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攀
(华南师范大学 外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研究
——以形容词rich为例
潘攀
(华南师范大学 外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对比分析了本族语语料库(LOB和FLOB)、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MSSW和CLEC)和中国各阶段英语教材中rich的隐喻意义的五个层次及使用频率。结果显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rich的各层次隐喻意义使用频率上与本族语者明显不同,相关的隐喻意义知识不完整。而这一现状,与各阶段英语教材中rich隐喻意义的输入量不足有很大关系。在由初级到高级阶段的英语教材中,隐喻意义各层次的输入频率与本族语中的使用情况大相径庭。因此,如何将隐喻理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如何以适当的隐喻密度、隐喻类型,真实地呈现英语本身的特点,在各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探索出适合该阶段英语学习者的隐喻能力培养的方式,值得英语教师和英语教材编纂者的研究和思考。
隐喻意义;中国英语学习者;中国英语教材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隐喻研究崛起,Lakoff & 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从人类认知的视角来考察隐喻现象,并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简称CMT)。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抽象事物的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能力[2]。而多义性是词汇意义的常态,不同的意义间依赖家族相似性进行关联,新的意义以典型意义为基础通过意象图式转换、隐喻等机制派生而形成[3]。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不应停留在基本意义这一表面层次,而应该引进认知语言学的有关原理,加强词汇隐喻意义的教学,培养学习者的隐喻能力。
语料库为隐喻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借助语料库可以在大规模语料中获取隐喻使用的形符(token),并对这些自然语言的语料进行隐喻分析,这是原来的内省法和诱导法所不能做到的,可对CMT做出有益的补充。
基于语料库进行隐喻研究必须设定索引生成的检索词。目前主要有四种检索词设定方法[4]8:第一,无预定的概念隐喻,但预设了检索词;第二,有预定的概念隐喻,检索词为源域或词语;第三,无预定的概念隐喻,但有明确的目标域或话题;第四,检索隐喻标志。本文采用第一种检索词设定方法。
本研究预设检索词rich,拟回答以下问题:第一,根据本族语语料库,rich的隐喻意义有哪些层次?有怎样的意义延伸轨迹?第二,本族语语料和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中形容词rich的隐喻意义层次和使用频率是否有明显差异?第三,中国学校教育各阶段的英语教材中rich的隐喻意义层次和使用频率是否真实地反映了本族语中的使用状况?
本研究中的本族语语料来源是LOB和FLOB。这两个语料库词容量均约为100万,分别涵盖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多种书面语体的英国英语语料。从中检索并分析出rich一词的隐喻意义层次和使用频率,及其在相差约30年的语料中有无显著差异,从而确定在本族语料中rich隐喻意义的使用情况。
学习者语料库来源于MSSW和CLEC。MSSW是198万词次的广东中学生书面语语料库,其中包括1997—2011共15年广东省21市区考生抽样英语作文。CLEC是107万词次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本文使用其中收集了大学英语四级作文的近20.9万词次的St3子语料库。
中国英语教材语料库来源是华南师范大学自建的国内英语教材语料库。其中小学阶段包括人教版、冀教版、新标准和牛津版小学英语教材语料库(下文以H-P表示),共13.5万词次;初中阶段包括人教版、新标准和冀教版和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语料库(下文以H-J表示),共123.6万词次;高中阶段包括人教版、北师大版和新标准高中英语教材语料库(下文以H-S表示),共164.5万词次;大学阶段包括21世纪、全新版、新视野和新体验大学英语教材1~4册(下文以H-U表示),共228万词次。
本研究使用AntConc3.2.4w语料库检索系统的Concord工具检索rich的语境共现行。
(一)本族语中rich的意义延伸轨迹及其使用情况
