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2016-03-03 06:50周卓娜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18期

周卓娜

(海南省技师学院 海南海口 571000)

中职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周卓娜

(海南省技师学院 海南海口 571000)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中职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地位也日趋显著。中职化学作为中职教育中以培养学生职业操作能力为主的实验性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可促进职业教育医疗环境卫生等相关专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目前中职化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有针对性地对中职化学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研究。

中职化学 中职生 教学 策略

中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为首位的,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校中除了学习必要的职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具有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综合素质。随着中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中职化学教学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大问题。[1]

一、中职化学教学现状

1.教师教学模式落后,迫切需要改进

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归还给学生,教师只是辅助作用。然而多数中职化学教师仍按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照本宣科,过分强调了知识的理论性。例如化工分析中的《冰醋酸总酸量的测定》,许多教师常常花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对学生的要求只需要能按照步骤一字不漏的做下来即可,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严重脱节,大大影响了学习效果。

2.学生基础差,教学难度较大

大多由普高淘汰下来的中职学生,起点较低,基础较差。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初中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缺乏兴趣,无心向学。然而化学又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其中的元素符号、化学反应方程式、对学生而言犹如“天书”,学生看不懂,上课也听不懂,作业更是不会做,严重制约了中职化学教学活动的进行,对教学质量造成很大影响。[2]

3.教材理论性较强,缺乏针对性

教材是教学的最根本载体,教材的合理选用,不管是对教学的顺利开展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中职化学现用的教材类似于高中化学教材,内容编写过分注重理论知识,难度也非常大。例如学生在刚入学接触的《无机化学》教材,第一章基本都是在讲物质的量及其相关计算。内容繁多且枯燥,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改变中职化学教学现状的策略

1.改变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虽然具有抽象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实验性和趣味性。中职化学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创新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我们在讲解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用水烧纸”的趣味实验。教师充当表演者,手里拿着事先已粘上一小块金属钠的纸片,由于金属钠的银白色,台下的学生是不易看见的。然后缓慢地将纸片插入装着水的烧杯中,金属钠遇水立刻放出大量的热,使纸的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纸片燃烧。难道水真的可以烧纸吗?通过这样的提问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协作的学习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原来是钠与水的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纸片发生燃烧。这样,学生不在限制于被动的听课状态,遇到问题时他们开始主动思考,与教师进行课堂互动,不仅增加了师生间的感情,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2.根据学生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因材施教

由于中职学生已有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学校而言,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分层教学,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对教师而言,在教学中,既要从绝大多数的学生角度出发,又要注意个体差异,强化备课过程,加强对教学的观察,及时改进教学策略,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实践证明,实行因材施教,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

3.针对性地选择教材、整合教材

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要求中职学生既要有一定的职业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这就要求中职化学教学在选择教材时要有专业性和针对性。虽然目前中职化学使用的多个专用通用教材比以往有了很大改进,但还是不能适应每个专业的具体需求。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必须对现有教材进行整合,删除深奥、陈旧的理论知识,降低教材的难度,同时适当补充一些科技前沿知识,使教学具有时代性。同时,学校可鼓励本校教师依据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针对性强的校本教材,满足本校学生需要,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总之,中职化学教学要遵循中职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依据社会市场对中职学生的需求逐步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

[1] 赵培霞.中职化学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卫生职业教育,2011.

[2] 华国栋.差异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李瑞祥,曾红梅,周向葛.无机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