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静升古镇旅游文化的潜力

2016-03-03 00:34侯可山西省文化厅文化政策研究中心
新课程(下) 2016年7期
关键词:古镇旅游文化

侯可(山西省文化厅文化政策研究中心)

浅谈静升古镇旅游文化的潜力

侯可
(山西省文化厅文化政策研究中心)

近年来,作为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的山西灵石静升古镇,凭借自身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旅游文化的发展步伐越走越快。随着对以王家大院、资寿寺为主的一系列历史文化遗存的相继修复开发,静升古镇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吸引了国内外不计其数的人前来寻访。从静升古镇的历史渊源与文化环境入手,从晋商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六个方面研究、探索静升古镇的旅游文化发展潜力,为静升古镇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旅游文化潜力的挖掘,提出些看法和建议。

静升古镇;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旅游

静升古镇是灵石县的一个文化重镇,位于山西省晋阳盆地的晋中与晋南交界处。2003年10月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也是著名旅游景点王家大院的所在地。近年来,出于对旅游文化的兴趣和爱好,我每次回家,都要去繁华热闹的静升古镇走走看看,顺便寻访一些镇上的老者,目的是想了解一下古镇的历史渊源与文化环境,以为家乡的旅游文化发展事业做一点基础性的研究工作。这里就所见、所闻、所感,对静升古镇旅游文化的潜力发表一点看法,权当抛砖引玉。

一、静升古镇的历史渊源

静升,原名旌善,地处灵石县城以东12公里处的黄土丘陵地带。东屏绵山、西望汾河、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自古为林茂粮丰物种富足之地,总面积53.6平方公里,自然村25个,人口愈两万。

据考,约在万年以前,静升河谷便已有先民劳作、繁衍、生息。上世纪的1974年,地处绵山脚下,隶属静升镇的旌介村(传为旌表介子推之地)出土的石铲、石斧、石锛等文物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静升境内就有了人类繁衍生息的足迹。之后于1976年,在该村发现商代古墓葬一座,出土青铜器10余件,被视为20世纪70年代山西省考古文化的重要发现而轰动一时。进入20世纪80年代,又在该村出土了商代的青铜器、玉器、骨器和陶器等数量可观的一大批国家一级文物,充分证明了这里于殷商晚期曾有过文明与辉煌。

20世纪90年代,在所属静升镇紧邻静升村的集广村发现了大面积的彩陶文化遗址。发掘、损毁的陶器百余件。此外,在静升村义和堡的东边有两块地,一块叫“尧车地”,一块为“舜随地”。传说这两块地是尧王寻访考察舜时停车的地方,也是大禹治理晋阳湖水患时数次巡视过的地方。另外,在静升村以北三公里处的山上,有两个村庄,一个叫斩断焉,一个叫帅家山,相传赵匡胤当年曾用兵于此。还有早在20世纪60年代,于距静升村不足五公里的马和乡张嵩村的一处山崖间,发现了珍藏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义军抗金文书5件,为国内稀有的民间抗金史料。凡此种种,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了静升古镇悠久的历史和人文背景。至于静升何时形成市镇,已无翔实资料可考。但据当地的研究人员说,在附近镇属的苏溪、尹方、集广、旌介等几个村现存的残碑中,均有年代不一的“辖属旌善”之类的记载。由此不难看出,静升于很早以前,便为方圆乡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又据有关史书记载:战国时期,韩、魏、赵三家分晋,旌善及所辖村舍原属赵,后归魏,至秦王扫六合建立郡县制后,旌善一带划归为太原郡介休县所辖。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灵石置县,旌善从此随地域划归灵石县,迄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但不知从什么时候,旌善之名,由于受当地方言的影响,已也演变成了语音相近的“静升”,一直沿用下来。

