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娜(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
浅谈赏识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刘 娜
(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时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所以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指责和家长的批评。这些学生从小就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久而久之导致他们形成了自卑心理。中考失利后进入职校,中职学生的自尊心变得更加强烈而敏感。因此,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赏识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它既能帮助学生走出自卑心理,又能帮助他们重拾信心。
中职教育;赏识教育;关爱;鼓励
1.年龄特点
因为这些学生年龄小,心理正处于懵懂阶段,又由于成绩较差,对于各种知识都有排斥性,不爱学习、自我意识较强,对老师的教导特别反感,对家长的教育更是无心听取。初中毕业后进入中职阶段,这一时期是学生从天真无邪的少年进入到懵懂无知的青年阶段,这一时期也正是他们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步形成和建立的重要时期,家长和老师们对于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
2.心理特点
中职学生大都是因为小学和初中成绩不理想,中考失利之后无奈来到职校的,还有另外一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缺乏家庭的关爱。这些学生从小就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与肯定。所以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特别渴望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和表扬,由此可见,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的鼓励和正确评价对于他们健全心理的形成显得尤为重要。
3.学习特点
这些学生在初中时学习成绩较差,对各门学科都不感兴趣。来到职校后,开始学习专业知识不容易,因为中职学校的教学内容更侧重于专业性和抽象性。在课上,老师传授的信息量大,知识难度加深,所以大部分学生一开始上课时就对各个知识点一知半解,做起各种各样的题来一头雾水,学习能力越来越差,久而久之对待学习的兴趣就会逐渐减弱。这一阶段,老师的表扬和家长的认可能够帮助学生恢复对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并且将自己的优势特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所以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在他们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们的肯定和认可。尤其是在中职学校的这些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时,收到最多的是来自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和指责,久而久之在他们心里就慢慢地认定自己的诸多不行,再加上中考成绩不高,自信心一下子就丧失了,随之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上课睡觉、玩手机、说话等等。总之,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这时赏识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就显现出它的重要性。因为赏识教育就是允许学生有缺点,肯定学生的优点,在表扬的过程中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发展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重拾自信,激发潜能
尽管中职校的学生成绩不理想,但并不意味这些学生身上一无是处。可是在来到职校之前,某些老师对他们的否定,已经大大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在这些学生的心里,他们已经认定自己各个方面“不行”“很差”等,那么来到中职学校之后,这一阶段正是学生重拾学习自信心的重要时刻。在课上,教师应该依托教学内容,通过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此作为切入点,适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心。
2.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是师生情感联系的纽带,爱是促进师生和谐的重要内容。老师从心底真正地关爱学生和认可学生,学生从心里更容易接纳老师,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的老师对学生进行适时的表扬,很容易将教学关系中的“我”与“你”的师生关系,变成“我们”的师生关系。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去探究知识,欣然学习知识,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赏识教育,能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促进学生积极行为的改变,最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确定奋斗的目标,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懈努力。
3.增强责任感,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责任感是一种态度,就是责任意识和负责精神,就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对自己所承担的事情尽心尽力、认真负责地完成。这些中职学生身上欠缺的就是这些,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有的甚至不顾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当自己承担的任务出现问题的时候,只知道推诿。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对他们的教育和鼓励显得尤为重要,鼓励他们做好分内的事情,对自己的事认真负责,在鼓励中慢慢成长,为今后走上社会,成为一名有责任心的职业人打下基础。
赏识教育,就意味着老师对学生的包容、理解、关爱、鼓励。赏识教育,就是要求老师要允许学生的缺点,肯定学生的进步,表扬学生的优点。赏识教育,就是老师帮助学生正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一种教育方法。赏识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用爱与包容去陪伴、用表扬和肯定去鼓励学生,让学生在青春岁月里找到自我,并发挥自己的潜能,让其有爱心、有责任心,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积极乐观地去面对生活,成为高素质的职业人。
邹志娟.赏识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2(11).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