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晶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职院校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各种校园团体活动成为了高职院校的一大特色。这些校园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之余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放松身心、增长见识,既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是随着校园活动的逐渐开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活动的展开。"二八"现象是高职学校团学活动中特别常见的一种现象,主要是指20%的青年团员参加了学校80%的团学活动。要调动剩余80%的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是当前高职团建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二八现象"出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高职学校"二八现象"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高职团学活动;二八现象;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354-02
1.高职团学活动中的“二八现象”
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它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后来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帕累托)重新提出来。该定律告诉我们在特定群体中,主要的因子通常只占20%,而且从事着80%的重要工作,从管理学来讲只要掌握了20%就能控制100%,但是它忽视了80%群体的要求和个性发展,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一个群体的平衡和谐的发展[1]。高职学校团学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素质拓展最重要的平台,对弘扬社会主旋律、丰富青年的情感体验、教育管理服务广大青年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高职学校团学活动的开展中存在有严重的"二八"现象,即20%的青年团员参加了学校80%的团学活动,其余80%的青年团员对各种形式多样的团学活动或持观望态度或犹豫不决或完全不关心,20%的学生活动群体多为文体特长生多、"被要求""被组织"者多、学生干部多、老师助理多,怎样吸引80%的青年参与到团学活动中来已成为高职学校共青团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2.高职团学活动中出现二八现象的原因
2.1基层团组织工作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动力不足,活动开展存在简单重复较多、主动性较差、应付完成等问题,这与上级团组织自上而下、计划安排的工作模式有很大关系; 同时由于基层团学工作的覆盖面广但缺乏重点、事务性工作居多使得团学活动的执行力度远远不够。曾经有团学活动相关专家指出动力不足是团的工作软肋[1],我们不乏好的团学活动思路和好的平台,但缺乏将这些好点子落到实处服务广大青年;丰富的团学活动也只是上面热闹、下面冷清。很多校园活动主体停留在低年级学生身上,高年级同学很少有热情持久地选择自己喜欢活动参加,这也导致了每年的学生活动水平停留在低年级进行重复建设。
2.2团学活动形式陈旧老套、缺乏创新。高职学校的很多团学活动存在有新意、有亮点的活动少、活动内容和方法显得老套、名目繁多但重复性相似性高等问题,活动本身的广泛性不强和吸引力不足也是导致"二八"现象的重要原因。如在很多高职学校开展的英语类的活动中,几乎从学校到每个院系都会争相开展"英语风采大赛",又多以英语演讲、朗诵等为主要形式,这不利于学生交叉参加各类学生活动。我们的青年学生主体发生大的变化对我们传统校园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校园学生文化活动既有共性的一面,又因各个学科结构、培养目标的不同,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正是校园文化具有无限的生命力,青年学生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根源所在。
2.3学生缺乏团队意识和责任感。当前人们生活在一个物质化、精神多元化的社会中,年轻人大都没有自己的精神信仰而是跟随着社会大众随波逐流,他们崇尚自由独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使得很大一部分同学排斥学校开展的"主流"活动,团员意识淡薄,团员作为优秀青年代表的精神标杆作用模糊化,同时参加学生活动需要花时间精力来组织、准备、排练,这是崇尚自由和个性独立的他们所不太乐意接受的。
3.改善高职学校"二八现象"的主要策略
3.1将学校办学特色和团学活动结合起来。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该校的办学特色、特殊资源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而结合专业特色是打造一个品牌活动的重要契机。当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相当陌生,学校可以通过结合传统文化来开展校园活动也。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有一项受广大学生喜爱的活动"百家经典诵读会",各参赛项目以广为流传的中国古今文学经典作品为诵读主题,同时以创作型表演形式为辅(可辅以歌曲、书法、舞蹈、情景演出等)以提高节目的创意性和观赏性。活动主题新颖、形式创新,再现经典文化的魅力,在校园内掀起了阅读经典的浪潮。结合学生时下的喜爱开展贴学生生活的活动,如开展"模拟招聘""动漫节""美食节"等。
3.2构建完善的团学组织框架,提高学生活动的组织能力。开展团干培训班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觉悟及组织能力,一场准备充分、组织有序、内容精彩、形式创新的学生活动才能吸引广大青年学生关注度和参与面。加大对活动的宣传力度是扩大一项活动在学生群体中产生影响的重要手段,通过海报橱窗宣传和网络媒体加强活动的包装,提高其品牌效应。品牌活动建立的初期虽有新意但随着活动模式规范化的同时也使活动模式走向了僵化[2]。学生活动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要在总结、提炼、完善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有所变革,寻求新的增长点。针对参与的每届学生的特点做到既保持品牌的特色,又能够推陈出新,力求立意更高、内容更新、形式更活泼。
3.3推行考核和竞争机制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可以推行第四课堂考核机制,(第四课堂是一种创新性的提法,指学生课外活动课堂;第一课堂是教学,第二课堂指实验室学习,第三课堂指社会实践)。第四课堂活动也效仿第一课堂采用活动学时记载、活动表现考核以及期末课堂评优奖励等措施,为每一位同学制定第四课堂学时登记表,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性参加校园内组织的各种学生文化活动。这样从制度上保证80%的中间群体同学能从学生活动中得到锻炼,同时也不断为校园文化建设增加新的源泉。
4.结语
总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改善团学活动中的"二八"现象,通过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扩大活动的覆盖面,从而调动起80%的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真正发挥出校园活动的重要价值,让学生在校园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吴阿莉.团学活动在高职生关键能力培养中的拓展作用[J].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120-122.
[2]张长路,刘瑞霞.提高高职学生参与团学活动积极性的策略[J].河南农业,2014,2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