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师院校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目标的实现

2016-03-03 19:52
许昌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卓越中学语文教师队伍

王 春 阳

(南阳师范学院 文史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论高师院校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目标的实现

王 春 阳

(南阳师范学院 文史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培养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具有时代紧迫性和必要性。必须重视高师院校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性特征,从人文性、知识结构、核心能力、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中学教育的协同创新。政府应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等措施保证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目标的实现。

卓越教师;培养目标;高师院校;中文专业;途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培养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教育部在2014年8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全面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紧密围绕提升教师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任务,培养造就一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事业需要的中学卓越语文教师,是摆在高师院校中文专业教育界面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人才资源作为社会发展的第一位因素,在提升国家竞争力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在世界范围内,推行基础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增强竞争力和提升国民素质的有效战略和路径选择。2012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师工作会议,专门下发《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到 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总体目标,分别提出了幼儿园教师、职业学校教师、高校教师、特殊教育教师、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任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正是我国在新形势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当前中学语文师资培养整体质量不高。在计划经济时代,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是师资职前教育的主体,人才培养总体质量较高,具有较高的社会美誉度。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有所下降。从就业形式看,高等师范教育中文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式完成了从政府分配到市场选择的转变,原来那种师范院校学生毕业后必须从事教师职业的格局被彻底打破,师范生不一定从事教师工作,而非师范生只要拿到教师资格证亦可通过招教进入教师队伍。由于招生规模在短短数年中迅速扩大,再加上教师队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职业替代率不高,中文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远远大于社会实际需求。从入职形式看,在凡进必考的规则下,如果未能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招教考试,即使中文专业师范生也不能进入教师队伍从事教学工作。这进一步淡化了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的界限,非师范生和师范生共同竞争教师这类岗位,大大增加了中文专业师范生就业的难度,师范生初次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就业质量不高。而大量非师范中文专业毕业生通过招考进入中学教师队伍,由于没有受到系统的专业训练,在入职后出现了教学技能不强、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

(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事物、新业态不断涌现,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发展方式逐渐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了创新驱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对人才的专业化程度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随着城市化率的逐步提高、人民收入的进一步增长、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人民群众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人才评价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仅就学历而言,原来中师毕业学生即可进入中学从事语文教育,而现在要想进入中学任教,本科已经成为最低学历要求,大量中文专业硕士、博士毕业生进入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正逐步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此外,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学生学习方式、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背景下,整个社会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技能和知识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语文学科和中学语文教师面临困境。在中学实际教学活动中,语文基础学科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作用也没有彰显出来:一是语文教师的专业背景与其学科一致性不如其他学科,很多人没有或者不用通过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学习或培训就可以胜任语文教学工作,很多“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原先也不是中文专业出身,如:于漪(教育系)、支玉恒(体育教师)、窦桂梅(音乐、数学、美术教师)”[1];二是中学语文教学及教师遭受的社会非议和批评最多,“语文学科是中学各学科中教育成绩最差、最受质疑的一个学科”[2]155,中学语文教师群体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最低,“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上辈子杀人,这辈子教语文”,“做人不做女人,教书不教语文”[3]210等调侃之语,正是语文教师职业成就感不高的真实表达,也折射出高师院校中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专业化程度不高的严峻现实。从这一角度来讲,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是建设高水平中学语文教师队伍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需要,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具有必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二、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内涵

卓越中学语文教师不是某种既定的优秀状态,而是一个不断追求更好达到杰出的动态过程,他们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培养必须体现出学生在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受过系统教育后所具有的专业特质、关键能力和知识结构,其内涵应该从中文专业的专业性、师范性上进行界定。

(一)超凡脱俗的人文性。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语文学科知识,还承担着学生品德熏陶、人格塑造、心灵净化、文化提升、审美情趣培养等重要职责,在学生的成人成才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中学语文教师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岗位,关系到中华民族数千年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启蒙,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及实现,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只有具有超凡脱俗的人文修养和素质,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对自然、社会、人类自身及其关系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理解,能够站在一定高度来教授语文,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程“教书育人”的教学目的。中国古代把语文知识体系中的“音韵、文字、训诂”等知识性、工具性内容合称为“小学”,而把“修齐治平”“明德亲民”等伦理性内容界定为“大学”,把“修齐治平”等看作人才培养目的,而把语文知识体系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的的工具和基础。近代分科教育以来,我国古代教育的教化功能,主要由语文教育沿袭承担。基于此,在语文教学中,在知识性、工具性之上,还有更高的人文性存在。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4]

