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在语言交流的乐园中
——浅议大班语言活动区的创设

2016-03-03 19:00:25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中心幼儿园何健蓓
学苑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活动区指南创设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中心幼儿园 何健蓓

畅游在语言交流的乐园中
——浅议大班语言活动区的创设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中心幼儿园 何健蓓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要把握住语言发展这一重要时期,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语言信息,并自由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及“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根据《指南》精神,结合教师教学实践,针对大班语言活动区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大班语言活动区的创设进行三点探索,让大班的语言活动区得以优化。

语言活动区 大班幼儿 创设 优化

语言区是幼儿园区域设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能让幼儿在安静、自由的氛围中自主地进行阅读和语言交流,激发阅读、表达的兴趣,从而获得语言、想象、观察等多方面的能力。根据语言区的特点,我们在活动室创设了此区域,提供了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图书、图片,供幼儿自主选择。开始时,语言区以鲜艳的色彩、富有童趣的内容吸引了很多幼儿在这里阅读。然而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光顾语言区的人日渐稀少,后来甚至少有问津。于是,我更换了新的图书,并提供录音机以吸引幼儿,可情况还是没有改观,语言区变得越来越“安静”。

为什么幼儿对语言区会不感兴趣呢?这其中一定有原因。于是,在每次的区角活动中,我特别留意去语言区活动的幼儿,对他们进行观察、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后,我发现在语言区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转移很快,没有持久性。细想一下,语言区之所以“活”不起来,原因一:教师为幼儿创设的语言环境,无法让幼儿与之产生充分及有效的语言交流;原因二:在材料的提供上缺乏情景性、趣味性;原因三:缺乏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方式。

那么,针对以上三种原因,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吸引幼儿?怎么才能让我们的语言区“活”起来,更受幼儿的喜爱?我想,结合《指南》精神,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策略,对大班语言活动区进行调整,从而使大班的语言活动区得到优化。

一、按语言的特性,创设“以人为本”的语言环境

《指南》中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强调了语言教育过程中重视语言交往的功能,重视学前儿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它主要表现为幼儿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如何运用适当的策略开展与他人的交往,如何根据不同情境的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其实也是一个学习和获得的发展过程。语言交流应该是在双向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的,如果只是由录音机讲故事,而幼儿仅仅在听,在这种没有需要、没有对象、没有应答的氛围下,怎么会有幼儿的语言交流呢?所以,结合《指南》的精神,从幼儿“使用语言”的环境着眼,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首先要对语言区的环境进行调整,让语言区的环境具有交往功能。

1.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参与其中。

一般来说,语言区的环境创设应在既能让幼儿注意到,又相对独立、安静和少受干扰的地方。通常可以放置小沙发、小椅子,地上可以铺上漂亮、柔软的泡沫垫,在桌上铺上美丽的花布等,让幼儿随心所欲地阅读,进而觉得阅读是一种很美、很享受的事情。为此,我在创设语言区环境时,考虑到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自身能力和社会情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便鼓励幼儿与我一同设计、布置语言区的环境,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与参与性,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在我们的一起努力下,自由、宽松的语言区创设成功,幼儿对自己的布置也相当具有成就感,更爱光顾语言区了。

2.创设学习“使用语言”的环境,让幼儿乐在其中。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到学习对象上来。《指南》中也有一条同样的教育建议:“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可见,培养兴趣的重要性。那么,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指南》对5~6岁儿童的目标,我们要对语言区的环境进行一些调整,让幼儿对语言区有兴趣。于是,在语言活动区的环境布置中,我还呈现了一些丰富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让幼儿有一个可以充分“使用语言”的环境,并在与其的双向交流中学习、运用语言。

如在语言区,我创设了一块“自编谜语”的墙面,我将动物的图片贴在上面,让幼儿看着动物图片,根据该动物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等组织语言,然后让同伴猜一猜,可以互相编谜、猜谜。在这种区角墙面与幼儿的“互动”中,让幼儿有了可以“使用语言”的环境,不仅能够让他们通过仔细地观察事物外形的特点,提高观察能力,更能让幼儿使用恰当的语言对动物进行描述,使幼儿逐渐对语言表达有兴趣。

