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的思维视角
——从学生的校服谈起

2016-03-03 04:34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王晓云
学苑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校服管理者活动

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 王晓云

学校管理的思维视角
——从学生的校服谈起

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 王晓云

校服的问题一直备受争议,其关键在于校服的质量和款式等。对此,有学校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进行了细心地设计。该文从这些值得肯定的做法出发并就学校管理的思维视角进行了思考,即学校的任何管理行为既需要从教育目的的上位视角进行审视,也需要对教育的对象特点进行把握,更需要考虑教育方式何为有效,如何有效等问题,以期能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校服 教育目的 教育对象教育方式

近期应邀参加了一些学校的管理研讨会,会上有某专业结构介绍了学校管理的经验,其中一个是关于校服的管理问题。该机构针对学生不喜欢校服的现状,从调查学生入手进行了校服的设计,将服装设计为汉服,在布料和色彩搭配上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确实,在目前,校服的质量、款式存在诸多问题,以至于成为很多人诟病话题的校服有这种管理的需要,其做法也值得肯定。不过,笔者想透过这一案例,就学校管理的思维视角这一问题作进一步探讨和交流。

一、教育目的的思考视角:学校教育该做什么

教育一定是有目的的,理想的学校管理一定是服务于教育目的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学校管理者以自己的理解和价值来选择教育活动和管理方式实现这种预期的结果,由此,管理者的价值理念和思考视角会影响到学校的管理方式和活动。在当前的教育进程中,笔者不否认有一些管理者存在价值定位偏差。然而更值得思考的是,很多惯常的教育活动中是否有值得思考的问题,恐怕有些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

在很多人的认识中,校服具有统一的规范、仪式和表述作用,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可以避免学生的盲目攀比、减少虚荣心对学生成长的误导,统一校服有利于学校的规范教育和规范学生的行为。案例中,学校管理者从学生的需求设计校服,这其中暗含着习惯的价值观念认识,那就是校服一定有必要穿,正因为如此,管理者才会考虑如何提高校服的穿着质量。

近期有几件事情在网上热议,让笔者对此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一个是眼保健操的争议,虽然50多年一直被认为合适的,并且有单位将学生近视情况纳入教师考核标准,并强制将眼保健康纳入课表执行体系。但质疑者认为是被骗了50多年,他们认为后续的支撑实验依据都不符合现代科学实验标准,甚至存在明显理论错误。而在国际上,美国眼科协会、国际视觉矫正协会等主流机构早已发布过声明称,任何眼保健操式的行为疗法都缺乏科学依据,对改善视力没有明显帮助。另一个是小学和初中军训的争议,从活动组织的初衷来说,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学生的规范意识,实质上已经演变成学校为学生立规矩的基本方式和体能“恶补”的措施。我们无意于否认这些教育活动的作用,也并非想支持上述质疑的观点,然而这些争议的出现却使得我们有必要从教育的视角反思惯常的教育活动。

既然校服有必要让学生穿,学校就应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校服。如果管理者不过分关注经济利益或者私利作怪,校服的质量等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考虑校服的设计也是应该的。

校服有穿着的必要,在学校中一定会承载着相应的教育功能。合理地定位校服的作用是合适的教育。然而,从现实的情况看,不少学校对于这些常规的教育活动附加了更多的教育预期,以至于出现了教育功能的泛化。比如有学校将校服与学生的品德考核挂钩,更有甚者,演绎出了红校服现象,有的学校在校服上的序号竟然是中考成绩的排序。当校服超越了必要的仪式或者应有的功能,泛化的结果只会造成学生的抵触行为,甚至对学生造成伤害,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教育的本意。

笔者无意于否定校服的作用,而是想表达这样一种观点,学校很多看似正常的事情应该做出这样的追问:这样的教育是否有必要?学校不仅要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所陈述的价值和作用,更为主要的是要实际调查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真正了解清楚校服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到底有多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样,在后续的教育中才能理性地看待校服以及校服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才有了后续的科学管理行为。笔者认为,只有选择正确的事情,后续的科学操作才是有效的。否则,看似有效或正常的措施背后都有值得审视的教育问题。

对教育目的的审视,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学校管理者认真地加以思考:一是国家的教育目的。教育必然要为一定的国家、阶级所服务,这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已经有着清晰的规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教育无论是课程开设,还是教育活动,都需要围绕这个目的进行思考。二是学校的现实条件。所谓条件并不是学校只组织能教育的活动,而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选择最有利于达成教育目标的方式。对这些方面的审视,学校的教育不是简单地凭借管理者的爱好或经验。只有对上位目标和教育目标有科学的理解,教育中的活动和方式才有依据,这样的教育活动才能够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

二、教育对象的思考视角:教育如何引领学生

教育的任何规划或活动必然要通过学生的积极落实才能实现预期的目的。没有学生的认同和参与,教育只能是管理者的一厢情愿或形同虚设,这是一个管理中的常识。既然是一种常识,我们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兴趣等教育对象的因素,思考在不同的阶段有什么样的目标或者教育是合适的。缺少这种思考,教育只是从成人的价值或者视角开展活动,很多看似有效的教育活动未必是合适的。案例中,针对目前学校管理过于从成人或者管理者出发的偏差现状,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调查学生的喜好,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校服是值得肯定的。

既然是值得肯定的做法,似乎就没有思考的必要。在学校设计出新颖的校服,再由学生自选,看似是满足了所有学生的需求。其实,这同样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关注和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和需求,然而仅仅这样做就是合适的吗?

