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智勇+贾立臣
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抗日战争中,无数以身殉国的先烈们,是抗敌御侮的民族英雄,他们以民族利益为重,舍生忘我的维护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中华民族意识,值得我们珍视和学习。在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将永世不忘,即使在和平年代,我们也要不断强化伟大的中华民族意识,筑起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意识,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整体智慧和力量,一定能够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关键词:抗日战争;中华民族意识;凝聚;珍视;强化;弘扬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2-0004-04
在中国的历史上,每当外敌入侵之时,很多有识之士为了拯救中华起而抗争,但是没有形成中华民族的整体强势,所谓的多民族国家没有形成坚硬的拳头,长期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没能彰显中华民族应有的尊严和威力。因此造成外敌入侵割让疆土,国权沦丧近乎亡国灭种的境地。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抗击外国侵略者需要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凝聚。仅就中华民族意识而言,虽然内容很丰富,但是最主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形成中国境内各个民族一律平等,都是中华民族一分子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具有各个民族的利益必须服从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意识。这种伟大的中华民族意识,是全体中华儿女爱国、救国、建国、强国的强大精神支柱。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重危机走向伟大的复兴确定了历史转折点。
一、外抗强敌,凝聚伟大的中华民族意识
自从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以后,多次发动侵华战争,极其贪婪的侵吞我国土,蛮横的控制我主权,疯狂的掠夺我资源,残忍的屠杀我同胞,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种种罪恶简直是令人切齿,罄竹难书。1927年田中义一内阁上台后,抛出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宣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1](P.143)这是一份日本妄图侵吞中国称霸全球的总纲领。
为了实现“征服满蒙”的计划,1931年1月“满铁”前副总裁松冈洋右宣称:“满蒙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生死存亡的问题,是我国的生命线。”3月,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说:“满蒙是帝国国防的第一线,”“如果单纯地使用外交的和平手段,归根结底是不可能达到解决满蒙问题的目的的。”[2](P.16-17)经过一番准备,日本关东军按预定计划于9月18日炮轰沈阳城。然后分兵进击,至1932年2月5日占领哈尔滨,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为了实现“征服支那”的计划,日本军国主义者于1937年7月7日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以速战速决的战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所以如此放肆的进犯中国,是因为当时蒋介石正忙于发动“剿共”战争,他宣称“攘外必先安内”,“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主张“先清内匪再言抗日,”[3](P.422-423)对日本侵略者实行不抵抗主义政策。
中国共产党则以民族利益为重,在“九一八”事变后多次发表抗日宣言,并抽调大批党员干部进入东北,在白山黑水之间点燃了抗日的火种。
为了挽救中华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强调:“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呼吁“一切有民族意识的热血青年们”和“中国境内一切被压迫民族”团结起来,组建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4](P.327-332)经过宣传,广大国民的中华民族意识逐步凝聚起来。
随着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蒋介石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1937年3月下旬,在国共两党谈判时,蒋介石承认中国共产党“有民族意识,”[5](P.141)开始缓和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国共产党郑重向全国发布有关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取消苏维埃政府、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等四条宣言。申明“我们伟大的悠久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胜利是属于中华民族的!”[6](P.76-78)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他说:“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有了“民族意识”,才能“感认整个民族之利害,终超出于一切个人一切团体利害之上也。”[5](P.182)中国共产党《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
