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社会治理新水平 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
——关于山阳县社会治理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2016-03-03 06:50李锦文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18期

李锦文

(西安财经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1)

专题论坛

提升社会治理新水平 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
——关于山阳县社会治理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李锦文

(西安财经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1)

加强社会治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强和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至关重要。文章从山阳县情出发,通过一定的了解、走访和调查,对加强社会治理创新这一重点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力求对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一些探讨。

提升 社会治理 水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面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加强社会治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强和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至关重要。近年来,山阳县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坚持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两手并重,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改进社会治理方式,逐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为加快建设幸福山阳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发展局面。[1]

一、山阳县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实践及成效

1.民生民本大幅改善,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一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山阳城区三中、第二幼儿园投入使用,5300名农村学生入城就读,有效解决了“学有优教”和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高考二本上线人数连续八年位居全市第一。二是稳步推进基本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基本药物“三统一”配送,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县医院迁建工程主体完工,23个镇卫生院提升工程全面完成。三是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建成了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市场,在外出务工重点城市设立劳务工作站,各类人员充分就业创业, 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2952人。四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群众老有所养的期盼逐步实现。26.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4.53万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建成了杨地敬老院和35所农村幸福院,新增养老床位150张。五是民生工程深入推进。全年将新增财力的83%、财政支出的84.6%用于民生,141个民生项目建成139个。“双包双促”精准脱贫2.18万人,19处4200户移民搬迁安置房主体建成,山阳被列为全省首批陕南移民搬迁综合示范县。[2]

2.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治理规范有序

一是突出重点抓治理、抓管理、求创新、保稳定。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四访”和“三无镇”创建活动,上半年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188件次、下降29%,排查各类矛盾纠纷915件、化解841件。二是深入推进平安山阳建设。积极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基层综治网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社会管控能力显著增强,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7%。

3.狠抓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一是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整治事故多发路段和特殊区域,落实县镇村监管责任,有效预防各类事故发生。食品、工商、卫生、农业等部门建立联动协管工作机制,聘请食品安全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1300多名,食品安全管理全面加强,荣获首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二是坚持党政同责,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整治全面加强。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和专项整治,强化对烟花爆竹、危化物品、民爆物品的管理。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全县安全生产主要指标控制在市考指标以内。

4.坚持工作重心下移,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一是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全过程,采取组织联网、党员联管、服务联动等方式,突出为民服务。推行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社联建、产业联建,建立“支部+协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党员示范户”、“企业+基地+农户”工作模式,建立联合型、产业型、服务型党组织。通过解决突出问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能力明显增强。二是深入推进“为民服务直通车”工程,“一厅式”便民服务全面落实,2015年为群众办实事2.16万件。三是突出加强对社会闲散人员、高危人群、流浪乞讨青少年特殊群体的社会治理工程建设,有效防止他们误入歧途,危害社会。

5.坚持教育引导,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善、社会的治理,都离不开思想道德的支撑和保障。一是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最美山阳人”评选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马佩瑶等一批最美山阳人荣登全国全省好人榜,道德歌曲大家唱暨广场群众纳凉晚会成功举办,有力地集聚和传播了社会正能量。为民服务代办制等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在省市交流,并被中省主流媒体刊发报道。二是文化民生进一步改善,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将漫川大调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完成3D影院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7%以上。抓好30个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完成数字电视改造2.28万户。[3]

二、山阳县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体会及启示

1.创新社会治理需要与改善民生结合,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通过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困难群众投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全县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同时,把创新社会治理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进而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2.创新社会治理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中

把群众工作、社会工作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着力在关注民生、惠及民利、保障民安上下功夫,在治理中提高服务能力,在服务中提高治理水平。通过服务和治理创新,努力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3.创新社会治理需要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必须坚持把政法、信访、司法、民政以及与群众关系密切的职能部门整合起来,联合办公,解困帮扶,依法调处,综合治理。基层是社会协同治理的基础,因此必须把更多的物力、财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壮大基层力量,强化基层工作,切实把社会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

4.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坚持法治原则,形成“大调解”格局

山阳实施的综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格局,社区矫正人员信息监控,诉前调解中心建设,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基地建设等社会治理创新项目,都与法治化息息相关,发挥了法律部门的积极作用,在运作中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5.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弘扬道德力量,加强价值观引导

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彰显出道德在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重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的社会道德体系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弘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实现道德规范对社会治理主体、群众行为的软约束。

三、山阳县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1.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一是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城区中小学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教学体制改革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全面提升高中和义务教育质量,统筹抓好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二是提升医疗卫生保障能力。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完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制度。认真落实全科医生制度,有序放开社会力量办医准入。健全完善县镇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优质化。三是加快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步伐。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为重点,加大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和援助力度,将创业促就业个人小额贷款额度上调到10万元,2016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400人、再就业1000人。四是加强城乡社会保障工作。积极探索“五保合一”试点,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实现社会保险制度人群全覆盖。推动基本医保、大病保障与民政救助救济的无缝对接,将城乡居民大病医保报销比例提高到70%以上。

2.理顺矛盾化解机制,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一是探索实施应对信访问题新机制。落实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着力解决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加大无理缠访、闹访打击力度,依法规范信访行为。二是探索实施矛盾纠纷调解新机制。健全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相互衔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把专业调解组织延伸到征地拆迁、劳动争议、物业管理、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领域,进一步提升“三调联动”的整体效能。三是探索实施新兴媒体应对新机制。打造一批“网络发言人”、“网上居委会”、“网上派出所”等网上信息公开和便民服务平台,及时处理网民诉求。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深入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专项行动。大力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动态信息预警机制,牢牢把握突发事件舆论导向。

3.切实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严格安全生产政府监管网格化、企业管理精细化、行业直管专业化管理,强化“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大力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指标严格控制在市上要求之内。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立食品药品电子监管信息平台,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4.健全基层组织完善基层功能,推动建立社会协同治理网络

一是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业链、外出党员集中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拓宽基层干部来源、改进选任方式,改进大学生村官选聘和管理服务,切实选配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二是切实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加大资金、设施、人员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切实增强社区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农村网格化建设,让老百姓实现“办事儿不出村”的期盼。三是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5.营造安定有序的发展环境,为社会治理创造良好社会条件

一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厚德山阳”主题实践活动,充分依托“道德讲堂”等有效载体,积极开展“最美山阳人”“最美少年”等评选表彰,不断凝聚崇德向善的强大正能量。二是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一批文明村镇、社区、校园、机关、家庭,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强镇村综合文体中心、全民健身广场建设,广泛开展全民阅读和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三是大力开展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层文化场所建设和文化资源整合,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施城市数字影院、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农村电影放映、应急广播、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推动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惠及城乡群众,为社会治理创造良好社会条件。

[1]《山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山阳县委十七届九次全会文件

[3]《政府工作报告》 袁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