

参考文献:

[1]陈独秀著作选编(第五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9.

[2]王光远.陈独秀年谱(1879—1942)[M].重庆:重庆出 版社,1987.

[3]陈独秀著作选编(第二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9.

[4]陈独秀著作选编(第一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9.

[5]易白沙.孔子平议(上)[J].青年杂志.

[6]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秦 超]

猜你喜欢
陈独秀民主科学
中国式民主
点击科学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科学大爆炸
陈独秀之妻:我生君已老
尼日利亚 民主日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科学拔牙
陈独秀的收与不收
陈独秀三拒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