由此可见,这场抗日战争极大地凝聚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意识。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都是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战场,抗日战争中所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是国共两党两军实行战略或战斗配合的结果。以太原会战为例,1937年9月下旬,八路军115师在第二战区为了配合友军的作战,在平型关一举歼敌1000余人。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歼灭日军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效地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蒋介石为此特发贺电:“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2](P.78)10月下旬,八路军120师在第二战区所属的雁门关地区伏击日军500多人,破坏了日军由大同通往忻口的交通线。蒋介石为此特向朱德和彭德怀致电,高度赞佩八路军参战部队“屡建奇功,强寇迭遭重创,深堪嘉慰。”[2](P.83)还有八路军129师所属部队在阳明堡机场一举炸毁敌机24架,歼灭敌人100余人,使日军的空中优势受到沉重打击,极大地减轻了忻口方面国民党正面防御的压力。再如徐州会战,是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负责指挥。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在前往徐州的前夕,特邀周恩来进行会谈。周恩来建议在徐州以南,由新四军第四支队与国民党的两个集团军以运动战为主,以游击战为辅,牵制和阻止日军北进。建议在徐州以北实行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守点打援,以收各个击破出奇制胜之效。李宗仁和白崇禧接受了周恩来的意见,取得了轰动一时的台儿庄大捷。
应该说,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并没有一条明确的鸿沟分隔,国共两党的军队在对日作战时,也不是如同泾渭之水那么分明,经常是互相配合助阵,发挥各自所长。实际上,中日两国交战,如同象棋博弈,中国获胜必是车、马、炮乃至相、士、卒形成合力的结果。
总之,历经十四年苦战,依靠全民族的力量,彻底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所谓东洋霸主。历史证明,只有凝聚伟大的中华民族意识,才能使被诬称为东方的“睡狮”猛醒发威,才能使中华民族成为“东方巨龙”发力腾飞。
二、缅怀先烈,珍视伟大的中华民族意识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者以速战速决的战略向上海发起全线进攻。日军凭借军事优势占领上海以后,继续向南京大举进攻,国民党当局被迫决定迁都重庆。受此影响,被国民党关押在南京老虎桥监狱的陈独秀获释。出狱后,陈独秀一面观察和分析战情,一面到处进行抗战宣传。1938年8月,陈独秀发表了一篇《抗战一年》的文章。他说:“这一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光荣最有价值的一年,一年战争中所给予我们的经验与教训,胜过一百年。”因为日本侵略者并没有取得全面的胜利。陈独秀认为,日本确实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这是不必讳言的”,“然而经过一年的战争,以一个大力士竟然不能够击倒一个病夫,使他不敢还手,全世界人士都眼见这位大力士的本领不过如此,这位病夫也不是人们以前所想象那样容易驯服的民族,这是敌人失败之第一点。敌人虽然占领了我们许多重要的工商业城市,而政治上仍然毫无办法,不但未得着一个张弘范、洪承畴,在民族意识压迫之下,并没有一个稍负时望的人肯认真为他效劳,因此敌人对于一般汉奸,很少敢于信任,一年以来,未曾出现一个有力的汉奸,这是敌人失败之第二点。”通过这次战争,“我民族抵抗强者的人格提高了不少,同时敌人野蛮无赖的面目,在全世界文明人士面前无隐藏的暴露出来,这是敌人失败之第三点。”另外,在日本“最热衷战争的,只有少壮派军人和军事工业家;工农劳苦大众甚至小商人,根本反对战争,”还有“轻工业家和元老重臣甚至老成持重的军人,”以及“有头脑的政治家和经济学者,”对这场战争“感觉得是他们国家致命的危机。”随着战争的旷日持久,各种反战情绪将不断加强,“各种反战分子,会日渐抬头,这是敌人失败之第四点。”“敌人的失败就是我们的胜利。”[7](P.283-284)
陈独秀揭示日本侵略者的四点失败,不可小视。特别是第二点,表明中华民族意识在战争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其一,日本侵略者在“政治上仍然毫无办法”,企图通过非军事行动侵吞中国的设想彻底落空。其二,“在民族意识压迫下”,没有一个稍负时望的人肯认真为日本效劳。不仅没有出现张弘范、洪承畴式的人物,而且在所有的汉奸中“未曾出现一个有力的汉奸”。其三,受以上因素的影响,日本侵略者“对于一般汉奸,很少敢于信任”,唯恐有“白皮红瓤”的人夹杂其间。由此反映了日本侵略者在政治上失败的惨状。
与日本的政治状况完全相反,中国人民不仅在理想信念上丰富了中华民族意识的内涵,而且在实际行动上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意识的巨大威力。在极其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哪怕是冰天雪地,朔风怒吼,仍有李兆麟等抗联战士那种“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横扫东三省,“夺回我河山”[8](P.370)的钢铁誓言,激励着抗联战士在白山黑水之间驰骋游击;哪怕已经押赴刑场,魔鬼举起了血腥的屠刀,赵一曼等共产党员仍然坚信“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8](P.300)哪怕弹尽粮绝,身陷囹圄,仍有吉鸿昌那首“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绝命诗留在人间。直到屠刀压颈,枪口顶胸,仍然大义凛然地发出“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着挨枪,”也“不能在背后挨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8](P.232)强悍之声,充分展示了共产党员铮铮铁骨和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在共产党的队伍里,还有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等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同样,国民党内也有一些爱国官兵,不愧是捍卫民族尊严和祖国主权的忠勇之士。