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劼
摘 要: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逐年加重,想要满足老龄人口的实际养老需求,解决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就必须大力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太原市以“居家养老”为着力点,扩大居家养老覆盖范围,走出一条新型养老之路。经过近十年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对策建议
一、引言
随着老龄化步伐不断加快,到2014年山西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已达到2.97%,远高于总人口年均增长0.96%的速度。而作为省会城市的太原更是如此,“银色浪潮”正在席卷而来,养老保障和服务需求急剧增加。国家十部委在《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在全国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这无疑为解决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指明了方向。
二、居家养老太原模式的发展现状
“居家养老”模式以家庭为基础、社区服务呼叫中心为纽带、居家照料服务为主要内容,政府购买公益岗位,安排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并给予相应的报酬,为有养老需求的老人上门提供日常服务。这种养老模式符合老年人养老离不开家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发挥家庭亲情化养老的优势。太原市推行的“居家养老”主要采取了无偿、低偿、有偿三种服务形式。无偿服务主要针对80岁以上高龄、空巢、困难、伤残、低保老人;低偿服务通过与驻地服务机构签订协议,为老年人提供低于市场价的优惠服务;有偿服务主要通过市场化运作,为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电话预约上门服务。
2008年太原市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开始试点运行,将社区里的卫生服务站、健康管理咨询机构、电器维修公司和餐饮企业进行整合纳入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依靠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2010年,太原市投入100多万对太原市主要城区的10个试点社区内的老年人和全市70岁以上空巢老人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券”。2011年,太原市启动“爱心一键通”服务,为老人家庭免费配发“爱心一键通”手机,老年人在家只需拨打居家养老服务电话就可享受理发、就餐、保洁、保姆、120急救等便捷的养老服务。2013年太原市首家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服务站成立,同年7月为解决社区困难老人的吃饭问题,太原市首家老年餐厅在迎泽区海边街社区开业。也有部分社区尝试“三社联动”居家养老模式,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通过社会组织实施项目和政府购买服务,形成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者协调联动的机制,全面推进全市养老服务的创新发展。2015年,“虚拟养老”试点服务在太原启动,列入试点社区的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由政府签约的服务商提供的全方位养老服务。
三、居家养老太原模式的积极意义
居家养老太原模式的创新,按照服务就近、便捷、经济的原则,顺应老年人传统养老观念,节约了个人与社会经济成本,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又减轻了子女养老负担,既保留了家庭养老的优势,老人不必离开自己熟悉的居住环境可以在家里安享晚年,又可以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因此这种模式自实施以来收到了一举多赢的效果,得到了老年人群和老人子女的广泛好评。目前,太原市六城区都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签约享受服务的老人也呈每年递增的趋势。从社区提供养老服务到政府构建虚拟养老院,后一种模式初步解决了服务队伍建设和资金问题,在不断成熟的基础上应当大力推广。前一种模式依托社区,发挥志愿者作用,其思路也值得借鉴。两种模式的精髓对于我市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具有弥足珍贵的借鉴意义。
四、居家养老太原模式存在的问题
对于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太原市来说,“居家养老”是一条可行性相对较强的路子。但受人力、物力资源所限,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瓶颈。
1、居家养老服务经费有限。居家养老服务涉及的老年人口数量多、覆盖面广,因此需要大量长期的资金支持。现实情况却是养老服务的经费主要由民政局投入,来源有限并且经费不足,相关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而老年人活动中心也并未得到普及。例如在太原市城区,建设一家居家养老机构平均需要资金50万元,而且每年需运营资金8至10万元。目前财政给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建设资金约3至10万元,2013年太原市启动了20万资金的惠民工程项目,用于社区服务和社区设施的建设,尽管如此,大部分资金还需要街道和社区承担。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社区,由于经费不足,导致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低、功能不完善,维持日常运营举步维艰。
2、服务运营模式不健全。居家养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年人的养老难题,但就服务形式来说,大多依靠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提供无偿服务。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精力有限,经常是一人分担数职,服务质量很难得到保障。这种缺乏长期化、制度化保障的服务模式,仅凭工作人员的热情维持,并非长久之计。
3、享受主体受到限制。居家养老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社区的特困、高龄、优抚、残疾以及空巢和失独老人,对于这些特定人群,为其提供的养老服务是无偿的,然而对于大部分的社区老年人来讲,要想实现养老服务还需要自己购买,由于很多老年人不舍得花钱去购买服务,因此服务的享受主体受到了限制,很难兼顾到社区内的所有老年人,若想实现社区养老的全覆盖还需要一段时间。
4、服务项目专业化程度低。居家养老可提供的专业化服务项目较少,很难满足当今社会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社会养老需求,有关心理咨询、临终关怀等专业化的服务项目还非常欠缺。虽然有不少社区公益组织,但义工的素质参差不齐,且流动性大,在一对一结对中无法固定老人熟悉的义工,无法使老人享受到连续性的定向服务。
五、对策建议
若要保障居家养老太原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并最终形成有效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运作机制。
1、政府主导建立保障体系。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居家养老服务在政策、资金和人员组织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可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把老人的养老需求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需求结合起来,培养一支具有责任心和专业技能的养老服务队伍。同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各种社区养老设施,对困难家庭老人提供适当补贴。
2、依托社区完善服务体系。依托社区资源,搭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拓展服务形式和服务内涵。为有一定经济能力的老人提供有偿服务的同时,开展形式更加丰富的养老项目,倡导邻里互助的居家养老,鼓励社工为老年人提供无偿帮助,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为养老事业贡献力量。
3、社会参与优化运作机制。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培育社区中介服务机构和组织,扶持非政府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引导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市场化运作和产业化进程,引导居家养老向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未来我们如何养老,几乎是每个家庭都面临的难题与压力。面对日趋加重的老龄化,政府、社会,个人都必须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只有真正解决好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才能让老年人口安享幸福晚年。(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友华.居家养老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J].人口学刊,2012(04).
[2] 丁建定.居家养老服务:认识误区、理性原则及完善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02).
[3] 高红.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研究——以青岛市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4] 刘红芹 包国宪.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管理机制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为例[J].理论与改革,2012(01).
[5] 冯晓娟.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J].社会科学家,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