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玉林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青塘中学 江西宁都 342822)
浅谈八年级语文教学
赖玉林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青塘中学江西宁都342822)
八年级是学生们初中学习过程中的转折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求学生既要总结初一时的学习方法和教训经验,迅速进入到高效的语文学习中去。并且要为即将到来的初三学习做准备,面向中考自己要有一个计划,如何在这一年中努力学习,减少初三的压力。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方法很重要,学习态度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面。
八年级语文 德育 古诗词 整合 高效
新时期我们的学校教育重视对同学们的德育教育,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们良好素质品德的培养和熏陶。事实上,学生们在学校的时间最长,树立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大多都是受到老师和课本的影响。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清楚这一点,在授课中注意方式方法。传统民族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和高尚人格;《离骚》中屈原为了祖国,为了理想,正道直行的执著追求精神;爱国英雄文天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铮铮铁骨;《木兰诗》中质朴、善良、勇敢、坚强的花木兰。他们的事迹光照人间,为后人树立了做人的楷模。我在语文教学中,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读出人物的形象,读出人物的崇高,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用闪光的人物形象感染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相信,大多数学生对于诗词是没有多少好感的,因为语言太过精炼简单,一些字甚至现在都见不到了。对于他们来说,因为理解起来有难度,导致了学习积极性的下降。教师应该在安排授课之前思索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如果不能解决好,学生们接受的方式也只能是死记硬背。众所周知,王维的诗歌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是边塞、山水诗,也无论是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大漠孤烟直”,一个“大”字写出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边塞荒凉的景色。因为没有什么奇观异景,这样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故作“孤烟”,“孤”字写其景物的单调。
真正能感受到其中的美的学生绝对不多,都是碎片化的理解。教师要在讲解之前做好充分的铺垫,借助多媒体等为学生勾勒出当时的背景现实,再去引入内容。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唯有“长”字才能表达出给人的视觉印象;“落日”又加上“圆”字,又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长”一“直”又一“圆”,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了一幅大气浩瀚又沉寂苍凉的画面,体现了苏轼所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的特点。这其实是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色描绘中,可谓是“匠心独运”。画面的描绘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具有极强的概括性。
教师在原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打破教材顺序,将同类或有联系的文章归类,增强学生对于书本的把握和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初中语文的主题教学,可以用同一单元内的教材整合。单元教材逐篇讲解,费时费力,既降低了课堂效率,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打破单元原有结构,截取单元的某一价值主题,进行重整。在第四单元“民间文化”这一主题中,琦君的《春酒》写了自己儿时过春节喝春酒时的情形;汪曾祺《端午的鸭蛋》则是对儿时端午吃鸭蛋的回忆。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在远离故土时写下的,作者强调的都是各自家乡的民俗,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故乡情结”,这份故土之思在文中萦绕不绝。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情感如此两篇散文整合在一起,并结合我所在班级学生的情况,设置了以“我们的乡愁”为主题的情感体验及读写结合的教学。
老师和初中生的理解能力自然不一样,对于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内容,老师不应该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是想办法结合生活实际,展开相应的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保护自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第三单元的五篇课文《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谜》、《大雁归来》、《喂一一出来》,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敬畏自然》从内容和主题的角度讲,实际上是本单元其它课文的一个总领,这篇课文语言包含丰富的哲理性,八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说,理解起来真的是颇有难度。根据以往教学的经验学生难以深入到这个主题的学习。我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进行重组,选出《敬畏自然》和《大雁归来》两篇与课外拓展相结合,形成一个“我们的大地”主题系列活动。
语文教材既是教师的“教”材,更是学生的“学”材。要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喜读语文的兴趣,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目前的导读设计有必要进行修改。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导读喜欢上这篇文本,更要告诉学生围绕文本“学什么”和“怎么学”。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责任除了传授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有效学习的办法,使他们发现学习中的乐趣,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