1932年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时,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和军长蔡廷锴发出了钢铁般的誓言:“捍患守土,是其天职,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卫国守土而抵抗,虽牺牲至一卒一弹,绝不退缩。”[4](P.224)经过全体官兵英勇抵抗,迫使敌人三易主帅。1937年“七七事变”时,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慷慨陈词: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冲。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在战斗中,他与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毛泽东称赞他们的英雄事迹“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9](P.113) “八一三”淞沪会战打响以后,日本侵略军向四行仓库发起强攻,孤军将领谢晋元向全体将士表达了“洒最后一滴血,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10](P.19)的决心,并与“八百壮士”结成了誓与“四行仓库”共存亡的英雄群体。
总之,所有这些在抗日战争中以身殉国的先烈们,他们是抗敌御侮的优秀代表,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不受阶级和党派的局限,凭借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勇敢的冲杀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最前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
第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能中国人民以民族利益为重,坚持民族利益至上,一切都服从于抗战。抗战的炮声是动员令,是进军号,是决战鼓。抗战开始后,中国人民的抗战激情如火山爆发,如海啸喷涌,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大潮之中。这种爱国主义情怀是伟大的中华民族意识的核心内容和最高表现。
第二,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历时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一场决死大战。每个中国人在侵略者面前不低头,不后退。特别是抗联战士的 “八女投江”、八路军的“狼牙山五壮士”以及国民党军守护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等,都体现了中国人可杀不可辱,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表现出了为捍卫中华民族利益而拼死抗争的民族意识。
第三,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中华民族不是天生的任人宰割的羔羊,绝不因为敌强我弱而投降。“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寡妇村”流血不流泪,满腔怒火扛起枪。人在旗在阵地在,“满门忠烈”好儿郎。子弹横飞鲜血淌,护我中华保家乡。这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前赴后继,血洒疆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英雄气概。
第四,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漫长的抗战岁月里,广大抗日将士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克服数不尽的艰难险阻,坚信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一定是属于中国。
我们深切缅怀革命先烈,要永远珍视伟大的中华民族意识,让伟大的中华民族意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续写出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三、勿忘国耻,强化伟大的中华民族意识
在抗日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中国到处烧杀抢掠,使辽阔的国土上出现了“无村不戴孝,到处是狼烟”的凄惨景象。尤其是南京大屠杀,更是令人惨不忍睹。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曾叫嚣:要“发扬日本的武威而使中国畏服。”[2](P.206)新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亲王更加嚣张的放言,要让30万中国军队“逃不出南京城”。他们闯入南京城之后,用尽了惨无人道的杀人方法,展开了骇人听闻的杀人比赛。日本侵略者还实施了灭绝人性的细菌战和化学战,设立许多据点和加工厂,除了著名的哈尔滨731部队以外,还有长春100部队,敦化516部队,南京1644部队,北平1855部队,广州8604部队等。据不完全统计,日本使用化学武器遍及中国的18个省区,造成中国人民伤亡最少在10万人以上。直到现在,各地仍然能够发现当年日本关东军遗弃和掩埋的毒气弹,继续威胁和伤害中国人民的安全。另外,侵华日军还实施了令人发指的奸淫兽行,仅南京市被强奸凌辱的妇女就达8万之多,很多“慰安妇”被奸淫后惨遭杀害。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中国官方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所有这些,都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在这场战争中,中华民族所以能够经受如此残酷的考验,除了国共两党能够以民族利益为重,精诚团结共赴国难以外,还有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利益的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所信守的民族至上观念。在这些民主党派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第三党)。他们在《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抗战时期的政治主张》中指出:“中国这次反抗暴日侵略的战争,乃是中华民族争取生存的最后时刻,抗战胜利,中国才是中国人的中国。”他们呼吁:“全国上下,不分党派,无分朝野,为民族利益计,为自身及子孙计,都应该牺牲其特殊利益,财产生命,一致团结,共同向战胜暴日的一个目标前进。这一个全国各阶级共同要求的全面抗战,乃是中华民族图存的最后挣扎,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起点。”[5](P.149-150)为了坚持持久抗战,他们特别强调要“实行战时教育,奠定抗战胜利的精神条件。”虽然战时教育是多方面的,但是,“在总的精神方面,应该是加强民族意识,发扬民主精神,和提高科学的生产技能,在这三大要素之下,训练青年,使青年真正成为民族国家的基石。”[5](P.153) 把“加强民族意识”列为三大要素之首,足以证明民族意识的重要。经过全国上下普遍的民族意识教育,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有了明显的提升,每个人发出了誓与中华民族共存亡的吼声,以抗战必胜的雄心和气势,彻底打败了由“武士道精神”武装起来的日本侵略者
