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权
打造普、特教师“协作教学”的送教上门模式
●许文权
晋江市选派普小教师参与一线送教,特教学校派出骨干教师巡回指导,并细化普、特教师协作教学的具体要求,促进了普、特双向融合,全方位保障了重度残疾少儿享受教育公平。
普特融合;协作教学;双向融合
晋江市域面积649平方公里。2016年春季,全市共有33名送教对象分布在13个乡镇和6个街道,距离中心市区特教学校最远距离几十公里。为方便就近送教,根据“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安排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教育资源,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的文件精神,促进协作教育,重度残疾少儿所在乡镇服务区对应普小选派教师,每周至少一次登门送教,由晋江市特殊教育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对应到各个乡镇指导送教上门工作。普、特教师“协作教学”成为晋江市送教上门工作的特有模式。
为保证送教效果,送教对象重度残疾少儿所在服务区小学遵循个人自愿、学校统筹的原则,选拔送教师资。由特教学校根据送教对象的特点,提出建议,要求送教教师要有爱心,能接纳送教对象的种种缺陷;有耐心,能对跟普小健全孩子有巨大差异的送教对象循循善诱、反复指导;有责任心,切实把送教工作落到实处,而不是造材料、走过场、应付了事;善沟通,善于与特教指导老师互相交流,反馈送教中的困惑,共同切磋研究对策,善于做家长联系和家长培训工作。
(一)入户调查送教对象,为送教计划的拟定提供依据
送教对象重度残疾少儿家居所在服务区的小学具有距离近、方便家访的空间优势。由负责送教的普校老师开展前期生情调查。包括调查送教对象家庭基本情况、健康档案、致残原因、精神因素、学习能力、动作技能、社区生活等方面,并注重对送教对象的直观观察、参考医学诊断证明,既要看到孩子的残障,也要挖掘发现孩子的潜能。在生情调查阶段,我们发现,有的脑瘫导致的肢体发育萎缩,丧失功能,残疾证上却只简单写着“肢体残疾”。如果只是单一的肢体残疾,需要采取使用辅具的技术训练,而脑瘫导致的肢体功能发育不全,则需要从脑瘫康复训练的角度配合送教。由于专业性原因,一些科学性的诊断和行为特征的判断,则由特教老师担任主要工作,并对照调查表中的专业术语,对普小送教老师进行简要阐述。
(二)合作探讨拟定计划,为送教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南
对送教对象的基本情况有了直观了解,协作送教的普、特两名教师对个案进行书面分析,找准送教对象的核心症状、潜在能力,科学合理选择送教内容,并根据普、特这两名送教老师的专业、知识基础、兴趣特长,做好任务分工。一般初步拟定涵盖“送文化”(普小送教教师为主,特教老师辅助);“送康复”(特教老师为主,普小送教老师跟岗实践,并巩固训练,同时指导家长配合参与,以便日常随时居家康复训练,提高效果);“送技能”(普特送教老师发挥各自特长,或美术,或音乐,或手工,或游戏)。从“文化领域”“康复领域”和“技能领域”三个方面着手,共同拟订个别化教学计划。
以龙湖镇锡坑村送教对象烊烊为例,该生是自闭症儿童,无语言,刻板行为,无视觉对视,对母亲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低下。2016年春季,我们拟订的送教内容包括:对孩子进行感统训练,通过游戏治疗进行刻板行为矫正的康复课程;以学习用勺子独立吃饭、独立穿衣服、如厕后处理个人卫生为主的生活课程;由于普小送教老师是音乐教师,因此让她主要负责教烊烊适合的儿歌,刺激语言发育的音乐认知课程。
而永和镇坂头村送教对象小蔡,脑瘫导致下肢骨骼发育不全、肌肉萎缩无力,不能站立和行走,形成“剪刀腿”,平时两腿互相交叉搭着,靠双手拖动身体在地上爬行。该生同时伴有中度智力落后,口齿不清但是乐于表达。2016年春季,我们拟定的送教内容侧重于康复课程,包括运动疗法进行肢体康复;文化课程内容则自河北教育出版社全日制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康复训练》第三册“沟通领域”中选择内容;同时要求家长训练孩子独立吃饭、如厕完独立清理卫生。经观察发现孩子喜欢色彩丰富的图片,因此还加入了绘画的技能课程。
由于送教对象是重度残疾少儿,有的还存在多重残疾,教学难度大。送教中,协作教学任务并非简单的一刀切,而是要让普特老师各有侧重的任务。
仍以上文分析过的永和送教对象脑瘫少年小蔡为例。该生上肢健全,可握笔写字,虽然口齿不清但是乐于与人交流。按送教要求每周半天三节课,在当天下午送教的第一节课,由普小送教老师陈老师(在普小是数学专任教师)教小蔡学数学,数数字、写数字1和2。健全孩子还未上小学,就已经懂得1和2的书写,陈老师刚开始接触重度残疾孩子,没有意识到孩子入学前知识储备为0,怎么这么简单的数字反复多次,孩子都记不住呢?特教老师发现陈老师的教法趋向普小化,就提醒他中度智力落后的小蔡还没有数字概念。因此建议陈老师要采用直观教学法,从数花片、数铅笔、数杯子、数家里有多少人,对应呈现数字,建立直观印象,然后教他写数字。数字1比较好写,但小蔡注意力易分散,不能按要求一个空格写一个数字,而是高兴写几个就连续写几个。数字2比较难写,需要老师手把手教写。
第二节课,上的是肢体康复训练课。特教学校脑瘫康复师对该生进行肢体运动能力的诊断,并指导普小送教老师和孩子的家长一起观看、协助并参与康复训练。首先,为了纠正孩子的“剪刀腿”习惯,康复训练师要求孩子坐的时候不要两腿交叉搭着,家长发现孩子的这种行为要及时纠正,让他两腿分开。
其次,训练下肢支撑力。训练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坐在垫子上,两腿先平伸再收回,教孩子先有思想准备,然后再做动作。刚开始孩子不懂得怎样收回双腿,老师给予辅助,并逐步减少辅助。特教康复训练师在对孩子进行肢体训练时,普小送教老师则主要通过语言的鼓励,协助孩子慢慢学习主动收回双腿,再平伸再收回,如此反复十次后休息片刻。二是训练孩子跪,并要求直立上半身。但是孩子由于没有跪过,下肢缺乏力量,上半身无法直立,老师慢慢提起孩子的手,在老师力量的支撑下,孩子逐步伸直上半身。此项训练让孩子的腰部以下的力量和骨盆、下肢肌肉和骨骼得到锻炼。
在特教康复训练师的示范下,第二轮的训练则由普小送教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完成,特教康复训练师对其训练要领适时点拨。服务区学校和孩子的家距离近,普小送教老师非送教时间也可经常看望孩子,并检查家庭康复训练进展情况。
普、特协作模式既克服了送教空间距离遥远不便的困难,也消除了以普小老师为主直接承担送教任务的茫然感。在特教老师的指导下,普小送教老师补充了特殊教育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同时特教老师也接触了普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全方位保障重度残疾少儿享受教育和康复训练的平等权利。
[1]王梅先.特殊教育辅读班合班教师协作教学历程的质性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区东升楼小学辅读班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2]吴善亮.融合教育架构下“送教上门”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特殊教育,2016,(4).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特殊教育学校,362200)
G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