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伟 金顺姬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龙嘉德阳中心学校 吉林长春 130504)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张玉伟 金顺姬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龙嘉德阳中心学校 吉林长春 130504)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语感培养,语感教学也被运用到教学实处。小学阶段处于学生受教育的初始阶段,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教学尤为重要。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进行预感培养,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其他学科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进行探析,并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小学语教学 培养 语感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中,人们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语言看似简单,但是背后包含了太多的文化成分,只单单停留在理解语句上,而不去深刻的思考探究,就无法获取语言背后的巨大信息源。这就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自身的语感。语感是人们对于语言的感知能力,这样的能力需要在幼儿时期开始重视。小学阶段是学生所有能力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这个阶段下,做好各个方面的基础工作,对将来的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的语感培养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行径。
就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来看,朗读是学生获取语感、提升语感最直接、重要的方式[1],所以教师要注重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它能让小学生更高效完整的阅读一篇文章,这是基本功的锻炼。朗读的过程中可以讲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反复的朗读,也让学生加深了对文章词句的理解,更能读懂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有益于学生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其次,反复的朗读过程还能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能力,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出带头模范的作用,首先给学生进行示范性的朗读,朗读的过程中注重每个字词的发音和有感情的朗读。比如,小学低年级的《操场上》、《四季》,中年级的《题西林壁》、《游山西村》,高年级的《有的人》、《白桦》,都可以进行朗读。在朗读《大地的话》时,对于“假如你是种子,请到我的怀里睡。这里有新鲜的空气,软绵绵的被。你可以发芽、生根,全文开花、吐蕊。让枝头的果子一咕噜一咕噜往下坠......”从不同的侧面向学生展现了语言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魅力[2],注重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的感情。让学生在语言的情境中仿佛和作者一样,像是在和大自然的万物深情对话一番,从而以情绪触动带动小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但是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要避免教学课堂出现错误,比如字词读错,感情运用不当,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示范作用。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字词语句的积累大部分都是以背诵的形式来获取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富有艺术气息的经典文章,这类读物能让学生的更直接的从阅读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意义。教师对于学生的背诵要时刻进行监督,因为小学生学习的自控力较差,老师要从旁督促,让每个学生都能坚持这个好习惯。学习中的课后背诵,不单方面仅仅是机械化的阅读,还要求学生在背诵的时候充满感情,学会跟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此起彼伏。但是对于这样的教学任务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能以逼迫的心态要求学生去服从,这样会导致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而产生敷衍的应对心理。比如在检查背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各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对于背诵的知识点进行抢答,谁反应速度最快就是谁来答[3],这样的良性竞争环境下,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背诵的能力。
比如,在背诵重点的古诗词时,可以采取接龙的方式在小组中进行。在学习李白的《望天门山》时,教师提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然后小组开始接上下一句,然后小组抢答,接上下一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如果接不上的话,就换成下一个小组进行抢答。以此类推,直至整首古诗结束。每组获胜的小组教师给加上一分,这样的竞赛长期开展,然后定期进行评比,最后统计哪个小组得分较高,然后对其进行奖励。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背诵中提高教学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丰富的词汇是组成文章和语言的基础,只有当词汇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充分提高语言的感知能力。在词汇积累的方面,教师多鼓励学生们摘抄记录笔记,比如看到他们喜欢的字词文章然后抄写下来,然后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然后对于其读后感进行分享,让班级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词语学习的乐趣。这样,不仅能提高个别学生的词汇量,还能提高全班同学的词汇积累。此外,教师还要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去写读后感,将自己认为很有感情印象最深的文章写出读后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感,也能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文章写作水平[4]。
教师在学习文章的时候,可以对于文章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对学生进行提问,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比如在学习《军犬黑子》时,“后来呢,后来是黑子不再信赖所有的人。同的性情也起了极大的变化,不再目光如电,不再奔如疾风,甚至不再虎视眈眈、威风凛凛......训导队没办法,只好忍痛安排它退役。”可以提问,“文章末尾为什么黑子后来会变成另一个模样呢?”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从全文中寻找答案,感受作者的情感[5],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在阅读的过程中无形地培养了他们的语感。
小学是学生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交流写作等方面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从教学中付诸实际。
[1]阮美华.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6):55.
[2]石娜.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J].学园,2014(7):107-107.
[3]万井荣.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以及语文素养[J].新课程导学,2015(36):65.
[4]徐新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J].新课程·上旬,2015(7):89.
[5]任嘉.试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3):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