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金坛开放大学)
媒体在职校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途径研究
王慧
(金坛开放大学)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较于传统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其具有隐蔽性、时空开放性以及教育过程持久等特点。将新媒体与职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连接起来,不仅使新媒体这把“双刃剑”在职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得以体现,也为其带来了新的机遇以及挑战,使职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采用新媒体的必然性得到体现。简单阐述了媒体在职校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途径。
媒体;职校;师资队伍;微博;校园文化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两者是相对而言的,而前者则更具隐蔽性以及间接渗透性,并将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教育。较之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不具备学术性,也没有固定的教育套路和场地,其注重的是挖掘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当然,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首先,要注重从事职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媒体素养的提升,使教育者能将多媒体熟练地运用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并借此展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理论上说,职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学习新媒体科学知识的意识,并加强学习专业知识以及流行网络文化。只有将新媒体的科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并了解新媒体所具备的优势以及缺陷,才能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相结合,进而对职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实践,职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使自身的新媒体素养得到提高,只有通过不断参与实践,并总结累积自身经验才能达成。其实践类型主要包括亲身实践、创造性实践以及间接实践三种。此外,对于职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要努力创新,摒弃传统思想政治的教育观念,挣脱束缚。其次,应该确定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要有效地克服片面的唯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及个人价值观,树立两者统一的价值观。同时,老师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并且引导其合理地将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有效结合起来。只有依托新媒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职校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1.依托“微博”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微博”软件已迅速普及并广受好评。对于喜欢新鲜事物、热爱时尚的职校学生而言,微博能满足其大部分需求,因而拥有了一大批的使用群体。微博以其精简的形式、便利的使用方式、强大的功能已成为当前职校学生信息获取、思想交流以及日常交往的重要平台,这也给开展职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教育者可以通过“微博”这一平台,通过即时发布信息与学生进行日常生活与学习的交谈。这种交谈不再受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限制,而是广泛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甚至是家庭琐事,从而合理地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融入生活之中。
2.依托“微信、QQ”等即时通讯载体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即时通讯,顾名思义是通过网络即时通讯的传呼软件,用户之间通过建立连接直接联系并实时进行信息交流的系统。调查显示,这种即时通讯软件用户已达数亿之多,其中以微信、QQ等使用人数最多。使用即时通讯的高峰人群集中在15至40岁之间,职校学生便是这个群体的主力。职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通过微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需要加强语言的艺术性。首先,语言要结合环境,因人而异并具有针对性;其次,语言要饱含真挚的情感,具有亲和力;再次,要尊重事实,具有哲理性;最后,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只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方式才能受到学生的好评,并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断增强,进而让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每一所职业院校都有着其特殊的校园文化,它是职校得以不断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与其他职校相区别的标志。从结构上看,校园文化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物质、观念、行为以及制度,四者之间相互关联也相互排斥。其中,行为文化具有开放性与多元化等特征,也是校园文化最直接的表现,是教师与学生通过日常活动所传递出来的。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师生的日常行为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就给职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坚持时代与创新性的统一,使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创新。例如,利用新媒体,开展校园征集工艺广告,并通过比赛的形式开展活动。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不仅能够深入挖掘自身的潜力和才华,而且能够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思想,让职校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从而促进职校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在蓬勃发展。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新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并加强思想政治的隐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职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1]鲁双.新媒体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寇晓燕.略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55-58.
注:本文为江苏开放大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自媒体网络环境下五年制高职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编号:15SEW-Q-058)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