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莹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河南郑州 451100)
民办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李莹莹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河南郑州 451100)
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是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工作的重点,针对目前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思想教育为主,兼用其他方法,多管齐下,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环境,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完善对高校贫困生的就业支持等对策 。
民办高校 贫困生 思想政治教育
在高校,贫困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之一。虽然随着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各个高校普遍都建立了相关的贫困生资助管理部门。但总的来说,这些部门人员偏少,而且缺乏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他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各种贫困生资助项目及经费的汇总和发放上,根本无暇顾及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贫困生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落到了贫困生所在年级的辅导员身上。[1]
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理念,掌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动态对于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由于致贫原因的多样性,贫困生成长的特定环境,以及成长过程中的主观感受会使他们的思想和心理产生不同的变化。[2]
当前的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的来说只注重近期的显性效果,忽视了贫困生长远的思想品格和能力培养;即重视经济扶贫,忽视了精神上培育贫困生,能力上锻炼贫困生。[3]
民办高校学费普遍比较高,面对贫困,部分贫困生怨天尤人、内向自卑;由于和周围的同学在消费上存在差异,高校贫困生普遍具有自卑的心理。有些贫困生在中学学习一直拔尖,步入大学,就会产生不比生活条件,要与你们比学习成绩的想法。他们发奋读书,刻苦努力,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一旦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就会产生自卑和自责的心理,同时伴有强烈的情绪波动。同时,不顾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将自尊心全部押在学业上,没有其他的作为支撑,这样挫折感会更强,自卑自责的心理也会随之加重。二是封闭自我以求维护自尊,一部分高校贫困生通常也期望和其他同学一样,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其他同学打成一片。但是由于自信不足,畏惧失败,于是处处回避,事事退缩,不愿甚至畏惧和其他同学交往,拒绝和同学们交流,致使这部分高校贫困生变得越来越孤僻,越来越自卑。
第一,针对性不足。贫困生家庭致贫的原因不同,因而针对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该有区别地进行,不能一概而论。作为学校,应当及时察觉及时发现,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给与其必要的扶助,并进行单独的、面对面的交流和心理疏导。
第二,工作的方法单一。在民办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行政方法是主要运用的方法,其他方法不常用或是缺乏应用,忽视了教育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心理方法等基本方法的综合运用。
对于民办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就是从高校贫困生和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除了了解贫困生的物质贫乏程度还要了解贫困生的精神需求,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变化,在对民办高校贫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尽量创造合适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给予贫困大学生充分的尊重,不要区别与其他学生,要把他们与其他大学生平等相待。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近年来,民办高校贫困生规模不断扩大,贫困生们所表现出来的现状、形式和类别也愈加复杂,物质帮困只是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针对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单纯以物质帮扶为主,而要以思想教育为主,实现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一体化,将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与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有机结合。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贫困,加强贫困生道德修养,重视人文关怀在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鼓励贫困生多与他人交往,交给他们必要的人际交往技巧,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促进他们形成乐观自信的性格。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让高校贫困生体会到校园的温暖,感受到来自于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校园风气,和谐友爱,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氛围,能够使贫困生更加健康地成长,减轻消极因素对贫困生心理上带来的种种影响,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另一方面,高校贫困生因为共同的生活体验容易形成认同感,产生共鸣,从而形成特殊群体,这有利于他们在相互交流和鼓励中释放压力,而且因为群体形成的集体归宿感可以缓解他们自卑、孤独等负面的心理问题。
对民办高校贫困生开展心理咨询是贫困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社会变化纷繁复杂,社会上各种因素无不影响着贫困生的心理。心理咨询服务要坚持服务性原则,帮助学生释放压抑情绪,合理引导学生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与人交往,与人相处的心理。同时还要遵循尊重性原则,每个来访的贫困生,心理多少都有自卑情绪,咨询师不要把他们当做特殊个体,要以正常的心态来面对来访者。同时对他们的谈话要保密,保护他们的隐私。
高校对贫困生的就业指导从他们入学就开始抓起,定期在大学四年学习生活中进行。结合高校贫困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和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辅导。正确引导高校贫困生积极参加校园活动,使校园文化成为高校贫困生素质拓展的重要平台;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贫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就业技能训练,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鼓励和引导高校贫困生考证考级,提升自身就业技能,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的信心和面试成功率。
[1]何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2:133
[2]梁军、何丽萍.博弈视角下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06:108
[3]方钫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思想教育研究,2010,0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