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钟荣光的教育思想

2016-03-03 14:01郭海清彭建兵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荣光岭南华侨

郭海清 彭建兵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 广东 广州 510030;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论钟荣光的教育思想

郭海清1彭建兵2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 广东 广州 510030;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钟荣光是民国时期岭南著名的爱国者、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毕生致力于教育,先后在岭南大学工作四十余年,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他以发展新教育为己任,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坚持爱国教育,关注华侨教育,重视学以致用,等等。钟荣光为广州教育乃至广东教育、我国教育的发展和近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钟荣光;教育思想;岭南大学

“北有蔡元培,南有钟荣光”,这是民国时期中国教育界流传的一句话。作为第一代中国大学的校长,同为举人出身的蔡元培和钟荣光承担起中国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历史重任。钟荣光抱定教育救国的思想,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岭南大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后人所称颂的教育家。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钟荣光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简介

钟荣光(1866~1942年),号惺可,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人。其家族颇有名望。父亲钟玉龙,号莲航;母亲何氏,是个贤淑妇女,深通经史,很重视对儿子的教育。

钟荣光自幼聪颖,16岁举茂才(秀才),23岁中副榜(又名副贡),28岁登科(中举人)。其时常为人作“枪手”(意为代笔),收入极丰,所以生活颇为富裕。但是钟荣光眼见国家贫弱,政治腐败,乃痛悔不应沉迷科举,于是结交了孙中山、陆皓东等人,共谋革命。

钟荣光于1895年开始参加孙中山发动的广州起义,负责筹饷工作。1896年加入兴中会,旋即与人开办《博闻报》、《可报》以鼓吹革命,抨击时政,提倡剪发易服,释放奴婢,破除迷信,学习外国语言文字等,期望改革个人,改革家庭,改良风俗,乃至改革社会国家。

1908年,钟荣光洗礼信奉基督教,并任岭南学堂汉文总教习;同时又做学生,学习英文与其他各科。

中华民国成立后,他任广东省教育司长,二次革命失败后出走美洲,旋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教育行政。1917年受聘为岭南学校副监督,于是埋头经营教育事业。首先设立农学院,以后次第开办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及神学学院等。1923年,钟荣光又一次到南北美洲筹集资金,开辟农场。1927年1月,岭南大学收归中国人自办,钟荣光被推为校长,为该校第一任华人校长。1929年创办岭南工学院。同年被上海圣约翰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1935年,钟荣光创建孙逸仙博士纪念医学院。1938年,他被任为岭南大学名誉校长,宣告退休。同年7月,任国民参政会参议员。在香港,在日本人的炮声中,钟荣光度过了他的晚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钟荣光身陷敌境,他无所畏惧,但心脏病日益加重,1942年1月7日病逝于香港。

二、教育思想

1.积极推行教育改革

1912年5月11日,钟荣光任广东省教育司长。在任广东省教育司长期间,他遵照孙中山“民国新造,凡有教育,应予提倡,乃足以于启文明而速进化”[1]的指示。大力推行教育总长蔡元培的民主办学方针。他对广东的教育“远猷硕画”,“大加改革”。[2]

确立仿照欧美的先进教育体制。改革旧学,提倡新学,废除清代关于学生尊孔读经的规定,鼓吹信教自由,下令拆毁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原额旗仟及神像,并将清代的科举试场改为公共体育场。成立中小学教科书政编委员会,革新教学内容。

改革广东教育司的组织结构。钟荣光裁撤教育司副司长职位,司下设总务、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三课。他认为“教育之要,贵在统一辅助之机关”,[3]才能更好地实行教育改革,于是着手成立广州督学局。1912年6月,广州市设立督学局,直隶于广东省教育司,由何剑吴任局长,管辖广州市区的中小学,并推行社会教育。并在全省94个县建立了督学局,管理本地区的学校,免去一批思想保守与不称职的校长,并制定新校规。

