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侠
(吉林省农安县万顺中学 吉林农安 130200)
初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刘凤侠
(吉林省农安县万顺中学 吉林农安 13020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品德,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是我辈青年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载体。本文从初中历史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初中历史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以及初中历史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致使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得到有效加强。
初中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 教育方法
以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为例,初中历史的传统文化教育是按照时序梳理的,古代史中从远古时代文字的演变开始,到古代的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辉煌的隋唐文化有诗歌、建筑、书法、绘画和乐舞,灿烂的宋元文化有四大发明和各大名著,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时期也出现了戏剧的繁荣和古典小说的高峰,当然也包括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和文人思想。到了近代,主要的思想文化教育就围绕在爱国主义精神这个层面进行,戊戌变法、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中,中华儿女不畏强权的救国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用鲜血一代代累积下来的、先进科学的社会主义救国思想,都是我们要永远铭记与传承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初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要紧跟教材的脚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更要让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们的思想当中去,真正做到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1]
1. 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对当代中学生而言,学校中的历史学习是他们获取历史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途径。翻开历史教材,我们会发现,当代中学生需要学习的历史知识涉及到了各个层面,既有历史常识,包括重大历史人物和事件,也有历史想要传达给人们的精神,包括道德价值、民族精神与人生意义等方面,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沉淀在了这些包罗万象的历史知识中。[2]
2. 文化需要当代青年的传承与创新
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五花八门的信息,他们个性鲜明,思维敏捷,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并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的根本途径,作为实践的主体,中学生于推动文化建设、文化创新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所谓“民族希望”的群体里,绝大多数的人对政治是漠不关心的,胸无大志,缺乏基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基础学科中学生这种思想认识的偏差就与学校里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有很大的关联。所以,面临中学生这种民族责任感的淡化,学校要大大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尤其是在历史课堂当中,将历史教学作为最好的契机,培养中学生是非分明,道德高尚的价值观,促进中学生坚定不移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延续、传承和创新中国文化。这不仅对学生们的学习生涯,乃至整个人生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3. 初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
(1)启发式课堂讲授——引导学生积极对待传统文化
历史教学中,直观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快捷的进行观察和感受,达到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与此同时应注意不能机械地把所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应注意启发式教学原则,寓教于学生本身,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分析能力为主,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并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多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因势利导,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历史这一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加之现在大部分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采取一味讲授的方式,教学手段单一,一节课的教学四十五分钟,学生很难全程集中精力,更不要说渗透传统文化到知识中去,这也是导致教学效率下降的原因之一,传统文化教育困难重重。这时就要求教师合理结合各种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就是吸引学生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在备课阶段教师可以精心准备一份PPT或影像资料。例如在讲授有关隋唐时期的书法和绘画文化知识时,光靠语言的讲授是很难提起学生兴趣的,如果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利用PPT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准备一段电视上出现书法绘画的鉴宝节目视频,这样有视觉上的刺激,就很容易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也会自动融入到历史情境中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掌握知识,培养情感。
(3)情景教学深入课堂——培养学生发扬传统文化的精神
初中历史教学中要经常开展有关弘扬传统文化的课堂活动,可以有效地使学生深入情境中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要使学生充分发扬优秀文化精神,还是要从情感入手,注重学生真情实感的体验。笔者曾在教学中讲到有关辽沈战役的知识时,带领同学们去我们当地的辽沈战役纪念馆。纪念馆在向我们展示了辽沈战役的全过程的同时,将群众如何搞好生产、支援前线,战士们如何英勇奋战,共产党如何领导人民解放等一系列的史实,从视觉、听觉等多种途径向我们全面展示。这种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如今幸福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同时还能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是我们发扬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目标,所以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促使学生弘扬中
华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总之,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丰富与发展,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加强自己的身心素养,对初中历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要做到得心应手,实现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与培养学生优秀美德双效双赢,共同发展,这是历史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如何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手段,更是新世纪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由之路。
[1]候秀平.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书育人,2014(9).
[2]王有鹏.精彩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