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泽文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丹江口 442000)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顾泽文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丹江口 442000)
马克思立足于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意识形态的内涵、起源以及本质,从而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中首先从思想观念多元化、终结论以及意识形态多元化等方面介绍了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然后,重点从强化理想信念建设、巩固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坚持疏导结合论述了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对策,这对促进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开展、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质效”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意识形态 教育 策略
新形势下,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态势的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巨大冲击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阶层、利益主体、居民生活方式以及经济成分等不断的复杂化,这就容易导致人们思想意识、思想文化多元化情形的出现[1]。实践中,一些人出于维护自身的利益或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不高,盲目地怀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甚至于对是否应该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都产生了怀疑,崇洋媚外,公开宣扬思想、文化的多元化,这就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另外,一些人混淆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思想观念“多元化”的概念,错误地认为两者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反而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者所鼓吹的“非意识形态化”的论断十分地认同,这也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终结论”等错误思潮的巨大冲击
客观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意识形态教育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作为基础,而且还需要丰富的实践作为支撑,否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的理论基石,然而,受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事件的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不断减少,在这一背景下,马克思主义遭受到了“污蔑和非难”,诸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化”、“终结论”等错误思潮对新形势下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少部分人拥有了“利益至上”错误意识形态,比如,信仰危机、资产阶级自由化等等,这些都消解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2]。
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巨大冲击
毫无疑问,马克思理论是科学的、正确的,是指导人类社会发展的先进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迅速,西方国家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在我国经济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尤其是一些被资本主义社会所推崇的消极的、落后的思想意识,比如,功利主义意识形态等等)也铺天盖地而来,似乎这些外来的“理论”更加有用,这与我们未能够高度重视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有着直接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在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时,更加注重理论层面的教育,而与实践结合却比较“薄弱”,这就给外来的、西方化的、腐朽的意识形态“腐蚀”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教育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1.强化“理想信念”建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要彻底解决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冲击”,巩固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成果,首先就是必须要强化“理想信念”建设,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多元化”是一种客观事实、是对新形势下社会现实的一种客观真实的描述、是一种价值存在。承认“多元化”(包括文化多元化、思想多元化、思潮多元化等等)的存在,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否定,而是要求我们在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更加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内化于心,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的认同感,引导公众认清新形势下各种社会文化、思潮以及价值观的实质、目的。
2.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在与各种错误论断的斗争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实践证明,放任错误的意识形态,不仅会削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而且还会失去我们本已牢牢掌握的“舆论宣传阵地”,这必然会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活动的开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要消灭以“终结论”为代表的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就必须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经济基础,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寻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切入点”,突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维护农民、知识分子、工人等为主体的无产阶级“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夯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阶级基础。全面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成效,不仅要对人民群众实施正面的教育,而且还要勇于、善于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做斗争,这是解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错误论断的有力武器。
3.允许“多元化”意识形态并存,坚持“疏”、“导”结合,突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
多元化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日趋活跃、开放,民主自由的观念、意识显著增强,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时,绝对不能一味的采取回避、堵塞的方法,而是要树立开放的意识形态教育理念,采取疏导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人们学会客观、正确地认识、评价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另外,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活动的开展,还必须要解决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问题,只有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才能够让人们意识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帮助人们抵御住各种错误思潮、价值观的冲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必要的智力保障。
[1]吴聪聪,陈玲.多元化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4:91-93.
[2]赵福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的实现研究[D].喀什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