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灵山县文利中心小学(535400) 邓朝月
农村校园文化的现状和应对策略
广西灵山县文利中心小学(535400)邓朝月
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重硬件、重显性文化、重全面铺开建设而轻视精神文化、隐性文化、特色文化建设的状况。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校长全面深刻地认识校园文化的功能,在硬件建设的基础上突显精神文化建设,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性,突显个性化,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校园文化农村现状应对
学校是教育的重要场所,而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学生获得启迪智慧、受到感染熏陶、得到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式。美国教育家伯尔凯和史密斯曾指出:“一个办得成功的学校应以它的文化而著称,即有一个价值和规范结构、过程和气氛,使教师和学生都被纳入导致成功的教育途径。”而目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小学校园的绿化美化得到重视,但对校园文化建设却关注不够,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全面有效发展。
1.重硬件建设而轻精神文化建设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全面实施,扶贫工作力度的加大,即使在较贫困的农村地区,校园建设也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方式、传统资源的开掘与利用等都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2.重显性文化建设而轻隐性文化建设
为了突显文化特色,应付上级领导检查,一些学校做个校标、出一版墙报、挂几幅图画、写几张书法作品,看起来具有文化的味道。而这只是表面文章,没有成为师生精神发展的助推器,内化成师生发展的血液。
3.重文化全面铺开而轻特色文化打造
有些学校虽然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注重了学校基本建设、环境、校貌、校规的建设。走进校园,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校园文化同一化的具体体现。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强调创新、个性化。没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其实是文化的抄袭。
1.全面深刻认识校园文化的功能
作为一所小学校长,其全部的工作都是为了带领全校师生朝着党和国家所指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前进。因此,校长对校园文化的认识程度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首先是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目标是校长管理学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校园文化正是通过“软管理”来引导师生员工向着目标努力,并在实践中感受校园文化带来的身心愉悦感觉,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潜移默化地形成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其次是校园的文化的凝聚功能。校园文化是联系和协调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学生等关系的纽带。当广大的师生员工对文化中的某种观念产生认同感觉后,它会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沟通人们的思想情感,对学校的目标产生认同,从而使他们形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思,力往一处使,实现学校的最终目标。最后是校园文化的规范功能。校园文化中的道德情感因素能起调节师生之间等人际关系,使彼此之间心理相融、和谐共存、有序相处。
2.在硬件建设的基础上突显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良好校园精神文化,有利于浓厚的教育、学习氛围的形成,也能在教育直接难以达到或不能充分发挥效用的地方产生影响,成为教育的向导和有益的补充。因此,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要大力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坚持“两手抓”的政策,使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性,突显个性化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但是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制度“文化”化。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中,应突出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给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铸造出刚柔相济、软硬相容的“合金”式的规章制度。使之既能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的作用。使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享有自尊,实现自我价值。小学要创建的校园文化,既要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摈弃那些不合时宜的旧思想、旧观念,同时又要积极吸收有益的外来校园文化的新观念、新经验,使传统的文化向现代文化方向发展,使校园文化更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独创性。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趋同性的同时,还要继续保持各自独特的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特色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这些特色,不仅能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更能从中获得启迪教育,最终成为一个有个性特点鲜明的社会人才。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前途,是师生共同创建并遵守的价值和规范,更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和谐环境。作为校长,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关注师生的成长环境,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特约编辑左芸)
G627
A
1007-9068(2016)24-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