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军
(吉林省敦化市第三小学校)
清除信息技术课堂的“死角”
程军
(吉林省敦化市第三小学校)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知识性、技能性与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包罗万象,且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的课堂没有固定的讲课模式。由于对信息技术的课堂不够重视,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直接让学生上网玩,度过所谓的一节课;再或者直接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学生缺乏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加之学生也把这门学科当作副科,所以造成这门学科课堂效率极低,形成信息技术课堂死角。究竟如何解决这些死角问题,让我们来一起探讨。
对于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是他们相对感兴趣的课程,然而学生热情越高,课堂也越难把握,就需要教师对其下点功夫。教师在学生步入这门学科前可以先进行一次调查问卷,以问答的形式大致了解学生的性格情况、对这门课程感兴趣的程度以及对这门学科掌握的娴熟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教师进行合理安排上课座位。尽量将矮个子的学生安排到前面方便他们听课,再将对这门学科掌握得较好的学生分别安排到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旁边,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与交流,提高课堂的效率与质量。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个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对于好奇心强烈的小学生,教师应该把更多的课堂操作时间交给学生自由支配,让他们自主学习完成上机实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分配任务,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自由使用计算机,完不成的学生表明对安排下去的任务掌握得不够娴熟,说明还需加强练习,教师可对其进行一对一辅导。教师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学生对学习的掌握情况,消除学生怠慢课堂的心理,极大提高课堂效率,清除课堂死角。
教师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可以给学生留课后作业。例如,学生采用小组的形式设计电子板报,对于家里没有计算机的学生,学校的微机室要对其开放。教师要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进行合理批改。对于这个板报形式采用全文字说明的作业,教师可以让其添加与文字相关的图片;对于图文无关的作业,教师让其进行合理修改,精益求精。通过课后的操作练习,增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熟练程度,提高学生对电子知识的素养,使他们全面发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教师采用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站在更高的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解决学生的薄弱环节与学习弱点,才能不断促进信息技术课堂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使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道路迈上新台阶,走向新高度。
·编辑韩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