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对当代中学生人格养成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2016-03-03 08:40宋卓辉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4期
关键词:弟子规人格中学生

宋卓辉

(湖南省岳阳市第十五中学 湖南岳阳 414000)

《弟子规》对当代中学生人格养成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宋卓辉

(湖南省岳阳市第十五中学 湖南岳阳 414000)

《弟子规》对当代中学生的人格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培养爱新敬长的孝悌意识;养成诚实守信的做人品性;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养成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与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在心理、物质等方面的差距会越来越小,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会在性格方面得到更多的体现。而品格的塑造取决于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德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伦理道德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所以人格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的偏失,受社会和家庭教育功利化影响。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一味强调学生的知识智力的培养,而忽视人格与道德伦理认知和实践,致使相当数量的中学生在品性和基本道德素养方要要补小学生和幼儿园的课的现象。

我校2012年从地处偏远的云溪山沟整体搬迁进城后,面对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面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无奈,面对社会和家长对我校整体搬迁进城后的厚望,新学校用什么来回报社会?用什么来展示学校德育工作新的局面?经过学校反复讨论研究:决定成立《弟子规教育》课题组,在全校三个年级中分专题开展《弟子规》教育,而且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还刻意命名了《弟子规》广场,将《弟子规》内容镌刻在广场的石碑上,不仅让学生天天能看到《弟子规》的内容,而且让《弟子规》的内容入脑入心。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根据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而成的。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弟子规》通篇1026个字,言简意赅,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从,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为弟子们明确制定了一套整人格标准。我校在教育实践中,曾让学生朗诵《弟子规》,参与学习讲解《弟子规》,写作《弟子规》学习心得,分内容进行《弟子规》专项教育活动。一名学生在他的心得中写道:在没读《弟子规》之前,很多事是无法确定和理解的,很多细节是无法注意到的,很多礼仪根本不懂,学习了《弟子规》后豁然开朗,让我懂得如何做人了,懂得如何做到孝、尊长、勤学,明白了什么是穿着礼仪、行为举止礼仪了。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弟子规》理性而又浅显生动的论述,使其提倡的道德规范准则具体可行,有较强的操作性,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行为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直到了较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了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

《论语·为政》中指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孝道的关键不只是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而是要尊重和爱他们的父母。至于如何体现孝道,孔子并没有详细说明。而“弟子规”的具体原因,告诉我们一个孩子,他的父亲应该体现在以下具体的行为:

首先,尊重父母的行为,而不是傲慢。无论父母的教导和责任,孩子们都应该尊重他们的父母。《弟子规》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因此,许多人误解了儒家的所谓孝道是盲目服从的,让家长们去打呵斥,至少失去了判断能力和做事方法。其次,对亲人的过错应温柔地劝诫,以真诚相待,直到对方接受。“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当孩子充分尊重父母的尊严时,重要的是要论证正确和错误,不要因为他们对父母的尊重而忽视他们的错误。如果父母的过错不是训诫的话,那就是在不公平的实践中诱捕父母。在实施“弟子规”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被要求成为完全真诚的孩子,岳父母,父母会觉得你对他的人格尊严的充分认识,你只是针对他们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即使父母不能接受,他们也不能生气。相反,我们要真诚、真诚,用真诚感动我们的亲人。

再次,真正孝顺的儿子要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他应该加强自己的修养,成为一个健康、有道德的人。“身有伤、贻亲忧、徳有伤、贻亲羞”。《弟子规》使孝道成为主体的自我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孝道不仅是主体的行为,也是这些行为的人格精神。只要一个人培养了这种爱和爱的性格,孝的行为就到处都是。最后,孝敬父母和兄弟。哥哥走到“弟子规”提出的是那重公义轻,兄长要有长者模型。在实践《弟子规》教育过程中,针对绝大多数学生系独生子女的情况,我们把兄弟相处引伸为和同学相处,对待父母的态度,引伸为对待父母、对待老师的态度。

当代中学生,作为90后出生的一代,在父母的溺爱父母和呵护中长大,在重智力,忽视道德伦理教育中成人,他们只知道索取,从不知付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敬重老师在他们眼里是感性而模糊的。所以,学习实践《弟子规》,不仅可以使他们知孝悌,更能培养他们的孝悌自觉学意识,健全其人格。

二、养成诚实守信的做人品性

在多元文化并存,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被良莠不齐的文化与信息包围着,而我们在应试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对社会人生缺乏基本的甄别能力,无法确立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主体性与道德人格。崇尚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当代中学生,容易成为精神失落、信仰倒塌的一代人。他们容易在这个多元、分裂的社会中迷失自我、追求时尚,没有自我的随波逐流。他们很少有人去思考“人活着为了什么”,更不明白“人生信什么?”当然也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如何做人?更不要谈做人的标准问题。在这个诚信缺失的时代的学生价值观念严重倾斜,很多学生不把诚实守信,相互信任,信守承诺作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不再相信世上有真诚、信任和帮助,中学生诚信问题如此严重与社会上的见利忘义、惟利是图的普通风气有关,与家庭诚信教育的严重缺失有关。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生存和发展技能的地方,也是完善人性、增强人格精神教学领域的场所。而现在的学校德育主要是大而空洞的政治教育,没有注重学生生活成绩的实践,不仅学生的基本品德形成,没有更有力的倡导诚信教育,使道德教育进入学生的思想,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弟子规”不仅是有信仰的人,请求把这信第一,实事求是,不说话,华丽,虚荣侫熟练,但也重视道德人格的建立。要指出的是,个性的美要比外表华丽的外表更好。在人格的培养中,要有智慧,有智慧,不善于内省,要有良知的朋友,听别人的批评,承认错误。弟子规强调了心灵与无意之间的区别。特别注重人的行为的内在心理动因,强调人的内在人格的提升。这种直接的精神启蒙,诚信人格的形成是重要的。我校通过诚信主题班会竞赛、征文比赛,诚信考场申报制度、诚信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唤起学生的诚信意识,引导他们讲诚信,守信用,完善人格。

