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之见

2016-03-03 12:42杨建勋
新课程 2016年10期
关键词:神像凡卡老师

杨建勋

(甘肃省镇原县武沟乡椿岔小学)

倾听之见

杨建勋

(甘肃省镇原县武沟乡椿岔小学)

倾听是一种教学智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言辞,才能发现肉眼及其他感官所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东西,才能触及学生内心复杂的世界。但是,部分教师往往忽略了“倾听”,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学生的言辞或拒绝倾听学生的意见,这种缺乏倾听的习惯,使孩子积极回答问题的热情被无意冷漠,孩子的思想火花被武断地扼杀。

一、倾听的常见误区

(一)拒绝倾听

由于课堂活动是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活动,于是,有些老师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教堂效率”,就一味地按照教参设计的流程进行课堂教学。由于时间与教学任务的限制,老师会有一种紧迫感,这种紧迫感常常让老师迫不及待地打断学生的言说,很少注意学生是否显得不安或不自在。

(二)虚假的倾听

虚假的倾听是指老师做出了倾听的姿态却对学生所说的话没有做出任何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老师提问时许多学生纷纷举手,被点名的学生挺胸抬头兴奋地讲自己的想法,可老师一会看教案或一会儿又看课本,或在黑板上抄写与学生回答无关的内容等,等到学生回答完后就继续下一部分的教学活动,至于那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则被不知不觉地遗忘了。这种没有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更深层次交流的提问,并未对学生的认识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其原因是教师没有认真倾听,没有做任何评价造成的。

(三)片面的倾听

所谓片面的倾听,就是教师有选择性地倾听自己所喜欢的声音,对那些有损自己尊严和不符合教材内容的声音加以排斥。教师的地位使学生的言论及思想可能成为学生的话语方向,因而有意无意地诱导学生发出自己愉悦的声音,但是,这也许不是学生内心真实的声音。这样,既扭曲了学生的心理,也扭曲了教育的目的。其原因是教师太过自我,或太过注重教材内容而未考虑学生思想的具体表现。

(四)错误的倾听

错误的倾听是指教师误读了学生的想法。要么将“是”听成“不是”,或将“不是”听成“是”,要么没有听出学生话语中的实质意义,误读了学生真实的想法。一位老师讲《凡卡》一文时问:“凡卡在写第一字前为什么要看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教材答案是想求神灵保佑自己写信时不会被老板发现)。有的学生说:“他在老板家里受尽了折磨,神灵从来没有保佑过他,他‘斜着眼’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我想他恨神灵”。这位老师一愣,问:“谁还有自己的想法”?有的说:“老板在家里经常把他拉到神像前打他,当他这时看到神像时也许心里会很害怕。”老师没作任何评价,又问道:“谁还有自己的想法?”又有一位学生说:“凡卡在写信前只是随便看了一下神像,因为天黑,他又点着蜡烛,所以神像显得很昏暗。”这些说法都与老师的想法是不相符的,老师只好将教参答案大声地一字一顿地重复了两遍。其实,孩子们的“恨神像”,“害怕挨打”,“随便看了一下”的想法完全能讲通。况且,九岁的孩子,其头脑也许没那么复杂。

二、倾听的有效策略

倾听是用耳朵听学生的言辞,获取信息的方式,同时,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与关注。它凝聚着无限的教育智慧,其中包含着开放的理念、尊重的姿态、民主的态度与现代的方式等。

(一)注视与平等

注视并不是较长时间地盯住学生看,而是指教师在倾听时主动和学生目光接触,用心体会儿童的内心世界,用平等和尊重的态度来倾听,可以获得来自学生反馈的信息,才会与学生产生共鸣。而且还可以收到教学监控的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教师有可能采取有效的尊重生命的教学方法。

(二)关注与耐心

教师要善于通过自己的目光、神情与倾听的姿态向对方传达一个信息:“你所说的一切都十分有意思,我非常希望了解你的一切。”从而给予对方最大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坚持关注学生的声音,哪怕是错误的声音,才有可能进入学生心灵的深处,捕捉到他们的需求。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时,不要打断学生的说话,并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而要从学生的言语中捕捉到他们的心理、能力的细微变化,鼓励他们再大胆地想一想,勇敢地说一说,用足够的耐心包容孩子。

(三)巡视与共情

教师和每个学生的空间距离不一样,对问题的理解和观察的准确性也不尽相同。因此,当倾听学生的言语时应该从讲台上走下来,到同学中去巡视。这样尽可能多地收集来自学生更准确的反馈信息,并能对其他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监控,同时也让回答问题的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回答问题的重视。另外,当教师倾听时,对学生的言语及情感要适时表露出自己的理解与认同。这样,就有可能在情感上达到共鸣,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与自己同思索、共欢悲。

(四)欣赏与学习

教师在倾听过程中,应以欣赏的态度对待每个不同的声音,同时也是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孩子对各种事物都有浓厚的好奇与自己的猜测。所以,在倾听时以欣赏和学习的态度是十分必要的,在反思自己的同时与学生平等交流,才能实现教师与孩子的教学相长。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以平等、耐心、欣赏与学习的态度来倾听,才能关注到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才能尊重学生的思想差异,才能丰富教学活动。同时,也就有可能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1]毛碧琴.倾听学生,了解学生.学苑教育[J],2015(22):25.

[2]陈广阳.倾听学生的意见[J].江苏教育,1965(4).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神像凡卡老师
印度失窃神像在美国现身
《凡卡》续写
李真 为神像赋新韵
神像与游走:文昌出巡非遗口述史系列之十一
立足文本,引导学生续写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丰富情感,打造朗读底座
驮神像的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