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中有效探究活动的实施

2016-03-03 06:50杨新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18期

杨新虎

(甘肃省瓜州县第二中学 甘肃瓜州 736100)

浅谈数学课堂中有效探究活动的实施

杨新虎

(甘肃省瓜州县第二中学 甘肃瓜州 736100)

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非常重要,但存在低效性,采用一些有效的探究策略,可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得以全面培养,可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应精心确定题目,积极转换角色,创设趣味情境,积极合作交流,敢于创新实践,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只有有效的探究学习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营造出富有活力的数学课堂。

探究性学习 低效性 有效探究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探究性学习是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为前提,以个人或小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适时、有效的指导,使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提高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趣。思维能力培养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而探究性活动又是培养思维能力最有效的方式。

探究性活动的低效性体现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设计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但会发现许多问题存在,影响教学的实效,主要表现如下:

1.盲目性。对于一些学生能自主解决的浅显问题,也组织学生探究,营造表面的“热闹”气氛,为探而“探”。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教学会浪费有限而宝贵的学习时间。

2.无序性。自由探究活动时,课堂往往难于掌控。好多老师没有较好的调控、驾驭教学的能力,学习探究过程容易陷入混乱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浮躁的状态。

3.被动性。探究过程中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活动,小组讨论时,有的学生抢着发言,有的学生却一言不发;有时一个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不认真倾听,以自我为中心。

许多教师是戴着传统教学的枷锁走进新课程的,习惯于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尽快获得结论,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维往老师的思路上引导,学生缺乏实质性参与,探究活动、合作学习的价值未能体现出来,这样的现状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对探究活动的安排和开展进行科学的分析,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进行高效探究。有效的探究活动必须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活动和问题探究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培养主动精神,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有效探究活动的实施策略

1.确立有价值的探究题目,让学生对探究学习充满热情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它决定了探究活动的成效。教师要选择合理的探究问题,明确探究活动的任务,让学生把握探究的目标,做到“三度”(目标确立要适度、目标实施有梯度、目标完成有效度),任务要明确,引导要合理,语言要简捷,评价要全面,激励要积极,组织好交流和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成就感。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让单调枯燥的数学课堂在学生积极的探究活动中变得趣味盎然。如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中位线定理”时我就尝试分组,让学生动手拼图探究,学生们拿着图片东拼西凑,讨论得不亦乐乎,探究效果显著。在学生已经探究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后,我追问: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经验讨论、探究?碰到困难时我给予一定的点拨,而不是直接告诉问题的答案,要树立“轻结论,重研究”的思想,激发和爱护学生的探究兴趣,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来。

2.注意师生角色的转换,让课堂成为交流思想的舞台

探究活动中,不少教师精心策划好探究的选题、方案及操作等整个过程,学生按照教师编写好的“脚本”进行探究活动,使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教师应改变这种角色,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唱主角”。在新课程中,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其地位已由权威者向平等者、由传授者向参与者进行实质性的角色转换。 探究型课堂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调动学生在活动中有积极主动的状态,合作交流的意识,引导学生深入持久地探究问题,使活动卓有成效。 老师要把握和调控好探究活动,在设计、组织和参与中发挥起主导作用,由讲授者转变成指点者,多听取学生意见,指导与点拨要适时、有效,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有话敢说,消除师生间的心理紧张气氛,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里悟得新的知识。

3.创设趣味情境,放手实践,真正让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要选择趣味性的问题,让孩子们用智慧的眼睛与头脑去不断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养成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学习品质。

“学贵有疑”,有趣的情境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好奇,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而且能促使学生在观察特征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提出质疑,抓住关键,寻找答案。引导探究时老师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一题多解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奖励,让学生真正喜欢思考问题,喜欢上数学,久而久之,课堂教学自然就会高效。

有效探究学习所关注的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而不是追求例(习)题的数量。应彻底转变“多(题目多)、难(题目难)、快(探究时间少)、死(方法死)”为“少、优、慢、活”。真正的有效探究学习是比较费时的,或许一节课只研究一两个问题(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但教学效果特别好,学生体验的是过程,得到的是思想方法,是情感体验。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多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方法,给学生创造探究的时空,学生的探究能力定会得到提高。

4.注重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学习品质。

“思考丰富思想,合作凝聚智慧”。探究性的问题具有一定难度,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结成互助小组,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内发挥各自的作用,积极动手动脑,鼓励创新、争论。合作仅是探究学习的一种形式,要注重其实效性,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可以解决的问题应该让学生先自己探究,不要浪费时间去分组探究,避免学生不加思考,盲目地听从他人的意见,不可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有效探究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次——给出问题比较简单,对探究的主要步骤和思路给予比较明显的提示;中等层次——给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新颖性,探究步骤和思路给予简要的启示,给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较高层次——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或给出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解题的思路给予“暗示”,给学生创造的时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独特的想法不硬性加以干涉,师生互相讨论,相互启发和鼓舞,教师一方面为学生指明方向,同时又从学生身上吸取思想的活力和大胆的想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有位科学家曾经说过:“学校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那就是学生离开学校许多年后,还留在学生大脑中的那一部分东西。”而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可谓是终身受用。

总之,探究活动要因“材”(学生学情和教材特征)组织,教师要多分析学情,挖掘教材,让枯燥的知识因探究变得有趣,让抽象的概念因探究而变得形象,让深奥的推理因探究而浅显,让怕数学的学生因探究变得自信,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的数学课堂才会是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