总之,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实行中华民族总动员,成就了中国反帝斗争史上空前的最为波澜壮阔的战争奇观,坚决捍卫了中华民族的神圣尊严。70年前的中华民族不可辱,70年后的中华民族不可欺。中国人民要精诚团结,不断强化伟大的中华民族意识,共筑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四、圆梦中华,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意识
历时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赢得了最后的彻底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者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大国地位。
在这场全民族的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以其特有的优势和能量,发挥了任何政党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大力宣传和倡导的中华民族意识,被各党各派及各界人士所接受,强力维系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之成为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一大法宝。正是这种伟大的中华民族意识的不断强化,才使得所有胆敢侵犯中国伤害中华民族利益的所谓“强者”成为纸老虎,才使昔日被人瞧不起的“一盘散沙”变成了今天屹立于世界之巅的硕大磐石,使长眠不醒的中华睡狮变成了重振国威的东方雄狮。
历史证明,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为了圆梦中华,正在信心百倍地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具有共同历史命运和相同文化价值理念的民族共同体,所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理所当然的是56个民族共同的使命。
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大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国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有光明的发展前途。
文化是促进和沟通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来自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所以,必须大力学习宣传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华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构筑各民族共有文化和精神家园,以各种积极有效的形式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新的历史时期里,我们要万众一心圆梦中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意识,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各项成就,组织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通过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以及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中华民族的成就感,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脚踏实地的继续探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参考文献:
[1]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组.中国近代对外 关系史资料选辑(1840—1949):下卷,第一分册[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2]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编写组.中国抗日战争简 史.简明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 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4]魏宏运等.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第三册)[M].哈尔 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
[5]李新,陈铁建.中国新民主革命通史(第七卷)[M].上 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0.
[7]任建树等.陈独秀著作选编(第五卷)[M].上海: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9.
[8]甘肃师范大学政治系.中国共产党英烈小传(第一 集)[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0.
[9]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3.
[10]朱信泉,严如平.民国人物传(第四卷)[M]北京:中 华书局,1984.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