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焕春(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中学)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因素探讨
盛焕春
(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中学)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普及,使得当代青年生活环境开始朝着日益复杂化的趋势发展。初中生作为新时期的标杆,在初中阶段是其思想品德观念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思想品德教师需要当好学生的指路人,通过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育人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品德观念并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因素展开探讨与分析,仅供参考。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因素
我国关于课堂有效性教学因素的研究主要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而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及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国际竞争日益激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而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则是教师的发展。思想品德教师在教育观念、自身素质以及教学能力等对促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需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以及思想观点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别于其他科目,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的要求。观点教育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道德观点、法律观点以及政治观点,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以及具体观点。而行为规范教育则需要帮助学生明确怎样去践行正确的思想道德内容。观点与行为之间相辅相成,观点是思想品德的灵魂,而行为则是思想品德的落脚点。青少年在初中阶段对世界以及事物的认知开始走向独立以及成熟,但是这种成熟是徘徊在幼稚与成熟之间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这一特性,通过对学生思想道德学习规律进行充分的分析,结合学生学习特性以及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社会全面的认知,帮助学生学会正视生活中的各种现实的自然、政治、经济问题,帮助学生恰当地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对他人、对社会、对集体、对国家的正确认知与判断以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2.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该充满创新性以及主体性
我们都知道初中生在这一时期处于一种情感以及情绪极为躁动的时期,他们对事物以及对他人的认知都是以个人感觉为向导的,而思想品德课程又是一项极为冗杂的课程,初中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因为冗杂且空洞的课程内容而失去对学习的自主性以及积极性。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性课堂的重要性,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学生在课程学习时的参与度,通过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且极具想象力的空间,启迪学生进行平等学习。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话题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的感悟,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与学生之间分享智慧、分享思想感悟、分享学习方法,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去探究、去深造、去发现、去合作。
3.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文化意蕴
我们知道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文化的课堂必然是追求一种具有高度的知识空间。在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要坚决抵制无文化以及无追求的灌输式的教学行为,具有文化意蕴的思想品德课堂需要摈弃传统的教育模式,走出课堂束缚,走出文化束缚,对思想品德学习需要上升到精神层面,通过这种精神层面的追求把思想品德课堂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道德文化内容,对于初中生思想品德培养需要摈弃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灌输性知识教授方式,需要注重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思想品德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从道德情怀以及情感节操等素质培养方面着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极具亲和力以及文化意蕴的情景,带领学生跳跃其中,让情感与道德之间相互影响,使初中生道德规范与情感节操更具统一性以及协调性。
1.教师思想观念落后
教师思想观念的落后性主要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对新时期初中生思想道德培养教育观念缺乏更新度而导致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会不自觉地走入传统教学思想的桎梏。教育观念的落后必然会导致思想品德教育出现动力不足的现象。
2.教师道德素养有待提高
事实上,时代在进步,面对社会各种多元价值因素的影响以及诱惑,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也会遭受来自多方的巨大挑战。在面对一些现实问题时,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时常常会感觉后劲不足。社会在进步、学生思想观念也在进步,因此,对教师思想品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教师由于受其工作层面以及生活层面的限制,对学生思想倾向以及社会思想倾向缺乏更新,因此,才会造成自身思想素质有待提高的现象的出现。
3.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需要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前提条件下,辅之以思想道德、国家政治、心理健康、国情等方面内容,同构合理地引导与设计对初中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发挥其领头人的作用,需要具备极强的沟通能力、专业素养以及组织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品德。但是,目前我国许多教师在课堂驾驭方面、与学生进行沟通方面的能力尚有欠缺,因此,会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大打折扣。
1.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教师需要在对教材进行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充分关注社会动态以及学生思想品德倾向,将关注点从过去的“知识”向“人”的方面转化,真正做到思想品德教育“来自课本”“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教育理念。
2.教师教学需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重视每一位学生、理解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已经渐入佳境,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在时代背景的冲击下对学生身心、观念、智力等方面做出一些建设性的指导。
3.教师需要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学习。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教师需要了解新时期的初中生群体的个性特征以及学习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的具体内容以及具体方法,发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正确引导帮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从而提高对思想品德学习的方法以及积极性。
国家在对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普及以及综合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关键就在于对人才的培养,而对人才的培养需要在教育有效性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通过优质化的课堂教育促进学生进行有效性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而教师作为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对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观念、素质以及能力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傅文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因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许燕华.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策略探析[D].聊城大学,2014.
[3]毕子金.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