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当代中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及其成因

2016-03-03 06:50刘长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18期

刘长华

(吉林省舒兰市第十六中学 吉林舒兰 132600)

浅论当代中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及其成因

刘长华

(吉林省舒兰市第十六中学 吉林舒兰 132600)

如何针对性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已经是一个十分关键且棘手的问题。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然而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人生中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人生中的危险时期。由于青少年犯罪问题跟社会稳定、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都息息相关,使之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支持和保障,但是这并不足以自醒。社会、家庭、学校必须齐心协力、共同管理,力图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入手,分析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采取真正有效的措施,共同建筑一道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大堤。从而真正达到预防、减少,并最终遏制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青少年犯罪 特点 成因 预防对策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发展,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象日益加重,且犯罪向成人化、团伙化、低龄化犯罪转变。其主要犯罪特点有如下几方面:[1]

1.犯罪类型多样化

当前,青少年犯罪几乎涵盖了整个犯罪领域。一般都集中在抢劫、盗窃等侵犯财产型犯罪和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侵害人身权利型犯罪。但是现在其他恶性犯罪行为也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危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侵犯知识产权等类型的犯罪比重与日俱增。[2]

2.犯罪手段成人化

目前,青少年犯罪已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而且出现部分采用现代化的一些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犯罪的案件。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社会经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逐渐兴起,成为新的犯罪形式。

3.犯罪组织团伙化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容易在父母面前封闭自我缺乏沟通,更喜欢与年龄相仿、趣味相投的伙伴们在一起,形成群体,相互影响。由于青少年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受生理、心理、智力、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单靠个人往往难以完成复杂的犯罪过程。因此,青少年作案时相互依附,借势壮胆,结成团伙进行作案并带有一定的组织形式。[3]

4.犯罪年龄低龄化

目前青少年犯罪年龄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有些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只有十几岁,甚至更小。有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初次犯罪的年龄已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的18-25周岁,逐步向14-16周岁年龄段发展。

5.犯罪动机突发性

青少年突发性犯罪多,作案动机单纯、目的比较简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激情犯罪成为青少年犯罪较为多见的形式。通常行为人因为受到了强烈的外界刺激,引起情绪的极度不稳定,突发性的采取极端地暴力发泄方式,造成了危害社会、触犯刑法的犯罪行为。

二、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1.自身原因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成长阶段,大多文化素质不高,分辨是非、区分好坏、抵御外界诱惑的能力较差,使之产生认识水平低下和好动好奇的矛盾。青少年乐于接受新鲜的事物, 心里的探求欲望强烈 ,但是由于心理发展特别是认知能力发展不成熟,造成对事物认识和思维的片面性、客观性,往往分不清是非,容易受到蒙蔽和错误的引导,从而走上犯罪道路。[4]

2.社会原因

近年来社会上盛行的不正之风,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一些青少年就是在消极丑恶环境的影响诱惑下,放弃了远大的理想,动摇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随波逐流而走上邪路的。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阶段,由于社会缺乏主题价值观的有效引导,造成社会的道德标准出现混乱,使得这一时期青少年人生观的形成处于“后天失调”的环境中。[5]

3.家庭原因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同时也是子女的监护者和教育责任人,其言行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家庭结构失调、教育方法不当以及家长不良言行的熏染都极有可能导致未成年违法犯罪。

4.学校原因

目前,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学校视教学质量、升学率为“生命线”,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生的教育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现象,只抓教学质量,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学生心理产生偏差,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

三、青少年犯罪的防范对策

1.自身方面

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和法制观念的教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体往往缺乏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法制观念,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法制观念教育,对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应该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措施。

2.社会方面

在建立社会防线的问题上,我们应当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发挥法律宣传和舆论导向作用,努力给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加强有关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限制社会上某些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行为。三是建立青少年的援助中心,帮助他们解决经济、生活以及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3.家庭方面

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家长应当深刻的认识到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影响,主动地进行各种知识的学习,增强监护人应俱备的育人素质,切实履行自己的监护职责,认真承担起法制教育的义务,采取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4.学校方面

学校应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让青少年在学校时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给学生一个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1]李硕,《浅析青少年犯罪行为特点及成因》,[J]警官文苑,2007年01期。

[2]李克、宋才发主编《父母孩子读案例—犯罪预防》[J]家有少年丛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版。

[3]彭士华、袁伟民,《青少年犯罪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6月,第二期。

[4]数据来源于人民法院《刑事案件被告人判决生效情况统计表》。

[5]杨帆,《浅谈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新特点及预防措施》[J],大众商务,2010年1月,总第1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