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霞
(黑龙江省绥阳林业局第一小学 黑龙江牡丹江 157212)
想要教好语文应从何处着手
王清霞
(黑龙江省绥阳林业局第一小学 黑龙江牡丹江 157212)
参加了《黑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推进核心素养落实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听了一节六年级的语文课,深深地触动了我内心对知识的渴望,我深刻地回忆了一下这些年来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结合姜华老师语文课的授课方法,对教好语文应从何处着手有了新的感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让孩子喜欢语文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先喜欢语文!你喜欢文学才会去学文学,才会去研究文学,教学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才会查资料去一探究竟。只有教师真正地领悟了文章的内涵,才会引领着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文学,教语文不仅仅是教孩子知识,不仅仅是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喜欢语文,传承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的文化传统,让我们的孩子在语文课中“说铿锵有力的中国话;书端正工整的中国字;读文采飞扬的中国书;写挥洒自如的中国文;做顶天立地的中国人!”这才是真正的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中的教学!从姜老师的这节课中完全可以看出姜老师为了讲好一节《为学》,得利用多少个不眠之夜去收集资料,揣摩教学方法,字斟句酌地推敲每一句引领学生学习的文字!举手投足间那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挥洒的淋漓尽致,不得不让人赞叹!我记得我在教5、6年级语文的时候,为了让孩子学习经典文学我每天都会利用早自习5——10分钟和放学走出校门的时间领着孩子学一篇古诗词,先给孩子讲解作者的生平或轶事和写作背景,然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在老师讲解的同时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再跟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然后熟练地背诵。时间久了,那一首首朗朗上口、富含人生哲理的经典诗词成了他们的最爱,一个星期学一篇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常常要求我领他们多学,学长篇的,内容丰富的古诗,看着那一张张渴望学习的小脸,我的心灵深处漾起了一圈圈幸福的涟漪。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针见血地揭露出读的重要性!其实指导朗读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入文本,与文本融合的过程。只有教师真正的与文字合二为一,才会让学生感同身受。所以老师在教学前必须把文字挖深挖透,尤其教古文,古诗时更要挖掘出作者写这首诗或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简介,这对学生理解文意有极大的帮助,还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老师有感情地朗读也会抓住学生的感情,让学生的感情随着文中情感跌宕起伏,甚至于每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标点都要讲深讲透,其实标点是最具感情色彩的标志性载体!
作为语文教师往往为孩子在写作中不会点标点而束手无策,如果你从一年级开始在指导朗读的时候,每次都重点强调标点的用途和读法,日积月累三年过后,孩子不会把点标点当成负担!一个标点足以改变一篇文章!
例: 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律诗《清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人把标点一改,变成了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还有人就《清明》一诗,不增减一字,只加标点,变成了电影的一个镜头,时间、地点、场景、对话皆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所以说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绝不能忽略标点符号的教学过程,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能力目标!
稍微有一点文学修养的人都喜欢听富有磁性的嗓音者饱含深情的朗读,那是一种音、诗、画的结合!那是一种美的享受!那是一种陶醉!那是一种想象!如果我们教出来的孩子能在长大以后把朗读当成一种休闲方式,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成功的教学!
难在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能够把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写下来就是作文!如何把生活中的片段写精彩呢?无非是把陈述句加工成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夸张句,或者是在原来平淡无奇的句子里加入恰当的修饰语。积累好词好句,先学会把别人的好句子拿来用,再学会根据具体情况加入自己的感情色彩,那么平淡无奇的句子也就有力了鲜活的生命力。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小动物的时候,我的一个四年级的学生是这么写的:前提是小猫淘气被她训了一顿,然后她写到小猫可怜巴巴地躲在角落里,睁着一双乞求的眼睛好像在对我说:“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淘气了。”一个短短的拟人句,既有神态描写又有动作描写,还有语音描写,活脱脱地把一只通人性的小猫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这就是富有生机的句子!如何把这些好词好句整理成文呢?我们每学一个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为这个单元的作文做准备的,只要把每一篇课文的文章结构讲清楚,等到写作文的时候再回顾一遍,学生基本都能掌握。而小学生的作文基本都是总分总的结构,开篇用三两句引入课题,中间详细描写,结尾抒发感情。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深入指导,当我们在教学生句型变换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把变换后的好句子运用到一段话中,让学生感受一下变化后的句子的感情色彩的增强,而这时就需要老师和学生扎实的朗读功底,还有学生的感悟能力。学语文就是为了写文章,就是为了享受文字带来的美感!如果小学6年之后,孩子对写作还是一塌糊涂,那么语文教学就是失败的教学。
走进姜老师的课堂我们不难看到那是一节扎扎实实的语文教学,教师的引领作用充分地展示了教师的语文素养,而绝非一节指着轱辘课件来传授知识的课堂。在多媒体迅猛发展的年代,我感觉好多老师走入了一个教学的误区,一节课似乎全是课件,连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做成一个又一个课件,花哨到是花哨了,却完全失去了语文味,指导朗读的课堂也只是学生在读,学生在评,老师只是极少地点评一次似乎起到了“画龙点”的作用,似乎学生都是天才,什么东西天生都会,那还要我们老师干什么?就是去展示你的课件吗?
其实语文教学是一门博大而精深的学问,需要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潜心研究,不断创新、不断补充,、让我们为“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六十年!”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真正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把学生教育成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