小学生的好奇心重,容易受到外界新奇事物的吸引,加之认识能力不足,往往在认识上会出现偏差。正因为如此,学生的需求并不是从自身成长的需要出发,也不是从教育的目的出发的,而是从自身的特点乃至偏好出发的,既然如此,学生的很多需求并不一定是合适的。教育之所以存在,至少有两个价值,一是个体的社会化,二是社会规范个体化,教育应该承担着必要的引导教育功能。

教育需要关注儿童的特点,关注学生的需求,但笔者认为,这种管理思维并不是简单地满足于学生的任何需要,我们有必要从教育和人的健康成长考虑这种需求的合理性。可以做出这样的假设:如果学生喜欢吃肯德基、方便面,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餐效果只提供这些,恐怕这不是正常管理者的教育行为。

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决定了需求的多样性,学校不仅要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更要分析大多数学生的需求。既然是校服,必然要有统一性的要求,管理者就要尊重大多数学生的意见。即使如此,依然需要思考,哪些少数学生的需求得不到关注,他们是否有兴趣穿校服,校服对他们来说是抵触的还是接纳的,恐怕这也不能仅仅凭着已有的经验就能做出判断。每位学生的选择不同,怎样才能保证校服的统一性?如果没有预期的规范一致性目的,非要校服不可吗?

如果仅仅考虑学生的需要,笔者认为,无论设计者多么独具匠心,恐怕校服也没有学生平时自选的服装喜欢。既然存在这样的现实,笔者认为,案例中的做法在目前学校管理缺少对学生实际关照的现状下很有必要,但教育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忽视了其他。

教育有着清晰的目的,教育应该引领着学生的成长。面对不成熟的学生,这种引领更显得必要。教育是综合因素的合理选择,面对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管理者既要从教育的导向选择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方式,也要对学生的不当需求加以分析、教育和引导。关注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更多的是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选择适合的教育引导方式,忽视了这一点,教育往往会偏离应有的方向。

三、教育方式的思考视角:何种教育措施是有效的

教育一定要借助于一定的活动或者方式加以落实。在有效的管理过程中,必要的制度和措施是需要的,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知道该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何种程度是合适的。校服不是停留在设计出符合学生喜欢的样式上面,而是要通过具体的实施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既然校服有着一定的仪式和教育功能,学校必然要求学生穿校服,对此,很多管理者存在着这样的逻辑认识,只要学生的行为符合规范的要求,这样的教育就是有效的,落实是到位的。确实,学生的行为表现能够反映出教育的效果,但由于教育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人的行为表现与内在的动机之间的遮蔽性,简单的行为判断并不科学,有必要转变看待教育方式的视角。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习惯的做法是采取监督乃至量化的方式来加强行为的监督和行为的控制。没有学生的理解、接纳,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很多的教育活动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引发学生的抵触,经常会出现问题。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些强制的或者控制的措施就会成为学校后续的教育措施。

实际上,学校中总有学生不喜欢或者穿着校服不到位,对此,如果仅仅靠制度和外在的监督控制,实质上难以达到预期的结果。从学生的行为表现看,教育离不开必要的制度,但制度的落实并不是教育本身,而是一种手段,对手段的过分强化和使用,往往会偏离教育本质的目的。学校在落实的过程中如果仅仅靠制度和规范,就会让制度变成冷冰冰的教条,学生只是遵守规则的机器。

教育一定是有情感、有温度的。即使作为一项应该落实的工作,也需要思考有效的落实措施。面对学生的不成熟性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学校有必要开展必要的教育活动,或者主题班会,或者教育辩论,或者教育澄清,实现学生对校服的心理认同。内尔·诺丁斯认为“只有当学生真正学会理解别人、爱别人、对别人的感受产生同感时,才能做出真正发自内心的道德行为”。通过学生的参与、自考和选择,形成有效的抉择能力,让学生体验到穿校服的价值,内心有着更加积极的体验。在这样的基础上落实于制度管理,也许更为有效。

另一方面,学生是否接受校服,与式样是否符合需求有关,也与学生能否在穿着过程中有心理的满足和愉悦有关。校服的教育功能不仅体现在统一性,也应体现出学校的特点。当学校提高了办学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声誉,此时,学生穿校服成为一种荣耀,也许学生不愿意穿校服的现象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由此,笔者认为,学校的校服不是简单的一件服装,而是学校的品牌和学校声誉的代表,也许这是管理者在引导学生穿校服的过程中需要思考清楚的。

第三方面要拓展校服的教育功能。校服本身有一定的教育功能,但这种功能仅仅是一种仪式的承载。当校服成为一种奖励功能,变成学生奖励的平台,也许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美国圣安妮私立学校规定所有学生都必须穿校服,每天早晨都有教师检查并且不穿校服的只能站在学校门口。不过,在圣安妮不穿校服是一种奖励,如达成募捐目标、参加学校组织的周末活动、在学校的集体活动中获奖以及出席学校的家长会等,学生能获得一张证书,持有者就可以凭此在规定的日期不穿校服上学。学校管理需要统一的规定,但如果在规范的同时,能够对学生的行为起到正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管理就会变得更加人性化。

[1]叫停中小学军训引争论 素质教育该不该“恶补”[N].中国青年报.2010-8 -5

[2]红校服所展现的无力感[N].南方日报.2011-10-27(2)

[3]祝建波.校服编号怎能对应中考排名[N].中国教育报.2013-10-12

[4]王珊.论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及其德育启示[J].小学德育.2010.23

[5]张锐.换一种思路看管理[J].青年教师.2009.6

猜你喜欢
校服管理者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锐角
记忆深处的校服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校服·校腐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