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223600) 张志敏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江苏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223600) 张志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促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原动力。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从巧设问题、情景联想、课外阅读三个角度展开实践。
小学语文 巧设问题 情景联想 课外阅读
学生拥有了充足的阅读兴趣后,他们将会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到语文阅读当中,使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型为主动,切实体会到语文阅读的魅力,继而在反复的练习中渐渐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并间接提高阅读意识。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巧设问题、情景联想、课外阅读三个角度展开实践。巧设问题的好处就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景联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发想象力,课外阅读则可以拓展语文的学习范围,将枯燥的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的丰富有趣。
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教师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他们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拥有更多的热情和兴趣。
例如,《蘑菇该奖励给谁》一课,在阅读之前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知道吗?有一位母亲有两个孩子,但是她却在一次比赛中把奖品奖励给了那个输掉了的孩子。”当我说完这句话后,很多学生都露出惊讶的表情,因为在他们看来,奖品通常都是要奖励给胜利的孩子的。于是,有的学生指出这位母亲的做法不公平,也有的学生指出自己绝对不能接受这个安排。看到大家的反应,我抛出了一个“诱惑”的问题:“如果同学们想知道原因,就和老师一起走进《蘑菇该奖励给谁》中吧,让我们一起体会文中母亲的良苦用心。”这样,学生就会对课文内容感到好奇,从而步入语文学习的情境中。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之后的学习当中,从而全面提高了整体阅读效果。
可见,若想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在教学之前就要奠定良好的兴趣基础,这样才可以确保接下来的阅读指导活动顺利开展下去。
在带领学生展开阅读期间,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想象力,联想出文章中提到的桥段和情景。这样不但可以丰富阅读课堂,并且还能有效增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想象力。
如学习课文《海伦·凯勒》,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意义和价值,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景。首先,我让学生闭上自己的双眼,捂住自己的耳朵,并假装自己不会说话,然后感受一下外面的世界。这时,很多学生都表示快憋疯了。我在学生回答的同时进行提问:“海伦·凯勒终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三天的光明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学生展开想象,快速把握了文章的核心思想。另外,在联想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要求学生围绕文章内容编撰小品,并在课堂中进行小品表演,由此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比如《狐假虎威》一课,我们便可以要求一名学生扮演老虎,另一名学生扮演狐狸,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文章的趣味。
整体来讲,小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着手打造情景联想平台,是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强他们的参与热情的有效手段。
在围绕巧设问题、情景联想两个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在课后导入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的阅读热情再一次高涨起来。
比如,学完《海伦·凯勒》一文后,我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部作品介绍给了学生,并节选出一部分内容供学生阅读、鉴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和艰辛。在学完《狐假虎威》之后,我将《坐井观天》《亡羊补牢》等文章推荐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在阅读的同时思考文章的主题意思,以及主题和文章核心思想之间的联系。当然,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顺势教给他们具体的阅读技巧,以确保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式去阅读,让课外练习变得有价值。
此外,我们也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在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课外读物在班级中进行推荐,并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体会阅读的乐趣,然后再择优选择课外书籍,为学生制作“三角丛书区”,从而让班里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长此以往,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而且还能让他们在反复的练习中逐渐体会到阅读的魅力和乐趣,继而让阅读变得和蔼可亲,让学生爱上阅读。
总而言之,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技能。虽然当前很多小学生把阅读看作难点,甚至很多学生不喜欢阅读。但我认为,这是因为学生把阅读当成了一项任务,而非爱好。所以,我们应培养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让阅读变成“悦读”。
(责编 刘宇帆)
G623.2
A
1007-9068(2016)2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