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师院附属丰泽小学 李乙萍
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初探
福建省泉州师院附属丰泽小学李乙萍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写作的基础,而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条件。不识字就不能阅读,也不能写作。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完成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任务,为学生未来学习语文打好坚实的基础,创造良好的条件。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
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是能阅读和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条件。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会3200个汉字,而近三分之二的识字任务就集中在低年级完成。因此,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完成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任务,为学生未来学习语文打好坚实的基础,创造良好的条件。
怎样进行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呢?我觉得应该遵循教材编排的体系,从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出发,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识字教学要采取多种形式,适当集中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拼音识字、看图识字,以字音、字形、字意归类识字,在字、词、句中结合识字,查字典识字等。努力做到使汉字的音、形、意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
为什么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呢?因为它吸收了识字取得的成功经验并加以改进,使之科学化。例如:看图归类识字,有同音字辨形的(如:然—燃);有形近字辨形的(如:练—炼);有反义词辨形的(如:公—私);有基本字带音辨义的(如:女—妇)。它把音、形、义紧紧地结合起来。
为什么要适当集中呢?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它便于概括识字的规律,使学生从字与字的比较中掌握汉字的规律,利于巩固识字。如“木”字旁的字,我们可以向学生说明,或让学生来归纳回答,这些字大部分与树木有关,或是树木的名称。
低年级要为识字的基本功打好基础。汉字的笔划、笔顺、间架结构、偏旁部首等,如同机器的零件部件。而我们教师往往为教而教,忽视了这项基本功的训练,结果是事倍功半。这是因为中国文字复杂,字的难度较大,汉字有28个基本笔划,七种笔划笔顺,四十几个偏旁部首,七种间架结构、写法。记住在字的哪一部分,哪个位置,掌握笔划书写的基本顺序,而且能真正辨别容易混淆的部件,识字才有坚实的基础。
要打好基本功的基础,必须按各年级的要求,严格抓过关。在低年级要完成从字音到字形的基本功,学会查字典。例如:在进行字的间架结构教学时,从一年级第一次教写字时,首先要教学生认清田字格各个位置的名称,其次是教学生利用田字格写字,同时严格要求学生按田字格写字,注意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所占的比例。写得正确、匀称、整洁、美观、大方。
教学中还要十分重视对难写字的指导,要讲清结构、笔划顺序,进行反复地训练。采取用有色粉笔标明易错、易淆的部件,范写、念笔划、书写等方法。尽可能把音、形、义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掌握。
充分重视字不离词的教学原则。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如果离开了字义的结合,就达不到真正的教学效果。双音词的字(如:葡萄)也一样,结合了意义就等于结合了词。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进行由字连词、扩词,以至用词造句。这样做,学生既认了字,理解了词义,又了解了事物,也就达到熟练掌握生字词的目的。如教“求”,扩词“请求、要求”,再分别说一句话。
要重视识字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讲是为了用不着“讲”。如何使学生逐步具有自己读准字音、分析字形、了解字义,具有识字能力,这是我们教学的着眼点。
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同培养其他能力一样,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汉字产生强烈的兴趣。从大量的观察、训练中找到规律的东西,教师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学。培养识字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1.先学好汉语拼音,掌握识字的这把“金钥匙”。
2.多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利用图画,启发思维,以帮助识字,扣紧图,一字一词。
3.利用汉字的特点帮助学生识字。如:教会意字“拿”,先让学生分解,或说“人一口手”,或说“合手”,再让学生判断哪种说法正确。教后教师加以指点,指出有的东西一只手可以拿,有的东西两只手才能拿。这样学生学习生动又记得牢。对形声字,可抓住形旁和声旁的分解,既学本字,又可辨析其他形近字。
4.充分利用查字典的作用。从二年级开始学会查字典,利用字典巩固生字,丰富词汇,又能为阅读减少困难。
5.精心设计一些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复习已学过的字词,让学生在独立完成作业中又一次得到复习,进一步巩固字词。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在识字教学中培植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他们真正喜欢汉字,在自主识字中提高识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