在本族语LOB语料库中,共出现71个rich的语境共现行,其中基本意义频数为38,隐喻意义频数为33,因此,隐喻意义使用频率为46.5%;FLOB语料库中,共90个rich的语境共现行,其中基本意义频数为50,隐喻意义频数为40,因此,隐喻意义使用频率为44.4%。由此看出,在时间相距约30年的本族语语料中,rich的隐喻意义总体使用频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和《柯林斯Cobuild英语词典》,rich的基本意义都是表示人、组织或者国家等富有的、有钱或物质财产的。Semino[5]193-194在BNC Sampler中检索rich隐喻意义的情况,并提出可将rich的隐喻意义根据目标域的不同分为几个层次。基于这一研究和本文对于本族语语料的分析,可将rich的隐喻意义确定为5个层次,即:(1)表示可带来经济收益的所属物质资源的丰富多样或充足,如例a。(2)表示有积极效果(无直接经济收益)的所属物质资源的丰富多样或充足,如例b。(3)表示高质量的自身物质成分的充足,如例c。(4)表示非物质的,积极品质的充足,如例d。(5)表示感官满足的强烈。分为外表美带来的视觉满足,如例e;颜色强烈带来的视觉满足,如例f;口味浓烈带来的味觉满足,如例g;声音美好带来的听觉满足,如例h。
例:
a.The rich herring fishing could have been developed by Scottish and Dutch fisherman.
b.The group was authorized by James VI “to plant policy and civilization in the hitherto most barbourous Isles of Lewis,…… and to develop the extraordinarily rich resources of the same for the public good, and the King’s profit”.
c.Plant oils, such as those found in sunflower margarine, are rich in linoleic acid and are much more available - supermarkets have played a big part.
d.Child birth was a rich pleasure.
e.Patchwork seems a derogatory term for some of the hangings, in all probability made from the rich copes and vestments taken at the time of the dissolution of the monasteries.
f.Ivrina followed, wearing just a halter top and sawn-off jeans, UV-proofing had turned her skin a rich cinnamon.
g.Climbing to the high tops of the mountains at midsummer, burning Viking longships, guisers round the door, fire festivals and the special baking of rich cakes all play their part in a way of life which echoes and acknowledges the old ways.
h.Maria had a strong personality, a rich impressive voice and an imposing physical presence.
基于词典释义和本族语语料中rich的隐喻意义的5个层次,该词的隐喻意义源于将“钱财或财产”这一源域,投射到“1带来经济收益的所属物质资源”(以下用“目标域1”表示)、“2有积极效果的所属物质资源” (以下用“目标域2”表示)、“3高质量的自身物质成分” (以下用“目标域3”表示)、“4非物质的积极品质”(以下用“目标域4”表示)和“5感官满足”(以下用“目标域5”表示)这些目标域上。
LOB语料库中,rich的隐喻意义出现的总频数为33。其中目标域1和目标域2的频数都为3,各占总频数的9.1%;目标域3的频数为6,占总频数的18.2%;目标域4的频数为4,占总频数的12.1%;目标域5的频数为17,占总频数的51.5%,其中“外表美带来的视觉满足”(以下用“目标域5a”表示)、“颜色强烈带来的视觉满足”(以下用“目标域5b”表示)和“口味浓烈带来的味觉满足”(以下用“目标域5c”表示)的频数分别是8、5和4。FLOB语料库中,rich的隐喻意义出现的总频数为40。其中目标域1的频数为3,占总频数的7.5%;目标域2的频数为2,占总频数的5%;目标域3的频数为7,占总频数的17.5%;目标域4的频数为11,占总频数的27.5%;目标域5的频数是17,占总频数的42.5%,其中5a、5b、5c和“声音美好带来的听觉满足”(以下用目标域5d表示)的频数分别是2、4、6、5。
由此可见,本族语料库中rich的隐喻意义使用情况具备以下特点:首先,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期间,rich的基本意义和隐喻意义在使用频率上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其次,虽然总的使用频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各个层次的隐喻意义使用频率不尽相同。在LOB语料库中,隐喻意义的5个层次,按照使用频率递减排序为:5-3-4-1-2;在FLOB语料库中,这一排序为:5-4-3-1-2。其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90年代的FLOB语料库中,第4层次隐喻意义中,新发展出一个为了实现特殊修辞效果的负面意义,占隐喻用法的17.5%。由于rich的最基本意义是“钱财或财产的充足”,这被认为是积极的并能带来好处的,因此,在LOB语料库中,rich的隐喻用法都具备积极的语义韵。随着隐喻意义用法被日渐广泛使用,为了追求修辞效果,rich一词的隐喻意义有开始摆脱源域的语义韵的趋势。最后,在LOB中,第5层隐喻意义“表示感官满足的强烈”中,从5a到5c在频数上逐渐减少,而在FLOB中,该层次隐喻意义从5a到5c逐渐增加,并增加了5d意义。这表明在日益频率的使用中,rich的隐喻意义发展有所偏重,有所拓展。
