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来庆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顺德 528322)
中职英语教学中英语翻译策略析探
刘来庆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顺德 528322)
增强英语翻译能力是为了中职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结合多年的中职英语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熟悉自己的职业领域和背景、熟悉和掌握一定的专业术语等策略。
中职英语 翻译教学 策略
以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为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的办学模式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最大优势和特点。但是,有效地为社会培养出上手快和操作能力强的技术型人才,关键还在于如何将以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为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和要求能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能得到具体展开和实施。根据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基于社会需要发展学生职业能力,笔者就如何在英语翻译教学实践中优化英语翻译策略作点探讨。
近年来,中职英语教育教学在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目前在校中职生普遍存在着英语学习兴趣低、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在翻译能力方面尤其薄弱,甚至有些同学连最简单词句的都不知道怎么翻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中职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认知有误,认为专注学好专业技能就好了,英语是可有可无的。二是英语任教老师没有将英语翻译训练作为英语教与学中的重要方面,常常在绕不开的时候才简单地提及下。三是中职生普遍存在着“中式英语”的不良习惯。目前,以英语为第二学习语言的大部分中国学生身上都存在“中式英语”的现象。即在学习英语时,其思维模式和想法都会不由自主地按照汉语的思考方式进行,影响了英语的学习效果。
增强英语翻译能力是为了中职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如何在中职学校短短三年的学习期间,掌握一定翻译技巧,并为未来职业获得进一步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当前中职英语教育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结合多年的中职英语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首先,熟悉自己的职业领域和背景,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中职学校主要是对在校学生进行专业性较强的技能教育,不同的专业技能所涉及的职业领域和背景是迥异的。但是,同一个英语词语,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职业领域里,如果翻译成同一个意思则就不对了,这就要求翻译者必须识记、理解和掌握一定的专业领域和背景下的意义,否则难以达到英语翻译精准性和忠实性的要求。比如,Under CIF,it is the seller’s obligation to tender there lative documents to the buyer to enable him to obtain delivery of the goods.译文:在到岸价格下,卖方的责任是向买方竞标有关单证,使其能在货物到达后提取货物。译文中,由于不熟悉专业知识,不了解词语的语境,将“tender”理解为“竞标”,所以出现错误,在这一重要的款项中,“tender”应该译为“递交”,相当于“given”。
其二,熟悉和掌握一定的专业术语,做好基础性准备。中职英语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其为中职生的职业发展服务,而中职生职业性的学习方向决定了其所学英语应该具有一定的职业适应性,即要求英语词汇与术语与职业方面精准对应,否则便容易带来交流与沟通的障碍。中职英语的专业术语主要突出的是对它们的含义的范围和界定上。翻译的时候,不仅要求掌握中职英语中的一般意义,更要熟悉和把握其专业性的意义。这就需要中职生不断加强学习,因为专业性的术语、缩略词、新词、复合词会不断出现,要能顺利地进行翻译就离不开对它们的识记、理解和掌握。否则,即使知道大概意思,但也难以无法对愿意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比如,在学习board一词的时候,其原意是指木板,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则可表示车、船、伙食、会议桌、委员会等。而在涉及职业性方面时,“board”往往用来表示“董事会”,如“chairman of the board”表示“董事会主席或董事长”,或者它经常用在“FOB”“free on board”,“离岸价,船上交货价”等价格术语中。
其三,翻译时注意言简意赅,符合职业相应的文体文风要求。在实际的英语翻译活动中,要在符合职业相应的文体文风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在形式上,结构整齐划一;在内容上,言简意赅;在语音上,流畅通顺;在效果上,忠实原文而形象生动。这样翻译出来的意思,不仅忠于原文,而且浅白流畅,又非常简洁洗练和庄重严肃,尽显专业英文的文体文风,进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Our products are in complete range of articles and with various patterns.可译作:我们的产品种类齐全,款式众多。其翻译得简练明了,又不失庄重。
其四,翻译时要兼顾东西文化的差异性,找准它们的契合点。从表面看来,翻译只不过是一个语义的转换过程而已。其实不然,翻译在本质上应该是一定的信息在不同文化间的契合与融合的过程。翻译出来的东西是给受众阅读的,如果不根据受众对象的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无条件地处理好其文化的差异性,就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翻译既要最大限度地将原文化中信息转换到译文中去,又要为译文受众所喜闻乐见。这说明,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翻译的实践和相关的研究表明,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在翻译时要具有文化的敏感性,随时注意并处理好文化因素给翻译带来的影响与问题。比如,在翻译“Blue Sky”时就要注意东西方的明显差异。美国人则是指“企业收不回来的债券”,而在中国人看来即是感觉是蓝天的清爽、干净、梦幻般舒心。如果让我国知名的品牌“蓝天”牙膏行销至美国,单从文化心理角度来判断,美国人就不是很乐意接受。再比如,单词Seven,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待的心理就不同。西方世界就认为它是吉祥的数字。所以就有Seven-up为“七喜”之意译。而前缀“Sept”尽管也有七的意思,但它很容易使其和“腐败、脓毒”联系起来。中国服装品牌“七匹狼”如果想打入英语国家市场,也就应该译为“Seven Wolves”,而不是“Septwolves”。二是注重东西方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文化现象和风俗习惯等的了解、理解和掌握,对在进行翻译时无法找到双方相对应的表达方式或词汇时,要力求在双方的文化中找到契合点,比如“Sprite”,其英文意思是精灵的,翻译成中文则为“雪碧”,经翻译这么一转换,在我们中文的语境中是何等的冰清玉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