恢复和发展各类各级学校。钟荣光推行学龄儿童强制入学与男女同校制度,恢复停办的私立学校。在他的努力下,到1912年12月,广东省小学达3000所,学生达11.1万人。广州市的小学教育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到1913年初,广州市有公立小学40多所,私立小学80多所,另有私塾蒙馆790多所。[4]他大力发展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至1912年12月, 省立中学由1所发展为12所,高等学校有11所(1所公立、10所私立)。

2.注重师范教育、社会教育、女子教育、留学教育

重视和加强师范教育。钟荣光领导的广东省教育司除维持原有的师范学校外,还规定全省每县增设女子师范1所,在14个学区内增加普通师范学校14所,并在每学区添设1至2个中学师范班,作为小学教师的预备。

钟荣光根据当时我国文盲众多的社会现况,特别重视社会教育,设立图书馆、图书室,并派出巡回演讲队到各县市,宣传新文化和科学常识,破除封建迷信,通过各种图片、幻灯、白话戏、通俗小报、新式通书等向民众进行宣传教育。为了实行阳历,1913年元旦和春节时间,他下令各校元旦放假二周,春节严禁放假,学生一律上课,如学生请假过半,校长记过处分,若学校擅自放假,则扣发校长薪俸半月,以此使广州各校一律遵行。

积极倡导女子教育、留学教育。仅1912年,香山、番禺、顺德、永安、澄海、梅县、开平等县新办女子师范学校、小学初等高等女校和女子职业学校等12所。[5]请准省议会通过拨款二十万元,选拔男女学生一百多人分赴德、美、日等国留学。[6]最早实行男女同校;而早在1908年,岭南大学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女大学生,比北京大学早了十年。钟荣光最早与美国名牌学校互相承认学位、交换留学生;在任岭南大学校长期间,钟荣光实施了“北美—岭南国际交流实验计划”简称“岭南交换生计划”,岭南大学与与美国纽约大学互相承认学位,交换留学生,这个计划最大的创举就是首次出现女性的留学交换生。1935年,“有26名交换学生,包括5名女生”。1936年“有30名交换学生,包括7名女生。1937年秋,有20名学生被选送到岭南学习。”[7]

3.重视学以致用

钟荣光认为教育的最终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因此他大力推行实业教育。岭南大学的校训是“今之学者为人”,就是岭南大学的办学是为了“服务人群”。“从前教育事业分为两途,今则教育家趋向事业,出力为大农场,大工场大商店,训练适用之人才,研究兴利之方法,实业家趋向教育,出力助其经费之不足,成为文明各国之常例,中国陈嘉庚外,其少其人。”[8]他环游美洲、南洋诸国,参观当地农业,感于中国以农立国,而农业落后,广东农业人口占全省人口八成以上,而粮食不能自给,认为欲求中国富强,非急谋农业之改进不可。因此决心筹办岭南农科大学。他说:“创办农科的目的,一面在养成实用人才,一面在改进农民生活”。[9]岭南农科大学(1927年改为学院)设蚕桑、园艺、田艺、畜牧等学系,它不仅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专家教授和科研骨干,而且为华南农民在改良稻种,推广瓜果优良品种和农产加工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钟荣光尤其重视实用学科设置,把教学科研与社会应用结合起来,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成为新的办学目标。当时岭南大学农业研究工作是中国高等学校中最出色之一,这得益于钟荣光对中国农民贫苦生活的感同身受。岭南大学设立的蚕桑学,采用科学技术进行蚕种培育,把生产出来的免疫蚕种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推广,并建立10个蚕种推广站。农业看天吃饭,岭南大学还建立了先进的气象台,把广东几十年的气象记录进行研究,为农业和其他行业提供可信的气象资料。

岭南大学的校训是“今之学者为人”,就是岭南大学的办学是为了“服务人群”,“作育英才,服务社会”的岭南大学红灰精神之提倡,正是钟荣光“学以致用”思想的写照。

钟荣光领导私立岭南大学全方位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岭南大学达到了鼎盛时期,具有文、理、农、商、工、医学院,形成了良好校风,培养了大批人才。

