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呼唤“死记硬背”的回归

2016-03-03 17:33何立群
现代语文 2016年13期
关键词:语文课阶段教学方法

○何立群

语文教学呼唤“死记硬背”的回归

○何立群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死记硬背”早已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笔者认为不能简单、武断地将“死记硬背”划到传统落后的语文教学方法的阵营中去。在语文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我们甚至应该重视并鼓励学生“死记硬背”,以便为他们打下坚实的语文功底。

传统教学 背诵 文学经典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理念上的革新,它倡导的是探索、开放式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又生发出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组织教学的方法。经过实践的检验它确是不容置疑的。于是,有一部分人认为“背诵”“记忆”就是“死记硬背”,应该坚决予以否定。笔者认为这是走上了另一个极端,有些矫枉过正了。

“死记硬背”的意思是指不用理解而一味死板地、机械地背诵书本知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死记硬背”被称为“填鸭式”教育,“灌输式”教育。我们从小到大,从家庭到学校,到处都可以听到反对“死记硬背”的声音。在教学方法中,死记硬背是死板、僵化、教条的代名词,被认为是落后的、封建的教学方法,是压抑学生个性的教学方法,也是最令学生讨厌的一种学习方法。所以有人一提起“死记硬背”就咬牙切齿。

“死记硬背”真的是那么可怕、可恨吗?

一、“死记硬背”的历史渊源

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推崇“死记硬背”。封建时代官学和私学里的老师教学生读书,都是先让学生熟读成诵,再逐字逐句地讲解。宋代朱熹就十分认同这种做法。他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观书,先须读熟,使其言若出于吾之口。继之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意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外无以立矣。大抵除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之而徐理之。此读书之法也。”(《朱子大全》卷七十四)

这里朱熹所说的先“熟读”后“精思”,即是指先不解其意的“死记硬背”,而后再去深思,再去理解文意。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曾回忆过三味书屋的老塾师只让学生背书而不做任何讲解,说的就是这种教法的典型例子。巴金在12岁时能把《古文观止》倒背如流,而他也曾很有感触地说:“这二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多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可见,从中国传统教学模式来看,“死记硬背”是非常有效的。

二、“死记硬背”的科学依据

有研究表明:0—15岁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阶段;15—25岁是想象力最丰富的阶段;25岁以后是思维力最佳的阶段。因此,各个阶段的教育的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基础教育的这九年正处于人生中记忆力最强、最佳的阶段。我们为师者决不能轻易地浪费孩子的宝贵潜能。我们不必强调什么“在理解基础之上”的背诵,恰恰相反,应该大加地倡导“死记硬背”。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个“最强、最佳期”,让孩子“死记硬背”下大量的汉语言文学精品,才是语文教育的最佳策略。这个时候,不必讲究什么“理解”和“领悟”。囫囵吞枣就囫囵吞枣吧!生吞活剥就生吞活剥吧!只要吞下去就行。吞得越多越好。怕的是吞得太少。因为只有吞得多,他们长大之后,这些语言材料才会像刘国正先生说的那样,变得融会贯通、得心应手。也许先辈们正是因为早早就领悟了此中真意,所以他们才大力提倡并实践“死记硬背”的这种语文教学法。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恰恰是在这个阶段里,用大量无谓的分析、讲授侵占了学生宝贵的记忆最强、最佳期。本来应该让孩子们去大量背诵、记忆的宝贵时间,都被对课文进行的“分析”“理解”浪费掉了。这样的语文教育怎么会有好的效果呢?

三、“死记硬背”的学科特点

汉语负载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汉语有着它独特的表达方式,汉语表达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风采,如果没有足够的语言积累和历史文化积淀,汉语的表达必将失去它特有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风采。要真正地掌握汉民族的语言,运用好我们的母语,就不得不下苦功夫,花大力气进行语言的积累和祖国历史文化知识的积淀,这种积累和积淀必须在儿童阶段开始对优美的诗词篇章、文化经典进行“死记硬背”。

其一,背诵能够加深对诗文的理解与感受。苏轼的“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朱熹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即是强调在反复吟咏中加深理解。背是熟读的结果,学生对课文每读一遍都是一个感知的过程。在反复诵读中既有诵读者感情的投入,又有诵读者的思维参与,因此,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直至成诵,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对文章的精义、脉络、文采也会融会贯通。

其二,背诵能够帮助规范学生的语言。当然前提必须是要背诵经典的书面语或文言文,这样还能锻炼普通话。

其三,背诵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积累大量的经典语料,作文时,就可以得心应手,意到笔随,正所谓“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总而言之,背诵是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回归,忽视对语言材料的背诵积累,语言训练必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死记硬背”的前提条件

1.要重新编选中小学语文课本,从小学开始就编入古今中外的短小的经典名篇,特别要编入便于吟诵的文质兼美的经典韵文、诗歌。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语文课本,经典名篇太少,现代时文过多。建议编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的诗文,应以经过时间长河检验过的经典诗文为主。

2.要对中小学的考试方式、考试内容进行重大改革。这一点最为重要。因为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是客观存在,谁也无法否认其作用。因此要在“指挥棒”上动脑筋,应当简化中小学考试的题型,增加写字、记忆、背诵部分的内容,将学生引导到“多读”“多背”语文课文中的经典名篇上去,将学生引导到多读书特别是多读经典名著上去,而不要把学生主要精力用到做高深莫测的现代文阅读习题上去。

3.有必要在教学思想上来个大转变,重新确立“多读多背多写”是学好语文的最主要的方法这一观点,把时间用在刀刃上。那种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阅读分析题”一天不抛弃,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一天不能走出困境。要改变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有待于“考试方式”的改革;一方面更需要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努力。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学习的主体,要引导他们多背经典,多读名篇。这才是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最主要任务和方法。

基础教育的九年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相当于建房子打地基,要实实在在地把地基打好,才能在上面建造出高楼大厦。错过了夯实基础的黄金时期,恐怕将来的大厦再高大、再华美也总有倾倒之虞。笔者以为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的教育教学方法,最简单、有效的,还是传统的“死记硬背”。

语文教学,呼唤“死记硬背”的回归!

(何立群 辽宁盘锦 盘锦市第一初级中学 124010)

猜你喜欢
语文课阶段教学方法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语文课上做游戏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