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双喜 张 珉
(江西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西南昌 330004)
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
钟双喜 张 珉
(江西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西南昌 330004)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较低,本文指出问题的源头在于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存在误区,尤其是对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内涵与关系没有理清。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创新更强调思维层面创造性活动;创业则更体现行动层面的开创性活动。
创新教育 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当下我国市场最紧缺的人才莫过于创新型、创业型人才,为此政府提出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口号。各高校的教育重心开始转移到了创新创业教育中来,许多高校已经跟上了步伐并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与此同时,高校也更注重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塑造,以及对学生的创新技能培训,各种创新创业竞赛也层出不穷。但据媒体报道,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尚未到3%,大学生创办的企业生命周期不足1年[1]。在政府大力号召,高校积极推进的背景下,这些数据反映出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源头在于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存在误区,尤其是对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内涵与关系没有理清。
教育的本质在于提升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培养出这种能力的关键在于创造和创新[2]。对于创新教育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揆诸文献,目前对于创新教育的定义多达百种,可见该定义仍然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基于对教育本质的正确认知,笔者认为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创新技能、创新素养,并使其成为一个创新人才的教育活动。相对于一般性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更好地体系了教育的内涵。
对于创新教育内涵的正确理解,是高校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条件。创新教育是一种思维开拓性的教育过程,既需要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思想,也要具备批判性精神,并非一种被动性学习和接纳过程。缺乏这种批判性精神,难以开展创新活动。目前我国大学生缺乏批判性精神,不敢批判,不知批判,这也正是创新教育收效甚微的原因所在。
创业教育被教育界称之为“第三本教育护照”(注:第一本教育护照是开展学术研究的护照;第二本护照是胜任职业岗位的护照)。根据调查显示,参与了创业培训的学生收入比普通毕业生高出30%。可见创业教育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作用。
目前很多学者都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开创自己的企业,笔者认为这是对创业教育的错误理解。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很多学校的创业培训已经演变成了如何开办企业的职场培训,请几位企业CEO为学生讲课,课程内容诸如如何注册公司,如何开展营销活动,如何开展人际关系等等。笔者认为,创业教育的本质并不是鼓励学生一窝蜂的去开办自己的公司,而是将素质教育与创业素养相融合,培养学生独特品质、专业技能、创业素养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它不仅仅是某种创业技能的培养,而是更着眼于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学生步入职场后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3]。
“创新创业”一词已经成为一个固定搭配词组,甚至在很多指导性文件中都未加以区分。实际上,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前文所述,创新更强调思维层面创造性活动;创业则更体现行动层面的开创性活动,这是两者之间的根本性区别。当然,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创新教育贯穿于整个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应以创新教育为基础,创新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创业教育也应提倡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创业才有可能成功。因而,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两者又紧密联系,创新为创业打造核心竞争力,没有创新的企业难免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而创业又是创新的表现形式,是创新的成果体现。正如奥德莱斯切所说的“没有创新的企业,只不过是一种生存状态,是一种流亡效应,难以为经济增长提供充足的动力源泉,因为他们没有核心优势”[4]。
“创新”和“创业”都聚焦于“创”,“创”蕴含着一种“无”中生“有”强大创造力,和勇于开拓的创造精神。从教育的本质而言,两者所追求的目标是相一致的,即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创新教育将贯穿与创业教育的始终,两者相辅相成,其目的是培养优秀的创业者。这种创业者,并不是由于所谓的就业困难,迫不得已而去创业,而是真正具备了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所以,笔者将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理解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为导向的全新的教育模式和理念。
创新创业精神是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基本源泉,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外在体现。在理清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后,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教育实践,同样也是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新响应。
[1]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3%,微乎其微的成效背后该如何突破?[EB/OL].网易财经,http://money.163.com/16/0511/17/BMQ702Q000253B0H.html,2016-5-17.
[2]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始业的开拓者一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综述[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7(7):91-93.
[3]曹扬,邹云龙.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创新教育的关系辨析[J].东北师大学报,2014(2):200-201.
[4]高建、程源、李习保等.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 2007——创业转型与就业效应[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8.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实验、实境、实战耦合的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课题编号:JXJG-15-12-12)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