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平++姜宝玉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186-01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刷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那么,如何才能组织有效地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1.紧扣生活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深化发展。在教学中,要顺畅、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焕发活力,那必须要使学生有合作的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感觉到有合作的需要。例如:组织一些游戏,如:通过智力抢答、拔河比赛、接力传球等团体比赛,让学生发现需要和别人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胜利,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收集数据、量量算算、调查生活中的数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一种体验,感觉到合作是一种富有乐趣、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2.感受合作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
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抓住时机,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积极探索,对话互动,共同讨论交流,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训练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产生双赢的效果。
具体实施可分以下三个步骤:
2.1独立思考: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之间都有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审清题意,想一想自己有哪些想法?可以怎样来围每边长度都是整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交流时不要让自己仅仅是一个听众。
2.2组内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思考成果,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各抒己见,各种想法互相摩擦,定能激起学生的智慧的火花,让小组内学生形成初步共识,得出结论,用一根10厘米长的铁丝围出每边长度都是整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可以围出四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具体情况略)。
2.3组际交流,这是各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过程。通过组际交流可以把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认知成果:只要运用长方形周长=(长+宽)×2,思考(长+宽)×2=10厘米。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互相启发,开拓思维,让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高涨,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3.评价小组合作,内化合作需要
对学生小组合作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变化、发展,包括知识技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发展。如在教学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中,教师提问:上面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合作讨论及交流中先后得出:(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不够除,就试除前二位数;(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0。这样一个讨论、评价与补充的转化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听取别人发言的良好品质,也培养了学生思维逻辑性和总结归纳性的习惯,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体验成功的积极性。此外,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后,不妨让学生说说自己或同学是否乐意进行小组合作,自己或同学是否积极地投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什么收获等等。然后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与结果给予肯定,鼓励学生要乐于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学生对小组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的反思,使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交流解决问题,有利于发展自己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把小组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解决问题与进行数学思考的一种需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体现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能更好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觉得要注意以下二点:
3.1合情、合理的分好合作小组。为了有效的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合情合理的分好合作小组是基础,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通常为四至六人一小组。人数太多,不利于提高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度。人数太少,那么学生合作交流的范围太小,不利于问题的讨论解决。分组中,每个小组中要注意男生与女生的搭配,优等生与后进生的搭配。这样,缩小了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验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
3.2适时、适量的给予合作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是全体学生和老师一起从事理解活动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其中包含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两个方面的互动。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让学生拿着问题任意讨论交流,不然可能导致放任自流,毫无收获的尴尬结局。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在合作中遇到疑惑或困难时,教师要以学生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适时的对学生的合作交流给予诱导,适量提出值得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诱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出合作讨论的方向途径,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个交织的互动网。
提供给小组学习的问题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合作能力,把那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我认为以下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是为学生探究学习的结果而组织的学习方式,不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教学环节。"我们正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前进的道路上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我们深入学习,领会精髓,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走出误区不是难事。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线的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走好课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