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101100) 冯少民
例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渗透
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101100)冯少民
跨文化意识的渗透体现在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将语言与文化融合在一起能够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在导入中引导学生感知文化、在对话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文化、在输出活动中融入文化,进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导入对话教学输出活动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是人与文化融为一体的象征。国内学者束定芳、庄智象强调: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与环境。《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北京版小学英语教材以话题为纲,适当融入了中国元素和中外文化比较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文化的渗透嵌入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下,形成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内驱力,从而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下面将以北京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阐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知识。
导入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担负着激活旧知、引出话题的任务。该环节的教学,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引领学生逐步感知文化。
[案例1]
四年级上册Unit 6“May I take your order?”主要话题是“就餐”。Lesson20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文本内容是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了西餐就餐礼仪以及就餐用语,具有较为明显的文化差异。教师在导入环节,用图片呈现了中西方就餐的场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感知中西方在就餐环境、餐具、服务员着装等方面的不同,并进行表达。教学环节如下:
T:Now,let’s take a look the two restaurants.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Watch carefully.The table,the waiter and the things we eat with...
S1:In the Chinese-style restaurants,we eat with chopsticks.But in the western-style restaurants,we eat with knife and fork.
S2:The uniforms are different.
S3:The table is round in this Chinese restaurant.But in that restaurant,the table is square.
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针对文化特性的内容加以注释和讲解。
T:In Chinese-style restaurants,there are many dishes.People eat with chopsticks and bowls,talking while eating.and the tables are always round.But in western-style restaurants,the tables are always square.People eat dish with knife and fork.They eat quietly.
授课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导入环节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了中西方就餐文化上存在的明显差异,提高了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培养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本案例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感知,其目的是通过对比两种文化的异同,使学生能够恰当、得体地进行交流。与此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北京版小学英语教材中Listen and say是每课的核心板块,它一般由一篇幅短小但表达完整意义的对话构成,旨在通过生动完整的情景对话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技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提高其综合人文素养。教师可以借助对话,在进行综合技能培养的过程中加入文化介绍,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
[案例2]
三年级上册Unit 7“When is Thanksgiving?”的话题是节日。该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几个中外节日的名称及节日所在的月份。在对话教学中,授课教师通过视、听、说的训练,适时地引导学生对节日进行归纳,并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了感恩节的历史渊源。教学环节如下:
通过师生共同谈论主题图,学生明确了Yangyang 和Sara分别来自中国和美国,顺利地过渡到对话学习,也为Sara向Yangyang介绍西方节日做好了铺垫。
T:We know Yangyang is from China and Sara is from American.Look,they are talking.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they are talking about?Now,let’s watch the cartoon.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动画,思考问题。之后,师生进行了对话。
T:What are Yangyang and Sara talking about?
S1:They are talking about holidays.
T:What are the holidays?
S2:They are Halloween,Thanksgiving and Christmas.
T:Are they western holidays or Chinese holidays?
S4:They are western holidays.
T:Yes,you are right.By the way,which holiday does Yangyang like?
S:He likes Thanksgiving.
T:Why?
S:...
T:Because he asks:“When is Thanksgiving?”He is interested in it.Do you want to know Thanksgiving more?Now,let’s watch the video.
在对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将感知西方节日融入听说教学中,适时进行归纳,并播放自制视频,对本课的重点节日——感恩节加以介绍,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视频是一种直观的教学媒体,它传递着丰富的信息。利用切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视频,可让学生感受到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对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形象的理解。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与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教师在设计输出活动时,如能将文化融入其中,学生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就会有更多的获得感、成功感。
[案例3]
同样以三年级上册Unit 7“When is Thanksgiving?”第一课时为例。基于单元和课时的考虑,授课教师设计了制作节日书的活动。
在教师的引领示范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负责一页书,通过观察书页上的节日图片,选择节日名称和日期卡片,自己动手将其贴在文段相应的位置,然后将组员的书页集结在一起,形成作品,共同阅读,一起为书命名,最后再进行交流展示。在介绍作品时,师生间展开了如下对话:
T:You’ve finished your books.Which group can share your books?
S1:Our book is here.Its name is Nice Holidays.Look!This is Thanksgiving.It’s in November.We eat turkey.
S2:Spring Festival is a big holiday in China.It’s in January or February.
S3:This is Christmas Day.It’s in December.It’s a big holiday.We can get gifts from Santa.
S4:National Day is a Chinese holiday.It’s on the first day in October.
S5:Halloween is in October.We play trick or treat.
S6:This is our book.Do you like it?
授课教师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成果,使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增强。同时,书页上丰富的图片信息,强化了学生的文化感知,为学生学习第二课时的圣诞节和第三课时的春节做了很好的铺垫。
学生通过富于文化气息的输出性活动,尝试着用语言表达与交际,不仅提高了语言交际技能,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与感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也逐步形成。
总之,跨文化意识的渗透体现在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和研究,才能将语言与文化融合在一起,进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编刘宇帆)
G623.31
A
1007-9068(2016)24-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