又如在“童话故事屋”中,我让幼儿自主地在墙面上将童话人物的图片进行粘贴,然后根据任意组合的图片自编故事。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自由操作,体验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快乐,大大激发了幼儿讲述的兴趣。

在教师为幼儿创设的可以充分“使用语言”的环境下,有效地调动了幼儿说话的积极性,使幼儿逐渐产生了学习语言的兴趣,从而让我们的语言区也变得越发“热闹”起来。

二、按幼儿的需求,提供丰富有趣的语言区材料

1.语言区材料要具有情景性、趣味性。

语言区的材料不仅有静态的还有动态的,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还能满足他们听觉和运动觉上的需要。所以,我为幼儿创设一个听、说的对话情景,提供了“人机对话”的语言操作材料。比如,我在故事录音中加进了一定的问话交流,并提供与故事内容相关的一些情境立体玩具,让幼儿能边听故事,边操作摆弄立体玩具,来呈现故事情节的发展,并让幼儿随着录音问话,进行一定的语言交流。这样,不但使故事情节更生动形象,而且也有利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同时还让幼儿获得了语言表达上的锻炼,改变了以往幼儿“只听不说”的状况。这种在情境中的对话设置模式,让“机器与人”有效地互动起来的操作材料,能让幼儿在一个互动的语言世界中,在与“磁带老师”的双向交流中提高说话的兴趣和能力。

2.语言区材料要及时更新、丰富。

在材料的提供上我还能随时注意进行阶段性地更新与丰富,既要考虑到当前主题教育活动下的需要,还要考虑到幼儿兴趣发展的需要。同时,我充分让幼儿参与其中,发挥其主动性。在材料的投放上,与幼儿共同商量,让幼儿更具主人公意识,感受到自己是语言区的主人。

三、按指南的指引,运用游戏的学习方式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那么,要提高我们在语言区中学习语言的效果,就必须为幼儿创造多交流、多使用语言的机会。实施《指南》应把握的一个方面也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方式,也是幼儿学习与运用语言的一种有效途径。游戏制造了一种自在的,并富有激发力的氛围,在语言游戏中,不仅可以避免幼儿进行机械乏味、单调的语言学习,而且能让幼儿在相互交流、寻找答案时,没有什么压力,从而更好地理解与感悟语言。

因此,针对以往幼儿在语言区活动中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幼儿情绪不高的情况,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如:“语言棋”“钓鱼”“翻牌组句”等游戏。在“语言棋”的游戏中,幼儿边玩棋,边不断地根据画面上出现的人物事件,组织运用某一句话进行表述,非常随意及自然。而在“钓鱼”的游戏中,让幼儿先用钓鱼竿钓出一个姓或名,然后再钓出一个能配对的名或姓,组成一名幼儿的姓名。幼儿对此游戏很感兴趣,并且能够在游戏中努力尝试钓新的词语来进行组合讲述,就好像在别的区域活动中进行操作探索一样。又如在“翻牌组句”的游戏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六面体的拼图,每一面都贴有一幅美丽的画,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翻牌组合成不同的画面来参与讲述,这样既能开拓幼儿的思路,拓展幼儿想象的空间,又能增加讲述的难度。在这样一个个有趣而有意义的游戏活动中,幼儿真正地在“玩”中“学”,语言区成了他们最喜爱的区角之一。

正是由于教师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学习“使用语言”的环境,提供了富有情景性、趣味性的语言操作材料,并设计运用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才使原先“安静”的语言区“活”了起来,成为幼儿语言交流的乐园,在这里幼儿可以有兴趣地学习、运用语言。当然,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那么,让幼儿尽情畅游在语言交流的乐园中吧!

猜你喜欢
活动区指南创设
儿童活动区环境色彩设计策略研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指南数读
电视指南(2016年12期)2017-02-05 15:08:06
实施《指南》幼儿园活动区游戏活动研究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24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2:55:48
寓学于乐
缤纷家居(2014年5期)2014-11-03 19:02:01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