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6-03-02 10:34:16江苏省溱潼二中徐茶花
学苑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初中语文文章

江苏省溱潼二中 徐茶花

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江苏省溱潼二中徐茶花

课堂教学是教师探讨的永恒话题,本文借助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为平台,重点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的具体实施策略,希望能给广大教师们带来帮助。

初中语文心理健康渗透

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中主要涉及的是各种美文赏析,无论是文学价值还是人文教育气息都非常的浓厚,多元化的教学素材和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条件,所以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扩充教学的内容,积极地在初中语文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巧妙地设计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给学生强有力的心理震撼

导入作为课堂的“引子”,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教学活动参与性的吸引力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要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做得到位,比较精彩的话,一般学生整堂课都表现出一定的兴奋性,对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提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设计初中语文导入的时候,要紧扣教材内容,采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或者情景,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学习之中。为了实现既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备课,专研教材,巧妙地运用教学素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学活动。对于文学作品而言,作者想要表达的寓意并不是简单的肤浅文字,而是文章背后透析的作者真情实感,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度挖掘教材,用优美的文字诠释作者文章文字背后的真正情感和思想表达。比如,在学习朱自清《背影》时,文章中作者所描写的故事情节没有太大的起伏,但是一直浮现在作者脑海里的是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细腻的文字阐述了父母对子女的无私伟大的爱。这堂课可以说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明白父母非常的关爱自己,他们无私的付出和辛劳,希望学生能体谅和理解父母,少一点逆反。为了增加新授课的导入效果,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把文章的故事转化成图片配音乐的形式,一幕接一幕,一环扣一环,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震撼下一定会为此感动,也能回忆起一些自己与父母的故事,其中有愧疚,又自责,也有憧憬。

二、透视语文课文的作者境况,展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升学的巨大压力,致使我国现今的很多教育都出现了错位,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只重视“教书”,而忽视了“育人”,这似乎已经成了现今社会的一大诟病。殊不知,除了成绩单上的数字之外,在教学中仍然还有许多值得我们追求的目标,因为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的作者本人就是教师培养学生“学”和“品”的最好材料。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可以说都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在作者身上都拥有一些骨气或者优秀的品质,这些正是可以教授给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教育,都充满着正能量。对于文章的学习,除了要了解本篇文章之外,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地拓展教学的内容,比如详细地剖析作者信息,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创作的背景,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还能通过对作者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并品味前辈们身上的优秀传统和高尚品德。在语文教材中,鲁迅文章的节选教学为家常便饭,比如初中阶段就有《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等。鲁迅用自己的行动为救国救亡呐喊着,用拿来主义践行着自己的爱国热情,他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弃医从文,彰显了一代爱国人士的品性。这些品质都是鲁迅留给后人的,他可以鼓励我们今天的莘莘学子,珍惜和平,好好学习,热爱祖国,多一点承担和奉献。我们熟知的作家老舍,用笔作刀枪,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纸上。每一位大家的品性都是值得青少年学生学习的,所以在学习这些文章之后,作者一定要通过作者的生平和事迹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素材的选择上,名家很多,作品也丰富。还有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都德的《最后一课》,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等等,语文教师都可以适当地扩充下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巧妙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三、挖掘语文素材中的魂魄,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一篇精美的文章,如果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就如同在与作者面对面交流一样,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是可以实现的。每一堂语文课都是师生在与作者交流,在与思想碰撞,很多的思想恰恰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不妨打开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作者的思想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品质,让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感染到学生,让道德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使他们受到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那些好的文章且对文章进行认真的体会。但是由于学生经历以及年龄的限制,对一些社会问题认识还不够全面,对于表达社会事实的文章就很难深刻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意义。例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写出了一个儿子对母亲的爱、思念和悔,学生学完这篇文章之后,也会反思自我,争做理解父母的学生。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任何好的文章其形式都只是为内容而服务的,不能够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其内容的本身以及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作为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从而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这也是新课改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重要体现之一。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初中语文文章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0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放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