4.注重华侨教育

钟荣光一生四次出洋募捐,对海外华侨子女的教育有着直接而深刻的了解。早期的华侨都有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很希望子女能够受到中华文化的培育,希望自己的子弟能受到祖国的教育,不再愿自己的子弟读洋书,变成“洋人”。钟荣光抓住了华侨这种心理,极力宣扬并改善岭南大学的办学条件,岭南大学有许多措施也适应华侨的要求,如1918年,岭南大学开设华侨特别班,“钟荣光还发现,这些地区的华裔家庭都希望送孩子去岭南或别的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当地却没有学校能够教他们古汉语和英语,以适应入学考试的需要。因此,他设想在岭南学校开设一个特招班,来帮助这些孩子达到应试要求。开始时,这个班被称为移民班,因为这个班是专门为移居国外的华裔孩子设立的。后来这个班改名为华侨学校。”[10]

华侨学校接受12岁以上18岁以下的华侨子弟前来就读。岭南大学的环境很幽静,管理很严,招收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科设置上“注重中文,其他英文算术等科,按其程度,分班补习”,管理上“全年学费,即修金膳费堂舍费,约需大洋三百余元,按金制服衣服书籍及零用等费不在内。”[11]由于面向港澳、南洋和美洲,学校又办得颇有名声,造成了岭南大学发展的有利条件。

5.坚持爱国教育

钟荣光所处的清末民初是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的时代,这种时代背景激发了许多中国人的爱国热忱。爱国心和爱国行动不断结合升华的结果便是钟荣光的爱国思想。钟荣光教育思想的中心是爱国。钟荣光主张收回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教育权,中国学校由中国人自办的主张。纽约的岭南董事局无意扩办岭南农科,于是钟荣光决心摆脱对外国人的依赖,单独由中国人组成岭南农科大学董事会,负责学校的领导和经费筹措工作,这是我国人收回岭南大学外国人管理教育行政权的先声。一九二四年初,钟荣光任岭南大字监督,他前往南北美洲为岭南农科大学筹款时,他在美国芝加哥青年会上演说:“兴办学校,实为现在救乡救国之事”,“岭南为中西合办,但靠人终非久计,应当尽量发达,以得将来接收华人自办”。[12]一九二六年六月九日,在全校公宴会上,钟荣光发表演说,再次申明他“此次出洋捐款,完全为农科大学收回我华人自办,向华侨募捐。近年来收回教育权之呼声日高,予不敢说有先见之明,但六七年前已觉教育有收回自办的必要”在纪念沙基惨案一周年大会上,钟荣光满怀激情地发表反帝声明:“传教西人挟不平等条约而来。故我同学应继续努力,与群众一致奋斗,以期打倒帝国主义。总之,对外人之侵略,取抵抗主义,对内部之攻击,取不抵抗主义欲达吾人之目的,必持以必死之决心……。人谁不死,只在死得其所耳。”[13]钟荣光这种爱国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1927年1月,经过钟荣光和爱国师生的不懈努力,终于将岭南大学从美国教会势力手中收回,这与当时以收回租界和领事裁判权为主要内容的主权化运动一样,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岭南大学期间,他坚持“施行人格教育,养成科学人才,适合中国需要为目的”[14]办学理念经营岭南大学。钟荣光坚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有充分的体现,集中体现在推广与应用国语。钟荣光出任岭南大学校长后,他提出了把国语定为法定语言的主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开始侵略中国,钟荣光认为“国难当前,我们为民族为国家计,都是奋斗时候,应该大家发展合作的精神,奋斗的精神,将来去干国家的大事”。[15]他是通过各种方式号召岭南师生鼓舞斗志,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我中华几千年立国不靠武力……大众团结起来,相信断不会亡国,而且将来必有一日做一个世界和平领导者。此话并非夸大,我国实在具有这种资格”。[16]