(二)知识结构的综合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愈加精细,专业化程度加深,分科教育亦呈现着向专精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但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课程,就其知识系统而言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自然的、社会的、科学的,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极为明显的综合性特征。中学语文教师如果只注意到课本、教参、习题以及试卷等相关专业资料的知识和内容,想要教好语文,成为一名卓越中学语文教师是不可能的。但遗憾的是,很多语文教师除了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知识比较熟悉外,其他的已经很陌生,甚至有部分语文教师连自身的学科知识也严重缺乏,这与对一名合格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相差甚远,更遑论卓越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4]因此卓越中学语文教师除了掌握本专业系统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必须广泛涉猎吸纳宗教学、史学、哲学、法律、音乐、美术等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构建起综合性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为最终成为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三)核心能力的独特性。除了一般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外,中文专业学生必须同时具有过硬的听读能力、标准的普通话能力、接近书法艺术的三笔字能力、演说家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即传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这样才真正有资格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其中“听、读”是信息吸纳能力,而“说、写”是信息输出能力。所谓“听”,即善于倾听别人传达的信息,特别是学生的提问、回答及朗读,并能及时做出回应。“读”是阅读能力,这是一种广泛收集信息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和能力。“说”是口头表达能力,要练就标准的普通话,具有正音能力、朗读能力、讲解能力和演讲能力等。“写”是写作能力,这是一种能按照自己或他人要求运用各种文体创造性地表达思想和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力。知识的传授、人格的塑造、人际的交流、价值的传递都是通过有效信息输入输出的起承转合过程来实现的。

(四)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要树立现代化的科学教育理念,正确认识语文学科基础性的特点,深刻把握语文教学的本质,不是快,而是要慢下来,内容不是多,而是要少下来,就像牛的反刍一样,在读和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对信息的整体把握和消化吸收,从而完成语文知识、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积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重视长期的积累和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正是古人对语文正确学习方法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这对于当下语文的教与学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语文不是一下子就能学好的学科,它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除了下苦功夫、笨功夫,付出心血和时间来进行有效的知识积累、消化吸收以外没有任何捷径。所谓的诀窍和速成方法只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形成误导,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目标实现途径

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有着明确的目标指向性,而目标的实现程度与方法、措施的科学性是正相关关系。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培养只有按照要求,制定可行措施,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才能促使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有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来予以保证。培养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一是将理论性知识性专业课程设置的数量降下来。实践证明从事语文教育并不是专业知识越多越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钱梦龙都只有初中学历。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在语文教师教育中,‘学科课程’知识的学习,并非一定要‘高、精、尖’,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就完全可以胜任。”[1]二是围绕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性特点,更加具有针对性地加强核心能力、关键能力“听、说、读、写”的训练,并使每一位学生必须达到设定的目标。三是突出师范性,加强教师素质的拓展和教师教学技能的训练。通过提供各种各样的学术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学生成为具有反思专业能力的教师。四是围绕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引导学生探索掌握符合语文学科实际的科学教学方法。

(二)加强与中学教育的协同创新。高师院校未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中学语文教师,与其人才培养与中学教育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密切相关。在市场经济之下,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必须由市场检验,人才培养单位只有深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及社会的实际需要,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但是计划经济时代高师院校办学的封闭性仍会在一定时期存在,高师院校中文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中没有意识到专业的分化和市场的变化,根本不了解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更不会去主动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实际针对性。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只有加强与中学教育的协同创新,了解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学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师,加强与中学在人才培养和教学研究中的深度合作,才能使培养出的人才胜任中学语文教师岗位,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卓越。

(三)政府政策的支持。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待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学教师的收入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教师的工资参照公务员标准执行,中学教师的工资收入与其付出相比,特别是与小学语文教师和大学教师相比较,仍然处在低位。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就是通过“提高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和增加教师工资”[5]379同步来实现的。因此,必须首先通过提高中学教师的待遇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其次要全面推行免费师范教育。教育的公共事业属性决定了教育的全民属性,教育质量的提高不但与国家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也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联系。全面推行免费师范教育有利于吸引更多高质量生源报考师范专业,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再次是逐步实行教师退出制度。现在中国教师进入教师队伍后,就如进入了避风港,没有一种触动根本利益的机制驱动,很难激发教师投身教育的主动性和潜在性。而“美国每年大约有1/3的教师在工作3年后离开了专业教师队伍,在工作5年后几乎有一半的教师离开。”[6]6这与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主张建立“初任教师、专业教师和终身教师三级教师证书制度”有密切关系。这一制度实施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也使得美国教师教育的水平得以居全球教师教育的前列。”[7]358

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培养规律,必须正确把握专业特点,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进行培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卓越中学语文教师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高师院校单独完成,只有有了社会各方的深入参与和政策的强有力的支持,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

[1] 袁彬.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J].中学语文,2011 (9): 20-21.

[2] 潘新和.语文:人的确证[M].上海:三联书店,2014.

[3] 杨军.语文教学撷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4]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4(18):4.

[5] 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6] 史宁中.中学教师培养质量:标准、现状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 朱旭东.新比较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赵继红

On the Training of Excellent Second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in Normal Universities

Wang Chun-yang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Nanyang473061, China)

It is urgent and necessary to train excellent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normal colleges must focus their training on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Chinese normal universities. On the one hand, the training should target to enhance personnel training in terms of humanism, knowledge structure, core competences and teaching methods. On the other hand, a series of measures such as reforming the training model together with strengthening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with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the powerful policy support from government are required to ensur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he outstanding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ers.

excellent teachers; training objectives; normal universities; ways

2015-10-29

2016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中文专业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2016-JSJYYB-077);南阳师范学院教研项目:“地方高校应用型中文专业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王春阳(1973—),男,河南南阳人,历史学博士,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古典文献学。

G650

A

1671-9824(2016)03-0146-03

猜你喜欢
卓越中学语文教师队伍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中学语文“自助式”家庭作业的设计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