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群
(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教育局教研室 云南昭通 65740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廖 群
(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教育局教研室 云南昭通 657400)
阅读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技能活动。阅读时,读者在进行复杂心智活动的同时,必须伴随一系列的可操作的行为。这种阅读行为就是阅读的基本技能,包括认读技能、解读技能,它是阅读成功的必要条件。现代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
语文 阅读 教学
阅读过程是一种智力技能的体现,要求能准确而迅速从书面教材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因此,要有效的阅读,就必须要求阅读者阅读材料的速度、方法、选择和筛选的能力,以及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鉴赏的综合能力是相当高的。这些练习只能通过日常的教学来完成和改进。对阅读者的速度、方法、选择筛选阅读教材的能力以及在阅读中需要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综合能力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这些训练也只能贯穿在日常教学中逐步完成和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教材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由于它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教材提供了模板或参考,由于汉语教学的特殊性,教科书只是一个起点或跳板。授课内容,是客观规定的,如何教,却不是限定的。例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要求学生阅读全文,并感受新中国少年儿童生丰富多彩、幸福美满的生活。为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可以先学习诗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内容是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接着介绍北海: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间还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性阅读,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请学生闭眼想象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教师可以把类似的文本结合起来,以使学生根据课程的特点来学习。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及时适当对教材开发和拓展,,通过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开发,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有效地实现立体思维方式的学习。例如《北大荒的秋天》我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想象野外秋天,找出绛紫、透明、波纹、一碧如洗等词汇,,使学生感受到北大荒是美丽的,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和情感。而《西湖》与《北大荒的秋天》的教学具有对比性,可以放在一起讲解。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做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如《西臧高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西臧高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学生在阅读新课文时,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的教学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提问,独立调查,利用过去的成功经验来加强学生的研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如《哪吒闹海》一文,首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什么是主要的,很快学生举起手来了,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再次阅读,单独抽出不理解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当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老师请学生第三次细读课文,并想想这些不理解的地方是否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了。因为老师给了学生阅读时间,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理解课文的机会,学生讨论非常激烈,参与积极性很高。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让学生自主进行欣赏,这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世界的美,语言的精粹,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学基础,使他们获得人格和精神的净化。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意思是每逢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亲人,先引导学生在重复阅读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感受,再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来确定音调和情感,大声朗读课文,让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的自主掌握学习的人。
我们语文教学应该是以“读”为主,让他们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感受,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体。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接触到除教科书以外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及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