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周长”(活动课)教学设计

2016-03-03 22:05江苏昆山市第一中心小学215335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26期
关键词:周长长方形线段

江苏昆山市第一中心小学(215335) 陈 悦

“玩转周长”(活动课)教学设计

江苏昆山市第一中心小学(215335) 陈悦

手工活动能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进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观察、操作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步打开思维之门。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数学的规律和现象,能让学生在手工活动中越玩越聪明。

活动引导猜想实验培养分析

【活动对象】三年级学生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由于图形的分割所产生的周长变化;

2.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猜想、实验、结论的数学思维过程;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用数学的眼光来思考、分析的能力。

【学生活动材料准备】

1.长方形纸3张(规格:长是10cm,宽是8cm);

2.印有边长1厘米的小方格的长方形纸3张(规格:长是10cm,宽是8cm);

3.剪刀一把。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发研究

师(出示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图):这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你能把这个长方形很快变成一个正方形吗?请拿出长方形纸动手试一试。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它的周长是多少?

[设计意图:一个“变”字既激发了学生的活动兴趣,又将两个图形之间的周长变化联系了起来。]

二、活动一:猜一猜、剪一剪

1.剩下图形的周长比原来图形的周长短

师:现在剩下的正方形的周长与原来长方形的周长相比,怎样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从一个图形中剪去一部分以后,剩下图形的周长比原来图形的周长短。

师:刚才在把这个长方形变成最大的正方形的过程中,我们剪去了一个什么图形?长、宽各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数据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分割所引起的周长变化。]

2.剩下图形的周长与原来图形的周长相等

(1)讨论怎样剪剩下图形的周长与原来图形的周长相等。

师:像这样剪的话,剩下图形的周长比原来图形的周长减少了。那老师现在还是从这个长方形中同样剪去长8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可是剩下图形的周长和原来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你能猜一猜,老师是怎样剪的吗?

师: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在图形中画上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格。

(2)交流:指名比划

师:这样剪,剩下图形的周长是指哪一部分呢?

师:你觉得剩下图形的周长与原来图形的周长相比相等吗,为什么?

师(小结):通过平移,我们知道剩下图形的周长确实与原来长方形的周长相等。

师:老师到底是怎样剪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是怎样剪,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怎样剪,剩下图形的周长才与原来图形的周长相等”。每一个活动的设计都是从基础开始,然后逐层递进,对思维的要求一步步提高。]

3.剩下图形的周长比原来图形的周长长

师:如果还是从这个长方形中同样剪去长8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剩下图形的周长与原来图形的周长相比,还可能有其他情况吗?

师:这是你们的一个想法,也就是一个猜想,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也可以用实验来验证。

师:想一想,怎样剪剩下图形的周长会比原来图形的周长长呢?请你动手试一试。

师:除了这样剪,还可以怎样剪,剩下图形的周长也比原来图形的周长长呢?

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几种剪法。

[设计意图:整个教学活动充分考虑了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动手剪一剪,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观察、操作、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步打开思维之门。]

4.活动小结归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师:对啊,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玩一玩的过程,我们发现了图形周长变化的有趣现象,让我们继续来玩转周长吧!(出示课题)

三、活动二:折一折比一比

1.图形相同,周长相等

(1)三种方法

师:还是这个长方形,你能想办法把它分成周长相等的两部分吗?看谁的办法多。请先自己动手实验,再小组交流。

方法1:横着对折;

方法2:竖着对折;

方法3:斜着折。

师:请比划一下,你把这张长方形纸分成了哪两部分?这两部分的周长相等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观察一下,分成的两部分的图形怎样?

师(小结):图形完全相同,周长相等。

(2)无数条

师:我们把这些折痕放在一个图形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师:这些线段相交于一点,在数学上,把这个点叫做长方形的中心点。

师:只要经过这个中心点画一条线段,就可以把这个长方形分成图形相同的两部分。(播放动画)

师:这样的线段画得完吗?

(3)小结

师:对,只要经过这个中心点,任意画一条线段就能把这个长方形分成周长相等的两部分,因为这两部分图形相同,周长相等。这样的线段可以画无数条。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从两种分法(横、竖对折)想到了第三、第四种分法,再到无数种分法(过中心点的线段分法),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最后师生一起经历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归纳出了一般性的结论。]

2.图形不同,周长可能相等

师:如果分成的两部分图形不相同,周长相等吗?

师:这是你们的猜想,到底相不相等呢?一起来看看。(演示课件)

师:这个点是这组对边的中点。现在把这条线段变成折线,也分成了两部分。

师:这两部分图形相同吗?

师:甲、乙两部分的周长相等吗?

师:你是怎样想的?

师(小结):它们虽然图形不相同,但周长是相等。

师:如果把它变成一条弧线?现在甲、乙两部分图形不相同,它们的周长相等吗?你是怎样想的?

师(总结):看来图形不相同,周长也可能相等。

师:如果不经过中点,还可以怎样画曲线,使得分成的两部分的周长也相等呢?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数学是如此有趣。我们在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玩一玩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关于周长的秘密。祝同学们越玩越聪明。

[课后评析]

一、玩中学,学中玩——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在本课中,先让学生将长方形纸“变”为最大的正方形;再引导学生通过猜一猜、剪一剪活动,研究剩下图形的周长与原来图形周长之间增减变化的情况;接着将长方形纸分成周长相等的两部分,研究图形的大小、形状与图形周长之间的变化规律。整个过程,学生始终处于“玩”的状态,而且玩的就是一张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这一类型的长方形纸是学生日常生活十分常见的。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感知:平时所遇到的问题可能是直接的数学问题,也可能不是明显的和直接的数学问题,但只要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就可以发现数学的规律和现象。

二、猜想—实验——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台阶

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猜想—验证是数学学习中必须经历的思维过程,也是作为当代的一个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因此,在第一项活动中,当学生猜出教师剩下图形的周长与原来图形的周长相等怎样剪时,教师顺势引导:“还是从这个长方形中同样剪去一个小长方形,剩下图形的周长与原来图形的周长相比,还可能有其他情况吗?”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的思维过程。当学生通过活动发现“图形完全相同,周长相等”时,教师又引导学生猜想“图形不相同,周长会相等吗?”让学生再一次经历猜想—实验的思维过程。“猜想—实验—验证”,每个步骤都非常清晰,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方式。

三、操作—发现—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通过具体的数学知识、内容,学会一些数学的思维方式、方法,领悟和感触数学思维的美和价值,从而踏上美妙的数学思维之旅。

在第二项活动,让学生将长方形分成周长相等的两部分时,学生自主发现了四种分法。这时教师通过将这四种分法的折痕放在一个长方形中,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折痕都相交于一点。接着又通过一组动画演示,使学生感受到,通过这一中心点,任意画一条线段就可以把这个长方形分成图形完全相同的两部分,进而感知“这样的线段可以画无数条”。最后设计了将折痕由直变曲的过程,引领学生的思维之旅继续前行,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不相同,周长也可能相等”。由于几次学习活动都让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再加上每一次的学习活动也为学生的深度思维搭好了脚手架。因此,当教师提出“不经过长方形宽边上的两个中点,还可以怎样画,图形的周长也相等时”,学生纷纷跃跃欲试,思维十分活跃。纵观整个活动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能力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责编童夏)

G623.5

A

1007-9068(2016)26-052

猜你喜欢
周长长方形线段
我爱长方形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分类数 不出错
数线段
巧替换 妙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