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君卢亚丽甄 祯
(1.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2.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高校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实施过程与成效探析
李 君1卢亚丽1甄 祯2
(1.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2.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于提升我国整体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自“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启动后,博士生中外联合培养,成为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归纳和总结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在留学期间的学术活动,分析探讨其取得的成效,进一步提升公派留学成效。
中外联合培养 博士生 过程成效探析
1.研究背景
社会经济在发展,社会结构也在改变,多样化的社会形态已经出现,对于人才的需要也多种多样。生产要素从单纯的劳动力因素向科技因素转移,单一的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亟待做出改变。生产中对于应用型技术人才、创新型技术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培养模式要向这些方向积极靠拢。创新培养机制要从多方面改变,国内高校之间的博士研究生教育缺乏有效的交流合作,彼此之间相对封闭,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促进各学科之间的沟通,中外联合培养是一个可行的培养模式。[1]
2.研究意义
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依赖于高水平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和积极的示范效应,增加国际竞争力就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改变。博士教育阶段是高等教育阶段,博士研究生的素质体现国家的最高教育水平,一定要大力重视。自从国家级的中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实施以来,我国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出现了极大的改变,对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影响。面对目前的有利局面,把联合培养的成效体现在这次介绍中,对联合培养的效益做了一定介绍。公派留学生的未来,不仅是学生个人的未来,也是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事宜。对这个课题进行系统研究,可以为联合培养的实施做出有力的借鉴,从而促进整个的联合培养工作。[2]
1.文献报告分析法
学生的学习主要以各种知识的接纳、获取和处理为主,学习知识过程中的感悟和记录可以形成学习情况的报告和成果。通过对研究生学习报告和科研记录现象的研究学习,对整个的学习有一定的了解掌握。研究学生的成果,对学习总结进行梳理有利于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3]
2.实证分析法
联合培养的模式已经出现了很长的时间,在持续的联合培养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对他们的经历进行实证分析,对留学回国的人员进行成果介绍,对培养的效果进行总结是实证分析的常态模式。
3.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方法可以在学生和博士生导师之间进行充分的应用,了解导师的期待和对学生的谆谆教导,了解学生对于联合培养的切身体会,可以分析整个的过程。通过问卷可以分析留学过程遇到的问题,可以对留学成果有一个直接的了解和认识,可以对联合培养结果有更好的评价。
公派联合培养的博士生是整个研究的实施对象,在整个研究中处于核心地位,项目实施要依赖他们来实现。研究的方法在上面已经介绍,主要是对学生的留学报告和成果进行综合梳理,对高水平的成果进行介绍,对研究生本人的发展以及对科研进展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留学期间的成果、学术活动的参加以及学生个人的培养是联合培养考核的重点,也是衡量留学效益的重要标尺。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上入手,从做好公派留学宣传选拔入手,更好的推动联合培养的运行发展。
1.分析博导态度
在是否出国问题上,博导的态度很关键,对这种培养方式也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对联合培养,有的导师认为机会难得应该好好把握;有的导师则认为出国不是必要的,抱有怀疑态度。这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和导师的国际经历和对教育的认识有直接的关系,要通过调查和研究分析导师态度。
2.申请国外导师渠道
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国外导师在国内直接担任教职的情况还是少数,大部分的博士研究生出国还是要直接联系国外的导师。确定导师人选对于博士能否出国有着直接的影响,国外导师的选择一般有以下渠道,国外导师和现在导师有合作项目,经过老师的推荐;有的教授是现在学校的客座教授;还有的则是学生通过学校的网站直接申请的。这些主要的研究渠道,在学生进行国外申请时有很大的作用,一方面促进学生对国外学校的了解,一方面对学生参与导师的课题有很大的帮助。
国内高校在读博士生在国家留学基金的资助下大规模公派出国进行联合培养,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博士生教育的发展进程。追踪了解项目的执行情况,掌握项目派出研究生回国后的科研情况以及项目在其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写作和就业中起到的影响和作用及博士生出国交流后促进国内实验室与国外所在实验室或导师的国际合作情况。
1.研究能力的提升
研究能力的提升是学生科研水平的直接体现,在学习研究中,博士生的培养视觉和研究视野在两位导师的指导下会有较大的进步。利用学术交流平台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发表高水平的文章,将成果以论文的形式体现。
2.规范的学术训练
科学的研究思维和规范的学术训练是整个学术进行的关键,要在国外的这个渠道上充分利用,要把规范的学术训练应用到整个的学术生涯中。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是思维的培养,是学术训练的强化和升级,通过训练,形成严谨的思维,科学的治学理念。
3.国际化的学术交流
国外的高水平学习经历中一定会有许多的机会接触高水平同行和知名学者,要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学习机会,把这种对知识的渴求融入到其中。学习他们的优秀理念,展示自己的研究工作,提升综合的学术能力,与他们建立友好的关系,为自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联合培养是新型的博士培养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各自的优势,是真正的素质培养模式。中外联合培养对于促进交流,满足人才需要和推进教育国际化有重要意义。我校的联合培养在实施中考虑各种因素,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邵延峰,任秀华.“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 5-8
[2]应梅,王大庆.北京市“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的思考——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13(1): 61-63
[3]马静,胡涌,常新华,刘翠琼.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研究——基于国内指导教师调查问卷的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53-56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