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强(浙江省新昌县小将中学)
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实践
陈永强
(浙江省新昌县小将中学)
教育越来越希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者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途径,使学生能够掌握更为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目前社会对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有很大的需求量,因此,初中教育也在尝试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其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开放题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初中教学;数学学科;开放题教学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思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初中阶段,数学是最能够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之一,为了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初中数学教师重视开放性题目的讲解。本文在分析数学开放题的内涵与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开放题教学实践。
数学开放题教学是指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向初中生讲解数学开放题,提高学生解决开放题的能力,培养初中生的开放性思维,在数学开放题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种具有开放性、层次性以及发展性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更多的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进行探索,并寻得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般情况下开放题的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思路都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寻得答案。目前数学开放题教学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初中数学教师的重视,因为通过开放题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初中学生的开放思维能力,对于提升初中生的整体素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1.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
首先,初中阶段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思维方面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以及生活阅历的不断增加,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初步培养起基础的思维能力,如,行动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分析思维、习惯性思维、聚合思维等,这些基础性的思维为初中生理解和学习数学开放题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理解复杂的生活问题,能够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并利用逻辑思维来分析事物的本质。再次,初中生喜欢与他人争论来保护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并且很多时候能够打破思维定式。初中生的思维特点为初中数学教师开展开放题教学奠定了基础。
2.初中阶段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根据儿童专家的研究,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初中阶段儿童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达到了最强烈的程度,在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驱使下,初中生在面对数学开放题目时具有强烈的意愿来一探究竟。尤其是对于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学生更是希望自己能够尝试,在找到答案之后,学生会感受到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会鼓励初中生继续关注开放题目。因此,在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时,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来激烈学生探索开放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初中阶段学生的好胜心也非常强烈,初中生喜欢战胜具有难度的数学开放题,也希望自己能够比别的同学更快找到题目的答案,这也为开展数学开放题教学提供了条件。
3.新课标教材为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提供了资源
在现行的新课标数学教材中,有很多锻炼初中生开放思维的内容设置,这些设置为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一方面,新课标数学教材中提供了一系列经典的数学开放题目,为初中教师进行开放题目教学提供了资源;另一方面,在新课标数学教材中,有很多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素材,为初中数学教师设置开放教学的情景提供了依据。新课标教材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依据,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一资源。
1.在进行初中开放题教学之前的鼓励工作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之前,应该鼓励学生,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告诉初中生,作为教师的自己非常相信学生的解题能力,相信学生的智商是非常高的,让学生在面对开放题之前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自信心能够帮助初中生提高解题效率,从某种程度上也能够帮助降低开放题的难度,在自信满满的状态下学生的思维也更加活跃,因此,在进行开放题教学之前,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另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开放题之前最好不要夸大开放题的难度,很多初中生认为开放题非常难,这种想法导致很多初中生在面对开放题时就自动放弃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让学生相信数学开放题并不难,但是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如,在进行正式的开放题教学之前,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四边形当中,在什么条件下,四边形的对角线是相互垂直的。很多学生都能够找到答案,学生会得到鼓舞。
2.利用发现法的教学形式来引导学生
布鲁纳认为不是只有发现人类未知的事情量的有关“南海美景”的资料收集,配上音乐做成影片,然后让学生欣赏,这样我就创设了故事性的课堂教学情境,并通过故事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让其形成学习动机,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从学生的反应来看,效果很好,导入很成功,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本节内容。
2.创设陶冶性问题情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不断创设有创意的与生活实际密切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信息技术课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从而自主地探究问题的解决途径,优化解决方法。如,我在上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不夜之城千灯湖”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我亮出一幅看不清楚里面是什么内容的图片,让学生“擦亮双眼,寻找文明”:其实这是发生在公交车上的一幕,漆黑的夜晚,一位阿姨抱着小孩乘车,车上却没有一个人让座。学生都非常好奇,睁大眼睛集中精力观察,有的甚至戴上眼镜:
生:老师,这幅图片太暗了,看不清楚呀?
生:这是不是公交车呀?
生:里面好像很多人,但很模糊,无法看清。
师:同学们都很认真,只是这张图片太暗了,让我们很难看清楚,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眼前这幅图片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呀?
生:想(同学们异口同声)。
师:好,既然大家都想知道,那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19页,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PS里的“亮度与对比度”。
3.创设竞争性问题情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初中生具有好胜的特点,夸美纽斯曾说过:“应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和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因此,信息技术课中创设竞争机制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作水平进行创新学习。如组织一些个人比赛、小组比赛、班级比赛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例如:在七年级信息技术第四单元第9课展出“魅力南海”图片的教学中,在导入环节里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先给出本节课的活动内容,然后按照学习小组进行作品创作,素材他们可以从网上下载,或者从老师的共享素材里获取,作品设计好了后要采用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最后由组员一起来投票评选产生“最佳创作奖”和“最佳优秀合作小组”。我话音未落,学生就开始思考、设计、创新,最后通过努力完成创作,整节课学生在紧张又刺激、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同时,又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导入时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并与其他导入方法有机整合、灵活运用。本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教学实践,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应用“激趣导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学、创新的能力,课堂充满活力。
[1]陶增乐.信息技术与基础[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2]鲍美景.例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导课艺术[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
·编辑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