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苓 杨 宏
(怀化学院外国语学院 湖南怀化 418008)
EAP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改革探析*
姜 苓 杨 宏
(怀化学院外国语学院 湖南怀化 418008)
近年来, EAP教学被较多地应用在大学英语的课程改革中,但其与综合英语课程也有颇多相通之处。本文探讨在EAP教学理念指导下,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在语言知识共核、语言技能共核、语言能力及素养共核三方面向EAP教学前移转向可行性,从而为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一条新思路。
综合英语课程 EAP教学 可行性
“综合英语”课程作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必修的重头课之一,历来受到重视。开设至今,名称几易,从“英语精读”到 “综合英语”到“基础英语”再到“综合英语”,不一而繁。教学界对综合英语课程的理解就是综合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基础课程。但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课程弊病, 在于它在整体上偏重技能训练, 而轻视知识吸纳的连贯性, 缺乏学术的内涵和深度, 缺乏对认识能力和思辨能力的系统培养。这些都是根本性的缺陷。随着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深入,综合英语课程是否保留也成了热议的话题。有些高校持否定态度,甚至主张取消该门课程,如清华大学已经撤销了综合英语课程,取缔了课程学分。但更多的高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只是缩减了综合英语课程课时和学分。“综合英语”课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是与某种特定职业和学科相关的,以教授学术英语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语言教学模式。EAP原是英语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包括专业学术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ESAP)和一般学术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EGAP),专业学术英语课程涉及规范的、学术型的、使用英语教学的不同学科专业;一般学术英语以所有学术交流英语中的共同特征作为授课对象。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ESP及EAP教学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但EAP概念宽泛,从中学到研究生各个层次都含有EAP教学成分。EAP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语言知识来学习专业知识。
在阐述综合英语课程向EAP教学前移转向前,有必要先说明各方指导文件对综合英语课程的规范。我国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所遵循的《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掌握英语语言共核。语言共核是语言学家在对语言功能意念的研究中形成的一个概念,指讲某种语言的人群中大多数人都使用的那部分语言。这部分语言不受地域、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职业、话题的制约,在词汇、语法和意念功能方面的差异也不大。[1]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新的《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对综合英语课程的描述是:“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2]。从《大纲》的描述可知,综合英语课程主要强调词汇、句法、篇章结构、文体特征等知识以及阅读理解、口头表达、笔头写作等语言运用能力;涉及到的英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的出台强调基础课程,特别是综合英语这样的基础课程,既要夯实以往反复强调的英语语言技能训练,又要摆脱纯粹以训练学生语言技能为目标的局面;既要凸显英语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学习研究能力,又要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体现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同时应强调英语专业人才在人文素养方面的提升。[3]
综合《英语教学大纲》和《国标》的阐述及规范,笔者将综合英语课程中的英语语言共核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语言知识共核,语言技能共核,语言能力与素养共核。语言的共核性首先应包含语言知识的共核性,即语音、词汇、句法、篇章结构、文体特征等语言知识的系统输入与学习,其次应包含语言技能的共核性,即通过语言知识学习的同时对英语听力、口语表达、英语阅读、笔头写作、英汉互译等技能的持续训练,再次应包含语言能力及素养的共核性,即在学习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的同时能够促成学生语言认知能力、学术认知能力、语言学习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学术思辨能力及社会人文素养的持续提高。
反观现有的综合英语课程,仅仅包含了语言技能的共核性,而在语言知识的共核性方面则表现为零散化碎片化的特征,缺乏整体指导下的系统输入与学习;在语言能力及素养的共核性方面则表现为片面化的特征,片面强调语言的认知能力或语言的运用能力,使课程学习呈现扁平化倾向,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学术好奇心。更为严重的是,无论是《大纲》的课程描述,还是课程的具体实施,都忽视了该门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联性与整体性,不利于学生向专业知识的有效迁移和专业能力的持续培养。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基础阶段综合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应以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语言共核的教学为主,也即向EAP前移转向。以EGAP英语教学为主,以ESAP英语教学为辅。以下将论证综合英语教学与EAP教学的契合度,以此说明综合英语课程向EAP教学前移转向的可行性。
EAP,特别是EGAP以所有学术交流英语中的共同特征作为授课内容。作为学术语篇,其共同特征包括通用的学术词汇,半技术词汇,通用的语篇结构单元,如描写、叙述、说明、议论等,以及建构语篇的结构单元所需的语篇手段与元语篇手段。[4]其中的通用学术词汇、半技术词汇、通用语篇结构单元及构建语篇结构单元所需的语篇手段,如果套用语言共核分类,可划归为语言知识共核。与综合英语课程的语言知识共核比对发现,EAP与综合英语课程在语言知识共核上有相通之处。二者都包含词汇、篇章结构及文体特征等要素。
EGAP教学中的元语篇手段既涉及命题或思想内容的组织结构,也涉及语篇作者对命题或思想内容的态度、作者对世界或事态的种种模态反映(mood) ,又涉及作者和读者的双向交流(interaction) ,如作者的插话、旁白、暗示和读者沟通等等方面。元语篇不仅涵盖了篇章标示词的语篇组织功能,而且还关涉到认知、心理、命题和模态、交际策略、交际语域、叙事学等等认识论问题。[5]EGAP教学中建构语篇的结构单元所需的语篇手段与元语篇手段既涉及篇章结构,又涉及读者理解作者、理解篇章所需的语言认知能力、学术认知能力、学术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跨学科理解能力、社会人文素养等。与综合英语课程的语言能力及素养共核比对发现,二者在语言认知能力、学术认知能力、学术思辨能力、社会人文素养等方面有相通之处。
吕红兰在《EAP教学在高校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策略》一文中提到,EAP教学包含四个方面:英语写作、英语阅读、英语讲话、英语听力。写作包括研究报告、应用文写作、作业练习、考试回答、概要写作等,阅读包括课文阅读、新闻阅读、文学作品阅读、印刷品阅读、工作手册阅读等,讲话方面包括课堂提问、课堂回答、小组谈论、课堂发言、与工作人员谈论问题、口语考试等,听力方面包括听课、听研讨会、听演讲、听说明书要求、看电影和视频等。此四方面除在知识层面的教授外,也将包含技能层面的训练。与综合英语课程语言技能共核比对发现,二者在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等四方面技能训练上均有重叠。
综合英语课程不仅要打好学生英语基础,训练英语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与人文素养。而EAP 教学正是把英语语言基础、专业英语知识和英语学术能力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和学术活动,提供语言和能力支撑。二者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能力及素养三方面都有契合度。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可以借鉴EAP教学理念,向EAP教学前移转向,这也为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改革提供一条新思路。
[1]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4.
[3]仲伟合.《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J].外语界,2015(3).
[4]叶云屏,闫鹏飞.通用学术英语读写教程教学探索[J].外语界,2011(5).
[5]徐海铭.元语篇手段的使用与语篇质量相关度的实证研究[J].现代外语(季刊),2006,2(1).
姜苓(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怀化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四川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美国文学。
杨宏(1979-),男,湖南怀化人,怀化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美国研究。
怀化学院重点资助教改项目“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