钟荣光爱国思想与教育思想相结合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恰当处理基督教与教育的关系。他在1926年6月23日刚从国外回来的一次讲话中说,提出这个问题“实非因基督教,而因西人夹不平等条约而来。”他认为岭南大学不是某一教会所办之大学,而是教会中个人所共同组织的学校。他主张以基督精神办学,什么是基督精神?他认为就是“基督牺牲服务”的精神。牺牲服务精神,今天我们仍须提倡,当然不能笼统谈牺牲服务,还要看其内涵,钟荣光一贯主张爱国,他讲的牺牲服务应是不离开这个内容的。钟荣光认为,教育非只传授业务知识,唐朝韩愈《师说》己明确传道、授业、解惑为教人的宗旨,传道在前,授业、解惑于后。传道者教人以道德也,而道德之大者,在于爱国,不爱国,卖国就是不道德,这也是我国传统的观念。钟荣光把爱国思想与教育思想紧密联系,很可以为我们借鉴。[17]

6.主张多方筹集办学经费,开源节流

人才的引进,书籍、仪器及设备的购入等离不开充足的经费,可以说经费对一所大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岭南大学早期,学校的经济、行政、学制等都操诸美国人之手。美国人对扩充校园购置土地出钱很少,房屋建得不多,经费出得有限,他们所给岭大的款项在岭南大学的整个经费支出中微不足道。岭南的校舍建筑大部分是钟荣光向国人捐款建筑的。校园范围的陆续扩大,也是钟荣光筹划经营的结果。

在旧中国办教育的一大难题就是经费问题,在这方面,钟荣光有超乎常人的能力。岭南某期,代理监督葛理佩曾赞其劝捐能力说,钟荣光能掘土为金。岭南大学多次濒于破产停办的边缘,由于钟荣光多方筹款,开辟财源,使岭南大学渡过了难关。1917年,钟荣光自美国回到岭南,为解决学校财政困难向孙中山和广东省省长朱庆谰要求援助。当时桂系军阀盘踞广东,孙中山领导的军政府经济异常拮据,也靠借债和华侨捐款免强度日。为了支持钟荣光办教育,孙中山还是捐了两千元给岭南,再加上朱庆澜省长的拨款和华侨学生家长的捐助,终于使岭南度过了难关。岭南农科大学(一九二七年改称学院)的创办也得到孙中山和军政府财政部长廖仲恺的大力支持,由广东省政府拨给开办费三十万元,自一九二一年起每年补助常年经费十万元,并拔给坟地九百亩建立农林试验场。

1908年,钟荣光任岭南大学中国教务长。学校用纽约董事局捐款建成马丁堂,钟荣光不愿仰赖外款,发起向学生家长捐款。1909年,为了建设岭南大学中学第三宿舍,他环游世界,行遍东南亚、美国等地。两年间,钟荣光在新加坡捐得6000元(均以港币计算);在越南西贡、河内捐得1.75万元;在檀香山、洛杉矶,旧金山、温哥华、芝加哥、纽约、波士顿等地捐得7.92万元,这对当时之岭南大学,可谓雪中送炭。

1924年至1926年,钟荣光开始一生规模最大的筹款活动,与陈辑五代表岭南大学访问中南美洲。最有意义之事,他获得小洛克菲勒(曾于1923年至岭南大学参观)资助,为岭南大学筹集美金231.6万元,其中小洛克菲勒个人出资57.9万元。钟荣光称,岭南大学“至今才有名有实”。

