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穷水尽疑无路
——对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困惑

2016-03-03 06:50宋鸯鸯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18期

宋鸯鸯

(浙江省苍南县第二实验小学 浙江 325800)

山穷水尽疑无路
——对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困惑

宋鸯鸯

(浙江省苍南县第二实验小学 浙江 325800)

作为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常常在思考,如何把握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有目的的活动,回归本位看评价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应该要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也就是说,有效的教学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安排,引导学生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那么当下的小学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从生成,到制定,到落实存在什么问题呢?

小学阅读教学 有效性 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的效果要依据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来判别。新课程改革已经明确规定学科教学目标应围绕着知识、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立,一般地语文学科的教师都知道在阅读教学中从这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但值得注意的是,目标的设立与达成不是必然的,语文教师有无目标意识,语文教师能否真正地从阅读文本中生成和落实这些目标,语文教师能否在阅读课堂中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和获得所立目标,这些困惑都如层层迷雾,阻挡在教学行进的道路上。

一、迷雾重重:教师无目标意识

教学无非是要解决“教什么”,与“怎样教”的问题。教学参考资料为教师教学提供文本解读、教学建议和资料等,告诉了教师“教什么”。而大大小小的观摩课和公开课,则又告诉了教师应该“怎样教”。 如此过多的帮扶,成为长期以来妨碍教师成长的、最大的绊脚石。我们教研体制与文化是在假设教师没有能力来做这些工作的前提下,代替教师作或者告诉教师怎样做。久而久之,教师习惯于专业引领,形成了一种依赖,一种惰性。比如很多语文阅读课都按传统模式讲授,于是,不管什么样的课文听下来都如出一辙,机械地分割课文,平面地梳理课文,索然无味效果甚差。

二、前途漫漫:教师不能在阅读文本中生成和落实教学目标

教师的语文素养决定了阅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素养就会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缺乏足够知识储备的阅读教学就会反映出诸多问题,如师生浅层互动;学生对阅读课表现出来的漠然的态度;教学的流畅性差等等。没有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再好的方法、手段也是徒有其表,是不经过大脑,不触动心灵的“花架子”,也是无甚效果的。

歧路脉脉:是教师在制定和落实教学目标中有偏差。

1.制定和落实教学目标过程存在的问题。

分歧一:许多教师经常会对语文教学的诸多改革持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受,他们抱怨今天这样改,明天又让那样改,到头来自己却不知道应该如何教了。这说明一些教师的专业自主性较低,往往不加分析地接受外界的影响,没有出自教师个体确定的、深信的阅读教学价值取向,那么他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即被削弱。分歧二:是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功利主义倾向。教师很少从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出发来开展阅读教学活动,而是围绕考试,考试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应试使阅读教学表面看来有效,实际扼杀的却使学生的在阅读教学中获得应有的旨趣和素养。分歧三:一些优秀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就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倾向性。不同教师的阅读教学都有明确的目标,而他们对同一文本的目标定位是不同,导致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很大差别。

2.明确教学目标意识。

第一步我们要懂得,阅读教学目标一定是在教师分析理解教学的任务、内容的基础上深思熟虑地确立的,它是内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并能引领教学实践的。第二步我们要看教学目标对于教师和整个教学活动是否具有真实的意义和价值。表现为教学目标是指向教学内容的,也就是说教师清晰地知道要通过那些教学内容来实现教学目标。第三步我们要拥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教学经验对于教师是一笔财富,但当阅读教学变得容易驾驭和得心应手的时候,许多教师就会忽视教学应有的旨归而陷入一种机械和重复,丧失教学本应具有的目的性、生成性和创造性,因此让教学经验遮蔽自己眼睛,教学成为失去鲜活目标的盲目行为。

3.设计理性的教学目标。

首先我们应能正确理解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通过阅读文本一方面要教给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体验语言文字的意义,丰富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涵养。文本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阅读文本中是相互渗透、无法分割的,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注意体现文本蕴含的整体价值,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避免倾向性和随意性,更应避免超越文本的边界随意生发。其次合理地确定单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阅读教学是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实现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安排在一定的学段和教材的特定的单元中的。所以当教师对语文课程有正确地认识,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通过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来逐步落实课程的目标。那么,教师就要认识到每一篇课文都是独特的,所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着眼点也是不一样的,教师越是对文本有深入地钻研,所提出的教学目标就越明确具体,就越能在教学中得以实施。再次,理性、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一定是有生命力的。因为阅读教学的目标不是给定的,而是基于教师对文本深入的解读和理性思考而设立的,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收放自如,教师才可能在课堂上充分地发挥引导作用,展示自信和真诚,实现教学的交往和基于文本的对话。

4.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一定要有相当的语文知识储备和教学素养,不做精神世界的美食家,就无法构建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而自身的思想枯竭,展现于学生面前的,就只能是了无生气,平淡乏味。教师的语文素养决定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能够感悟和把握文本,需要两种功夫:第一是对文本的理解力;第二是对文本的悟性。教师只有对文本的语言有敏锐地解悟力,才能切入语言内部的情感世界,真正领悟作品内在的情意。才能对文本做出力透纸背、鞭辟入里的解读判断。才能唤醒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地把文本的意义引向学生心灵的深处。而教师热爱阅读,贫乏和平庸就会远离他们,博学和睿智会使教师凭添魅力,教师的神韵和智慧就会在引导学生领略文本的价值时得到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