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大学生“五维”就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2016-03-03 06:50孔小敏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18期

孔小敏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南京 210094)

经管类大学生“五维”就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孔小敏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南京 210094)

本文就经管类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对就业能力的内涵进行了探究,将其分为社会能力、就业人格能力、职业形象能力、职业素质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力这五个维度的就业能力,并从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当前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最终从五维就业能力的角度提出了五种提升就业能力的路径。

经管类 大学生 就业能力

目前,经管类专业仍是高校热门专业之一,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一方面众多毕业生忧愁找不到适合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却也抱怨难以找到合适人才。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其中本科生的就业能力不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那么,如何依托现有的经管类专业特色,满足企业招聘需求,培养并提升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这已然成为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

一、就业能力的内涵

在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就出现了,当时英国教育与就业部(DFEE)把就业能力解释为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是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在国内,就业能力的概念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化进程逐步加快,导致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郑晓明提出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谢志远提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而获得工作的能力,它包括保持工作以及晋升的能力。

通过研究众多已有的理论,本文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在一定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行为的锻炼前提下,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顺利实现就业的综合能力。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在校期间接受一定的经管类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活动锻炼之后所形成的综合的可持续的能够满足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包括社会 能力、就业人格能力、职业形象能力、职业素质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力这五个维度的就业能力。

社会能力包括:关爱他人,有社会责任感;热爱学习,且学习能力强;逻辑能力强,擅于解决问题;管理能力突出;有良好口才和演讲能力。

就业 人格能力包括: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计划、组织与协调能力;较好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

职业 形象能力包括:良好的个人精神风貌、举止大方、衣着得体、注重个人形象;诚实守信、勇于进取、竞争意识强;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职业素质能力包括:具备良好的解决经管类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从学校进入社会发展的能力;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的能力;英语能力较强。

心理 素质能力:对困境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好强的信念;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对成功的渴望。

二、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独家撰写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2]关于2008-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数据表明,2008-2010年经管类大学生的就业率分别为88.4%、88.5%和91.8%。从调查来看,大学生就业率在逐年提升,但就经管类大学生来说,其就业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模糊

自我意识是指对自我的认知能力。不少大学生不能对自己有充分而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关于自己心理特征方面和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方面思考不足。学生在对自我分析时往往会有偏重,优缺点难以平衡分析,在自我评价时又表现出极端倾向,要么过高估计自己,要么过低评价自己。

2.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不足

在专业知识方面,企业比较看重能够体现经管类专业特色的各项知识,而目前经管类大学生在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水平与往往实际相差甚远,比如知识结构分散、底子不扎实,又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缺乏必要地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实践能力方面,用人单位希望经管类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能够尽快胜任工作,然而不少经管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忽视了对实践能力的锻炼,不愿意到基层参加实践活动,导致实践能力低下。

3.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心较弱

经管类大学生在这方面主要表现为:一是以自我为中心,人格尚不健全,一切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遇到冲突时将责任怪于他人身上;二是重文化专业学习,轻综合素质培养,重视专业理论课程学习,过分追求学分绩点,忽视道德、心理健康、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修养;三是依赖性强,自制力缺乏,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群里中表现出一定的消极面,缺乏客观评价的心态和一定的责任感。

4.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欠缺

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是现代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考量的关键素质,经管类大学生在这方面的不足表现为:一是个人平性偏向自私自利,合作品质不足,尤其在团队中过多的看重自己的利益,强调自身感受,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二是利益化倾向重,做事从实用主义出发,以个人利益为原则,同时,由于受到学习、工作、经济、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大部分学生缺少合作基础。

三、经管类大学生“五维”就业能力提升方法

经管类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包括整个大学期间对其进行的价值观、就业观、择业观、成才观等地教育引导,还包括对经管类大学生进行的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指导和相关的教育培训。本文从就业能力的概念出发,结合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不足,将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分为五个维度来分析思考如何提升经管类大学生整体就业能力,具体工作方法如下:

1.认知自我、认知社会,提前培养社会能力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重中之重,学校应首先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为实现梦想而做好准备。首先,要明确自己想干什么。大学期间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及时了解校园之外的职业世界、探索自我职业兴趣、人格特质和培养处事能力,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路径,找准定位并适时调整,设立职业规划目标;其次,要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在学好专业的前提下,获取必要的外语等级、计算机等级和各项专业技能等证书,为高质量的就业做好准备;然后,还需要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毕业之后归宿在于进入社会,大学生有必要主动了解社会需求,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训;最后,培养自己的社会能力。在了解了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之后,努力将自己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自己综合能力,提升素养。

2.注重第二课堂教育,稳步增强职业素质能力

职业素质能力不仅通过传统的第一课堂来培养,更要注重激活第二课堂的功能,发挥第二课堂在辅助教育环节的作用。第二课堂教育与就业能力的获得都具有主体性、过程的情境性和实践体验性的特点。通过第二课堂的教育,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习经管类课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应用所学经管类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第二课堂更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重在提升综合素质,更贴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能够提升经管类大学生就业优势。

3.积极营造就业氛围,不断提高就业人格能力

经济管理类学科具有边缘性的特征,既有理工科知识体系的技术性又有文史类学科的人文性和社会性,经管类专业大学生需要更多的就业实习机会,积累就业经验。在毕业季临近时,学校可以采取多样化途径为毕业生营造浓厚的就业氛围,通过举办就业形势解析会、就业讲座、经验交流会、就业沙龙、招聘会等形式为毕业生争取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在实习中锻炼自己的人际沟通、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经管类大学生就业大部分趋向于北上广、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观念不合理,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恰当定位,转变就业观念,从而解决部分学生眼高手低的就业难题。

4.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坚持提升职业形象能力

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在理论部分,可以进行校企合作课堂教学,在某些课程设置上邀请企业高管提供可行性意见,或者参与到课堂交流中来。在实践部分,可以安排企业管理人员到课堂讲授相关的课程,将书本上的知识与企业管理知识有效结合起来,使得课堂教学偏重“企业需求导向”型的就业能力培养。经管类专业特点鲜明,自主创业为这类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机遇,也提高了要求。对于高校来说,要针对就业创业组织多样化的创新技能大赛,通过创业大赛、创新大赛、科技大赛等方式提供实践平台,全方位锻炼和提升个人素质,展示个人职业形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职业形象。

5.帮助调整就业心态,增强心理素质能力

就业心态反映一个人的心理状况,情绪控制能力是就业心态的重要部分,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不但使自己克服在学习工作中产生的恐惧、犹豫、拖延、懒惰等心理,而且有利于在实行行动中抑制冲动不理智行为。高效应开展有效地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比如团辅或个人谈心谈话等方式,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尤其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经管类专业在就业市场往往面临排挤,毕业生就业困难重重,面试失败压力大,因此,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这需要社会、学校、家庭、朋辈等多渠道、全方位的共同努力,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其对成功的渴望,增加就业成功的机会。

[1]郑晓明. “就业能力”论[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5):91-92.

[2]谢志远. 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 教育发展研究,2005,(1):90-92.

[3]柯羽. 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