7.倡导爱的教育,实行工读制度

岭南大学所提供的教育,一方面是为国家培养具科学知识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也注重人格的训练,培养学生有为国家牺牲服务的精神。岭南大学创校以来,日久形成一种校风以亲爱互助及勇于服务最为显著表现,社会人士称之为“岭南精神”。所谓“岭南精神”,原来是合并基督教的服务(Service)和友爱(Brotherhood)精神,民主主义的自由(Freedom)和平等(Equality)精神,革命的爱国精神(Patriotism)及健身强国的体育精神(Sportsmanship)四种优良传统而形成。至于基督教精神,钟荣光也曾说过:“任何人皆知本校为基督化。真实的基督化,即革命化与平民化。……吾人有牺牲服务的精神,在校一切所学,服务社会;而服务人群、社会当致力于人群生活的改善、社会制度的改良。在国家革命运动酝酿时,这种服务精神必然是表现于其爱国的革命精神中。”[18]

在钟荣光的倡导下,岭南大学专门设置了工读委员会负责具体的工作,由洪高煌担任干事。[20]工读制度的施行,对教职员儿女的补助有助于稳定教师队伍,对贫困学生的补助有利于帮助优秀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工读制度的倡行,亦是钟荣光对学生的爱,尤其是“无差等之爱”的体现。

[1]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合编.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2,117.

[2]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广东大都督批[Z], (1067339).

[3]广州市督学局长通告,广州民生日报[Z], 1912-6-12.

[4]令各县知事公布所学田花红等筹款遵令提办族学禁藉名争收文广东公报 [Z].广东档案馆(23/32).

[5]广东教育公报,民国元年第8期[Z].

[6]余齐昭,李坚.钟荣光传略[J].中山大学学报, 1984(4):68.

[7]李瑞明.南国凤凰: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66.

[8]钟荣光.教育家之一席话[J].南大与华侨,民国十二年第一卷第二号.

[9]钟荣光.在美芝城青年会演说词[J].南大与华侨,民国十三年第二卷第一号.

[10]李瑞明.岭南大学[M].永昌印刷有限公司承印,1997:82—85.

[11钟荣光.私立岭南大学附设华侨学校欢迎侨胞子弟归国就学启示[J],南大与华侨,民国十八年第八卷第一号.

[12]钟荣光.在美芝城青年会演说词[J].南大与华侨,民国十三年第二卷第一号.

[13]钟荣光.钟监督致学生父兄书[J].南大与华侨(特刊),民国十三年.

[14]钟荣光.岭南大学之永久目的与现时计划[J].私立岭南大学校报,民国十八年第一卷第十八期.

[15]钟荣光在华南区大学生运动会上之演讲[J].私立岭南大学校报,民国二十一年第四卷第三期.

[16]钟荣光.国际的岭南大学[J].私立岭南大学校报,民国二十五年第九卷第四期.

[17]胡守为.钟荣光的爱国思想和教育思想[Z]岭南大学同学会:《钟荣光先生传》第4版:138—142.

[18]吴梓明.岭南大学与中国现代化[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273—274.

[19]陈国钦,袁征.瞬逝的辉煌—岭南大学六十四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李华玲

On the Zhong Rongguang Thoughts on Education

GUO Hai-qing1PENG jian-bing2
(1.Guangzhou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s,Guangzhou,Guangdong 510030,China;2.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Xingyi,Guizhou 562400,China)

Zhong Rongguang is famous patriot,educator and social activist during Republic of China.He devoted his life to education,Has more than forty years in the work of the Lingnan University,Formed his own unique Education.He has developed new educational mission,promoting the education reform,patriotic education,attention to overseas education,attention to apply their knowledge and so on.Zhongrong Guang Guangzhou and Guangdong Education education,education in China's development and modernization has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Zhong Rongguang;Educational Thought;Lingnan University

1009—0673(2016)03—0030—05

G40-09

A

2016—04—13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民国时期广州教育的研究”(项目批准号:20133C060)。

郭海清(1972— ),男,湖南益阳人,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史、宏观教育。

猜你喜欢
荣光岭南华侨
忆岭南
追寻“荣光”
我的华侨老师
百年荣光
荣光
雨岭南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不辞长作岭南人
您是我的幸福是我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