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雨流芳
——读书去吧

2016-03-03 16:37:19李惠林
关键词:流芳纳西族丽江

李惠林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云南丽江 674100)

天雨流芳
——读书去吧

李惠林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云南丽江 674100)

天雨流芳,是纳西音译语,是纳西族的专用语,其纳西音,意为“读书去吧”。纳西族特别崇尚读书、学习,也总在教育子孙天雨流芳——读书去吧。阅读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书本其实就是精神生活的入口,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都是对生命的熔炼和升华。

天雨流芳 阅读 幸福 享受 图书馆

天雨流芳,是纳西音译语,是纳西族的专用语,行云流水般书写在丽江木府旁的一座牌坊上,其纳西音意为“读书去吧”。汉纳两音,一语双意。在丽江,随处可见“天雨流芳”四个大字,书房横幅,碑刻,风景石等等,都有它的踪影。[1]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纳西族人民创造了富有本民族特点的灿烂文化,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纳西族特别崇尚读书、学习,也总在教育子孙天雨流芳——读书去吧!对读书之趣味领悟到如此境界,实在令人惊叹不已。的确,读一部好书,对我们心智的滋养,就像天雨之于谷物的成熟,让你的心灵沐浴着智慧的浩荡清香,而感觉无比的幸福和安详。古人如此崇尚读书,一个少数民族也如此推崇读书学习,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静下心来读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2]

一、现代人的阅读现状令人堪忧

生活、读书、新知,不也是理想人生的轨迹?但现在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最新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算上电子书阅读量的2.48本,一共不到8本,成年国民人均每日读书时间不足14分钟,相当于鲁迅所说“喝咖啡的工夫”。读书的时间哪去了?一曰忙,二曰累,成了不少人对少读书、不读书的惯常回答。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但读书与其说是外假于物,不如说是内求于心。“苟能发愤读书,则家塾可以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均无不可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我们早已告别了书荒年代,海量出版物、不断创新的阅读介质,为读者提供了无比丰富的阅读世界。相比以前“无书可读”的苦恼,今天则凸显“有书无心”的困扰。吹去一堆堆泛黄书籍上的灰尘,“忙”与“累”也有另一番场景。一些干部沉迷于觥筹交错、迎来送往,满身烟酒味,毫无书卷气;不少人心为物役,铁了心做“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些地方的“读书无用论”则夺下了孩子手里的课本。从社会层面看,将人与读书世界隔离开来的,往往是浮躁之气、功利之心。这种病象,也侵袭到阅读内部。不少书店和书市,唱主角的是七拼八凑的成功学、致富术、官场秘笈,这些文化垃圾倾倒在心灵家园,非但不能长精神,还要“长疾瘤”。

二、读书的好处

一是多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能明白事理,增强能力。我原来只是把“加强学习”当作一句口号来喊,随着看书多一些后,才真正发现读书的意义。明白了我们常说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一句空话。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看法就会产生不同的处理方式。同样的工作,有的人能思路清晰、有条不紊处理得很好,有的人就不得要领,乱干一气,结果忙了半天没有实效。我以为,这也是不学习、思想肤浅、理解能力低的表现。只有多读书,通古今,晓四方,提高理解能力,才能正确分析问题,才能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是多读书可以陶冶情操,自信从容。我经常会把空闲时间留给书本,比如利用送孩子去培训班之后的时间看书。最好是找个安静的书屋,可以喝点茶,手捧一本喜欢的书,坐在靠窗边的椅子上,安安静静地品味书中的滋味。这时候,我的内心是充实的而满足的。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信心。读书可以使人从无知到有知,从有知到深知;读书可以使人更加理性,不为喧嚣繁杂的世事所干扰,不为一时一事的得失而喜忧。通过在笔墨书香中体验共鸣和感动,解脱自己内心的焦虑、恐惧、寂寞、悲哀,使胸中的积郁释然超脱,达到淡泊宁静、自信从容的心理和谐状态。[3]

三是多读书可以修身养性,温文尔雅。其实,我喜欢读书也不是天生的。曾经跟一位大学教授聊天时候的一句话在我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说“一个人读多少书是写在脸上的”。当时,我对照检查了一下,感觉我脸上肯定是写着没有多少文墨、很肤浅的样子。我多么希望自己让人看起来是气质高雅,富有书卷气的样子啊。我们知道: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多读书就可以让人感觉知书答礼,颇有风度。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同样年龄段的人,大学教授和一般职工总是让人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主要是气质的不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四是多读书可以文采飞扬,富有灵感。我们都是机关工作者。能说会写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多读书。不读书,写作时就可能无从下笔或言之无物,语言空洞乏味,没有魅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驾驭文字的能力强了,想要表达的思想就能流畅的表达出来。我有深切的体会:当我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如果是非常有感觉一气呵成的文字,别人读起来也非常流畅。如果是没有感觉东拼西凑硬挤出来的文字,别人读起来也会感觉生涩不流畅。所以,我判断一篇文章好坏的标准就是能不能让我读下去。多读书,还能使人在写作的时候,多运用一些书中的好词好句和生活哲理,让人觉得富有文采,美感,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阅读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书本其实就是精神生活的入口,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都是对生命的熔炼和升华。古往今来,以沉潜之心坐得住冷板凳者,总能激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思想活力,得到“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的智慧启发,滋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

[1]宗沅雅轩.生活因设计而精彩 2010.06.20

[2]蓝色诗韵.网络文章 2011.05.29

[3]刘智.李惠林.倡导阅读,建设书香校园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2

李惠林(1970——)女,白族,云南省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

猜你喜欢
流芳纳西族丽江
丽江三朵节
云南画报(2021年4期)2021-07-22 06:17:16
丽江的荒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32
叫一声丽江
民族音乐(2018年1期)2018-04-18 03:24:29
灞水流芳
绽放的丽江
民族音乐(2017年6期)2017-04-19 02:18:21
纳西族民间乐器
——纳西琵琶
民族音乐(2016年2期)2016-07-05 11:36:32
新生代纳西族音乐人的传统痕迹和自我构建
民族音乐(2016年3期)2016-06-05 11:33:44
纳西族情歌“时本授”探析
民族音乐(2016年3期)2016-06-05 11:33:42
映像畜牧业
援非医疗队:“流芳布天涯”
中国卫生(2015年12期)2015-11-10 05: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