二、静升古镇的文化内涵

静升镇所在地的静升村,不但历史久远,也是全省为数不多的大村舍,现实际人口过万。其村落布局,由一条“五里长街”和“九沟八堡十八巷”构成。自古有人将其喻为东首尾西横卧在河谷的一条巨龙,即弯曲有致的长街犹如龙身,对应延伸的村北沟道和村南堡巷好似龙爪,可谓形象逼真而颇富吉祥意味,只是何时有了村寨,已无从可考。对此当地人有两种说法:一说“先有张家槐树底,后有静升村”;一说“先有朝阳堡,后有静升村”。至于哪种说法可依,至今却无一人能陈说清楚。不过,在这个极具北方风情与特色的镇子里,仍保存着大量的名胜古迹与文化遗址。据现存的史料记载,村中原有儒、道、佛俱全的庙宇寺观19座、大小石木牌坊18座、魁星楼3座、文笔塔2座、形制各异的家族宗祠16座。现在这些名胜虽有一半以上已不复存在,但幸存下来的古迹,其数量其价值,在我国北方偌大的古村古镇群体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并受世人关注。其类别,有明清时期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氏家族营造并保留下来的“五巷五堡五祠堂”大型民居群落,总占地面积达25万平方米。其中以“王家大院”名义,于1996年相继修复的高家崖堡、红门堡、崇宁堡、孝义宗祠四大建筑群已全面对外开放;有东西长达五华里的明清商业一条街。其西大街已于2010年全部修复并作为王家大院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投入使用;有2001年修复开放的元代文庙和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的魁星楼,以及近期即将修复告竣的元代后土庙。还有建于明清间的文昌阁、文笔塔、红庙、关帝庙、家族宗祠等,目前已全部纳入政府的修复计划。此外,与静升村毗连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址也很多,其中有三处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为静升村以东五公里处的旌介商墓遗址、静升村以西二公里处的苏溪村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刹资寿寺、静升村南五公里处的马和晋祠。另有列入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迹20余处。千百年来,它们同处一个地域,相映生辉、相得益彰,从不同侧面展现了静升古镇的历史风貌和文化氛围。

另外,静升自古被誉为“文化之乡”。除多层面的文化积淀外,还拥有百姓喜闻乐见的高跷、抬阁、背棍、独龙杆、竹马、旱船等民间文化艺术形式20余种。每逢传统节日,当地村民都会自发上街表演,加之世代沿袭不衰的民俗风情、饮食文化等,都为这块古老的土地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三、静升古镇文化发展为旅游业的潜力

静升古镇丰富的文化资源,从现实意义上讲,最为直接的作用就是为其旅游业的开发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如果按文化的特色区分,我们可以将它划为六种类型,从中不难窥见其对发展旅游业所具有的潜力。

1.晋商文化

在古镇体内雄踞的明清建筑群王家大院,是山西晋商大院的杰出代表,由历史上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氏家族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1996年以来,相继修复开放的高家崖堡、红门堡、崇宁堡和王氏宗祠四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其整体建筑群,集官、商、民、儒为一体,融晋商文化的精髓于一炉,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品位。被我国老一代建筑学权威郑孝燮先生称之为“国宝、人类宝、无价之宝”,还被广大游人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和“中国民间故宫”,并有“王家归来不看院”的口碑传播。2001年至2006年,先后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成为海内外游人心目中最具魅力的旅游胜地之一。据了解,修复开放近20年来,该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一千五百余万人次,旅游综合经济收入达到了数十亿元。由此,可以看出,王家大院不仅占据并拥有了一定的旅游市场份额,而且作为晋商文化的一分子,无论从景区的规模与其内在的博大精深,还是旅游势头的走向,都是古镇发展旅游业重点依托的核心对象,对古镇旅游的全面开发与提升,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