(二)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中rich的隐喻意义使用情况
在MSSW中,以rich为关键词,共检索出271个语境共现行,除去错误用法37例,剩余234个语境共现行中,基本意义用法133例,隐喻用法101例。隐喻意义用法占全部正确用法的43.2%。在CLEC的St3子语料库中,以rich为关键词,共检索出23个语境共现行,其中错误用法有4例,其余19个中,基本意义用法7例,隐喻意义用法12例,隐喻意义用法占全部正确用法的63.2%。在MSSW语料库中,目标域1到目标域5的频数分别占总频数的1%、3%、22.8%、34.7%和38.6%。而在St3子语料库中,5个目标域的频数分别占总频数的0%、8.3%、50%、25%和16.7%。
基于以上数据,中国英语学习者虽然在隐喻意义总的使用频率上与本族语者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在隐喻意义使用层次上与本族语者明显不同。第一,St3子语料库中,使用隐喻意义的12例中有6例(50%)是同一句式的重复使用,这说明学习者在隐喻意义方面的语言知识比较贫乏,隐喻意义使用非常单调。第二,MSSW语料库中,隐喻意义的5个层次,按照使用频率递减排序为:5-4-3-2-1;St3子语料库中,这一排序为:3-4-5-2-1。这说明,在这5个层次隐喻意义的使用上,中国英语学习者都与本族语者明显不同。第三,学习者语料库中,均没有出现本族语者目标域4中出现的为了实现特殊修辞效果的负面意义的情况,也没有5a、5b和5d的情况。这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于rich一词的隐喻意义知识并不完整,有关rich的隐喻意义延伸轨迹的知识与本族语者不一致。因此,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目标语的隐喻能力比较欠缺。
(三)中国各阶段英语教材中的隐喻意义输入情况分析
为了探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在rich的隐喻意义使用方面与本族语者差异的原因,笔者检索了国内各阶段英语教材语料库,通过语料库检索和人工识别,得出国内小学(H-P)、初中(H-J)、高中(H-S)和大学(H-U)英语教材中rich的基本意义和隐喻意义使用频率分别为0%、19.6%、14.5%和31.2%。按照上述5个目标域的划分,对本族语语料库、学习者语料库和英语教材语料库中rich的隐喻意义各层次使用情况进行对比。
从量上来讲,在各阶段英语教材当中,rich的隐喻意义用法输入明显不足。并且在从初级到高级阶段的教材中,rich的隐喻意义用法出现频率并不呈递增趋势,这势必影响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即使在大学英语教材中,也没有出现rich表示消极负面意义的语义韵,这就导致学习者无从学习这一层次的隐喻意义。将各层次隐喻意义使用频率按递减排序,初中教材中是2-4-3-5-1,高中教材中是4-3-5-2-1,大学教材中是4-5-3-2-1,均与本族语语料库中的结果大相径庭。大学英语教材中,第5层次隐喻意义内部的各子层次意义,按照出现频数的排序结果,也与FLOB语料库的结果相反。这说明,即便是大学英语教材,也没有为学习者提供能够真实反映本族语中rich的隐喻意义使用情况和语言发展的输入。
本族语中,rich的隐喻意义延伸基于将“钱财或财产”这一源域投射到5个目标域中。隐喻意义在广泛使用的过程中,逐渐摆脱源域的语义韵。中国英语学习者rich的隐喻意义用法单调,缺少变化,隐喻意义各层次的使用频率与本族语者明显不同,并且未出现具有消极语义韵的用法。究其原因,是由于各阶段的中国英语教材未能为学习者提供充分的、真实反映本族语使用情况的语言输入。这说明,外语教学和教材编纂中对于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重视不够。
隐喻是词义发展的催化剂。王寅[6]提出了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隐喻能力“三合一”的教学观。外语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利用隐喻理论来解释词汇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隐喻学习词汇,可以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有形的实体,学习抽象的和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加深学生对词汇的感知印象,使之尽快进入长时记忆。不同的语言,在概念层面上通常存在着差异,汉语和英语也不例外。Danesi[7]指出,二语学习者只有获得了本族化的隐喻能力才能达到二语学习的概念流利。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而言,如果英语语言输入中的隐喻密度不足,或不能正确反映英语隐喻思维特点,必将导致概念迁移,阻碍学习者对于英语的深层次理解,进而造成学习者以目的语形式说话,却以母语的概念结构思维,影响学习者英语语言产出能力和水平。
