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宁(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中心校)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付小宁
(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中心校)
明代学者陈献章曾有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精神是创新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的前提是有疑,有小疑则有小进,大疑则有大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质疑。
不管学生提出什么样的疑问,教师都千万不能以简单的否定、批评、贬责、讽刺等不良行为损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而应该保护和鼓励学生的质疑行为。表扬他们善于思考、思维习惯,并号召其他同学向提问题的同学多多学习,要多思多问。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更强。
让学生多想多说,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而思维是创造的核心。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是要凭借阅读教材,抓住语言训练点、知识点,让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对语言和知识进行强化训练。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索创造的心理愿望,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心理趋向。
比如,在教学《西门豹》、《晏子使楚》等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时,我鼓励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故事情节进行再创造,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自己动手,以课文内容为基础,以课文中的人物为原型创编故事,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表演。表演优秀者在班级公开演出。这样,就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使他们的创作欲望慢慢开始萌发,学生表演的兴趣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他们不再是消极的听众,而是主动的探究者,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师有意识的训练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
语文课堂教学中另一个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契机就是作文教学。要提高作文水平,课堂学习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多方面、多渠道地进行学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为此,我积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只有写作的源头活水涓涓流淌,学生的作文才有文可写,有情可表,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有不断提高的空间。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认识。如,五年级基础训练中有一篇作文要求写一件物品的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在开学初就针对这次作文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小小发明,即每个学生制作一样物品,材料、种类、规格等一律不限,制作好后,在指定时间拿到学校向同学们做介绍。这样,学生在进行这个作文训练时,就觉得非常容易,作文教学也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另外,让学生学文后续写、仿写和写读后感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有效手段。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施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过自身的独立思考,结合对文本的独特认识写出来的文章也会丰富得多,这样学生面对作文再也不会头疼,在写作中也会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的作文创作、写作的过程中也是另一种创新能力的锻炼与培养的过程,他们的思想也会得到升华。学生习作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写作形式常变常新,呈现多样性的特征,那么教师的作文教学也就能打破一潭死水窘境,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这又何尝不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上的一种创新能力的提升,师生在共同进步、共同体验着创新带给自己的快乐,这是真正的教学相长。
语文学科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形式综合运用的结果。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的每一个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闪光点,用发现的眼光看学生,用期待的心去爱学生。相信,只要教师抓住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在动机结合外在动机,加以有目的引导,孩子的创新能力一定会很好地培养起来的。另外,教师要及时在学生身上诸多品性中去劣存善,去弱取优,精心呵护他们每一个具有创新的冲动和念头,珍惜他们每一个带有创意的言行,引导他们多动脑,勤动手,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很好地发挥出来。
只有求新,事物才会有生命力。也许,我们在语文学科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这样或那样急待解决的问题,但这正是教育这门艺术独特、迷人的魅力所在。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要与时俱进,要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新型人才,教师任重道远,我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要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在工作中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中感受创新的乐趣,身教胜于言传,教师在尽自己的能力激发学生身上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课堂也会成为培养创新能力学生肥沃的土壤。
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好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不仅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这种教学理念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一生为之追求的目标:为学生的终身考虑,在学科教学中尽一切可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自我的创新能力,使我们的教育能够让学生终生受益。
石维翠.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12).
·编辑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