2.建筑文化

在古镇静升村范围内,除王氏家族“五巷五堡五祠堂”庞大的建筑群外,村中五里长街及其余堡巷内的古建筑,可谓星罗棋布、俯仰皆是。有独特别致的亭台楼阁,有雕造精美的石牌坊和大型镂空影壁,有成片连体的古民居群落与冬暖夏凉的土窑洞,还有国内如今稀有的元代戏台和建制考究的各类庙宇及家族宗祠。加之近年修复的西大街古店铺等,都是古镇自身独有的文化资源。如果把这些宝贵的资源加以合理规划、合理整合、合理利用,静升古镇无疑可以被打造成一处可游、可赏、可玩、可居、可为的极具魅力的旅游地。

3.宗教文化

在古镇众多的文物古迹群中,从东到西,由南至北,到处都分布着不同类别的庙宇寺观,有的虽已片瓦不留,但遗址痕迹尚存,并且流传着美丽的传说。就幸存者而言,有2001年修复开放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代文庙和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的魁星楼,有即将修复告竣的重修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土庙,还有文昌阁、真武阁、关帝庙、红庙以及镇西辖区内曾以十八罗汉头像失而复得的闻名海内外的资寿寺等。它们形成了古镇儒、道、佛俱全的宗教文化。如果将这一文化门类加以重点开发与利用,对增加古镇旅游的看点和文化品位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4.商业文化

众所周知,古镇内遐迩闻名的静升王氏家族,早在明代的景泰年间就已经开始经商,至明代万历、泰昌、天启年间已成为“逐利湖海,据资万千”的巨商大贾。进入清朝以后,随着在外为官的族人增多,其商业规模愈加扩大,于康乾嘉鼎盛时期,各类买卖商号遍及全国的大江南北,成为晋商行伍中不可小觑的一股。受其经商发家的影响,古镇上下,历代都有很多人热衷于商场,奔波于商场。加之古镇四周便利的交通和静升人善于捕捉商机的聪明智慧,五里长街便成为镇内历代贸易往来的中心。现在,如果能继西大街的开发利用,再将东大街的店铺全部开发出来,整个五里长街的商贸前景,一定不亚于昔日的繁华而更具时代特色。

5.民俗文化

自古以来,古镇静升村内,除包罗万象的文物古迹和众多文化遗址外,不仅拥有大量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种类,如,龙舞、高跷、抬阁、背棍、独龙杆、推车、竹马、旱船等,而且还有反映当地年节时令、婚丧嫁娶、人生礼仪的习俗,绘画、剪纸、说评书、捏泥人、耍魔术等民俗文化的艺术形式也十分丰富。如果将这些土生土长、富有乡土气息的艺术样式作为古镇旅游开发的一项内容,加以革新提炼,并赋予新的内涵,供游人参与互动,对宣传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丰富本土的旅游特色将有着积极的意义。

6.饮食文化

静升素有“面食之乡”的美称。自古以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有着“粗粮细做,细粮精做”的天赋和手艺。而且无论面食的种类和花样,还是菜肴、筵席和家常小吃,从食品的称谓到制作的工序以至成品,都有着本土独到的习俗和饮食风味。如果把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饮食文化作为古镇旅游开发的一项内容,其现实意义自不必多言。

综上所述,静升古镇的历史渊源与丰厚的文化底蕴决定了它走向旅游文化产业的广阔前景,也是时下最为热门的朝阳产业。据悉,当地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已评审出台了《静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开发规划》,并将择期付诸实施,这无疑是顺乎民意合乎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件大好事。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科学合理地整合和利用好古镇的这些宝贵资源,力求使开发不走弯路,一步到位。因为开发得成功与否,不仅关系着镇内王家大院旅游景点在众多晋商大院中有无竞争的后续优势,更关系着即将投以巨资的古镇旅游产业能否顺应大旅游发展的要求?能否经得住市场的检验?这对我们开发者来说,是必须重视而绝对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对古镇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旅游文化潜力的挖掘是一个很值得深度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曾博伟.中国旅游城领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编辑李琴芳

猜你喜欢
古镇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古镇之旅
谁远谁近?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旅游
千年古镇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