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价值观念

良好的日常习惯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前提,是道德生成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开端。

然而,在今天的中学校园里,很多学生的日常习惯与生活方式让师长瞠目结舌,不可思议。很多学生沉溺于游戏,通宵达旦,有些学生过分追求品牌,追求服装的华丽、追求社会上的时髦,一味攀比。有些学生根本没有卫生意识,随便乱丢乱扔、不仅没有公共卫生意识,连个人的卫生也很差; 有的学生刻意破坏公共财物等。诸多现象表明,教育应该从人们的基本礼仪入手,培养学生的健康价值观,形成礼貌、礼貌的学生礼仪和生活态度。《弟子规》则阐述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珍惜光阴,“朝起早、夜眠迟”,勤勉学习,生活规律,并持之以恒。

2.精致的个人卫生,衣冠楚楚,饮食均衡,《弟子规》指出:“晨必盥,兼漱知,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它不仅要求我们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而且要穿得干净利落。服装的关键不在于它是否是名牌,它是昂贵的,但它符合自己的身份,符合它的经济能力。校园是知识的殿堂和礼仪的殿堂。中学生的穿衣打扮应该更符合他们自己的身份。讲究个人卫生,衣着整洁、饮食合度,《弟子规》指出:“晨必盥,兼漱知,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不仅要求我们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更要注意穿着的整洁与整齐。衣着的关键不在于它是不是名牌,是不是昂贵,而是符合自己的身份,符合自己的经济能力。学校校园是知识的圣堂,也是礼仪的殿堂,中学生的着装更要符合自己的身份,穿着整洁大方是其最基本的要求。

3.要求学生们坐着,穿着符合一定规格的步行进出,“不练习门槛,不倾斜,不动,不动腿”,这要求我们注意你的姿势,步态,养成良好的坐姿和行走姿势。细读“弟子规”,实践“弟子规”,它是由心的行为准则所要求的,长期的实践,形成良好的习惯,丰富的培养品格,良好的习惯塑造内外和礼貌的学生,这是“弟子规”教育的意义。

第四:培养积极、健康的态度和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

当代中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有许多问题,他们没有统一的价值尺度,有很强的个性,自我为中心,没有同情心,这使得他们很难融入集体生活,90后独生子女是习惯了孤独的生活,破坏和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大多喜欢张扬个性,缺乏宽容和谦虚的质量与合作。学生坐立行走,出入进退符合一定的规范,“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这是要求我们注意自己的体态姿式,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走姿式。熟读《弟子规》,践行《弟子规》,将其所要求的行为准则谨记心头,长期实践,形成良好习惯,由良好的习惯塑造富有教养的品格,培养内外兼修的儒雅学生, 这是《弟子规》教育的意义所在。

他们的心理冲动,不好的自我控制,往往是因为关系中的一些小事,为了维护彼此的自尊,他们也不想妥协,甚至造成大的冲突和悲剧。在人际交往中,他们的心理或过度谨防与人交往,或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不是与人交往,或过于傲慢,不想与人交往,一些人与人交往。学生规则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建立学生的健康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并提出具体的行为和行为。

1.平等仁爱的相处原则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同样的道理也应该被视为一种仁慈的原则,为他人提供平等、友爱、善良和仁慈,并成为一个仁义的人。这种爱情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让别人尊重自己。在与他人交往时,要把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与差异,应来自于品行和才能的差异,真正征服他人的要靠高尚的品行和出众的才华,而不是张扬的外貌与夸夸其谈。

2.要真诚合作,友好竞争

《弟子规》要求我们本着公而忘私的态度,“人所能,勿轻訾,人有短,切莫揭”。不随意捣毁他人,不揭他人的短处,不恶意散布议论他人的私事。与人相处,要“道人善、善相劝”积极地发现他人的长处,这样彼此既能和谐相处,又可以相互提升人格修养。人与人之间热情的赞许与诚恳的批评,都能使彼此间愿意了解,信任、倾诉、交往。中学生生活的环境,使得彼此间的合作不可避免,应“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大力促进“公平、公正、竞争、互助、竞争和合作”。

3.以立立人 行为文明

一些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时。他们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过分强调自己的感情,不尊重别人的价值观和个性。无视他人的利益和处境。弟子规告诫我们,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我们文明行为和站立的精神。“知道比成为更好。“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少。将加人,先向已,已不欲,即速已,思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思长”和他人相处不要贪图便宜,要见利思义。和他人相处要本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付多取少,对他人的恩情要记得报答,对他的怨恨要尽量忘记。

[1]张迫春,《弟子规》的养成教育思想[J]

[2]任民,从《弟子规》看国学教育的情感向度[J]

*课题项目:《弟子规》与当代高中德育教育研究 XJK013CZXX047

猜你喜欢
弟子规人格中学生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弟子规
弟子规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弟子规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