国内现有的英语教材设计中不提及隐喻,或者只是轻描淡写地在修辞性语言中提到隐喻的理解,完全忽视了语言中的隐喻概念、隐喻性思维和隐喻创造能力[8]。从以上对rich隐喻意义的使用现状和特点分析中也可以看出,各阶段的中国英语教材中,隐喻意义输入明显不足,更谈不上真实、系统地反映目的语中的隐喻意义延伸轨迹。因此,如何体现隐喻理论,提高教师与学生的隐喻意识,将隐喻理论与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如何以合适的隐喻密度、隐喻类型,在真实地呈现英语本身的特点的同时,兼顾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在各个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探索出适合该阶段英语学习者的隐喻能力培养的方式,值得我国英语教师和英语教材编纂者的研究和思考。国内已有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9],提出了将概念隐喻与意象图式应用在英语学习中的具体方法。但总的来说,此方面探索和研究缺乏系统性,还需进一步扩充和深入。
[1] Lakoff,G & M.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2003.
[2]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 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4] 孙亚.基于语料库工具Wmatrix的隐喻[J].外语教学,2012(3):7-11.
[5] Semino, E. Metaphor in Discours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6] 王寅,李弘.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隐喻能力“三合一”教学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6):140-143.
[7] Danesi, M.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The neglected dimension [C]∥ In J. E. Alatis (ed.). Georgetown University Round Table o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92.
[8] 董宏乐,徐建,梁育全.外语教学中的概念流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2):140-144.
[9] 李福印.应用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与意图图式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石长平
A Corpus-based Investigation into the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of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A Case ofrich
PAN Pa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t uses of the metaphorical meaning of 'rich' between native English corpora (FOB and FLOB) and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corpora (MSSW and CLEC) and analyses whether the uses of 'rich' in terms of its metaphorical meaning among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accord with the uses of 'rich' among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English teaching textbooks issued for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from primary level to advanced level have insufficient presentation of the metaphorical meanings of 'rich'. Hence, it points out there remains problematic but appealing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FLT) as to how to integrate metaphor theory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and how to cultivate English learners'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by incorporating appropriate metaphor frequency and types in FLT classroom.
metaphorical meaning;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s in China
2015-11-20
潘攀(1977—),女,河南许昌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心理语言学与外语认知。
H0
A
1671-9824(2016)03-007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