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人文素养的渗透

2016-03-03 22:50:32饶少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人格人文素养

饶少华

(江西省靖安县中源乡中心小学 江西宜春 330612)

数学课堂中人文素养的渗透

饶少华

(江西省靖安县中源乡中心小学 江西宜春 330612)

教育教学应“关注人”,关注人的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不只是进行计算,还应教育学生做人,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关注学生数学认识方面的深化和扩展,还必须关注生命、关注学生内心体验和感悟、情感和意志、个性和人格等,应该把这种课程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这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

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 教学观念

人文素养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品质。如果生理机制是一个生命体成其为人的物质条件,那么人文素养则是决定这个生命体是人还是非人,或是人才还是非人才的最主要的内在因素之一。所以,许多有识之士特别强调人文教育对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认为:“人文教育具有基础的地位……忘了人,就忘了一切;忘了人文教育,就忘了人的思想、感情、个性、精神世界,从而也就忘了一切。”一个人的人文素养是长期接受良好教育和自我实践磨练的结果。数学教学如何渗透人文素养的教育?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1]

一、教学观念上应有人文关怀的意识

数学教育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和方法以外,还应担负起人格教化的目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数学是具有纯粹的理性与完满严谨形式的真善美事物,数学中蕴涵着使人道德优化,促使美德生成的力量。实践证明,单纯的强调数学教育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是对数学教育的削弱,对人的精神品格的形成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只有把技术、文化、人格三位一体统一于科学文化这一范畴,才能真正使数学教育的技术性功能和文化素质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在数学教育中应有意识地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和道德教化。[2]

首先,教师的“人格主导”作用即榜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正其身。”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爱岗敬业,才能“时时在意,处处留心”。

其次,应注重学生“人格主体”的培养与发挥。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健康人格的关键。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学校教育更多地强调学生对教师地位的尊敬和教师权威的认同,而轻视学生作为一个受教育者个体应该得到的尊重。“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的“个性化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努力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营造生命化数学课堂,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师要用一颗赤诚的心,唤醒无数颗喜爱数学的童心。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蕴含着灿烂的数学文化,出现过刘徽、祖冲之等伟大的数学家,以及《九章算术》等经典的数学传世之作。中国数学史是一部科学发展的历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材料。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取得的科技成果,以及对世界文明史的贡献,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绩,在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明的同时,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从而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受到深刻的人文教育。[3]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优秀的思维品质

人类的思维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的。一个人在学各门学科的过程中,思维能力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思维既是技巧又是品质。数学教学在培养计算技巧时应该突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部分。思维品质不仅具有思维的激情而且具有思维的理智;不仅具有思维能力,而且具有思维意志,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最好园地。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数学需要一个人具有强烈的探究心理,没有探究心理品质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能力。所谓探究就是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试探解答问题。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灵活多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灵活多变即思维敏捷、随机应变,对于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维和见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培育升华,才能成为新时代的创新人才。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科综合化趋势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素养,必将使得学生在掌握全方位、高层次、网络化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在科学和人道的相互协同和补充中,进一步促进人和社会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均衡发展,为人类产生更多的进步和安定的因素。

五、学会用教文学的方法去教数学

把一些数学内容用文学方法如讲故事、猜谜语、做小品(扮演角色)小诗歌(或顺口溜),也可在多媒体课件中配些音乐,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成文学课堂,呈现美感、快乐感,使被逼学习成为快乐学习,这种快乐学习使思维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应根据学生情况,在注重“科学性”的同时恰到好处地渗透“艺术性”、“通俗性”等人文方面的性质是十分有好处的。

数学不能离开社会大众与实际生活,过于强调数学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必然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数学教育的目的性应该跳出数学本身这一狭窄的范围,必须溶入到整个教育这一宽广的大视野中。数学教育更应该关注思考,关注生存。思考发轫于生存,更好更深的思考才有可能更好的生存。追溯数学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数学的诞生发端于生存的需求。在使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应特别强调数学的实践性,尽量体现“大众数学”的教育观和将教材内容“生活化”、“情境化”的理念,把实践作为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只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强化自我的人文意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积累成功的案例,那么数学教育必将出现一个新天地。

[1]罗杰斯《我的人际关系哲学及其形成》吴聿衡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版

[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3]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1983版

猜你喜欢
人格人文素养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1:38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学习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14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