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师范学院 徐 振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鞍山师范学院徐振
2015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到大众创业时表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一个改革。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这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实施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改革
2015年6月11日(国发〔2015〕32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详细的表述,文件中从“九大领域、30个方面明确了96条政策措施”,详细阐述了如何有针对性地、全方位地去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文件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意义有明确的表达,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实现富民强国“中国梦”的必走之路。对于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经济结构的调整、扩大就业率、激发亿万群众的创造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当前,高职院校应对办学理念、办学模式进行调整,加大对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视,统筹高职院校资源,加大与社会企业联系,制定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计划,在大学生创业技术指导、经费的配比、专家的落实等方面真正建立起可操作的制度,对于学生创业制定鼓励的政策,从可操作的层面支持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开展已势在必行。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第一是要坚持高职教育育人为本。高职教育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来提高培养质量,在教学中强化实践,加大对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第二是在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中结合学生关注的问题加大对学生的引导,通过抓学生的关注点、解决学生的欠缺点,帮助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尝试创业,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创业教育主要就是要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创业和创新能力,从当前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下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主要是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为了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首先作为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要转变观念,真正认识到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结合个人所长,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和具备的能力进行创业尝试。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竞争越发激烈的现状,树立创业意识,增强创业信心,通过自身的努力,向先进自主创业的典型学习,使自己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使自己成为创业成功者。
2.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适应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常言道:强将手下无弱兵,这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同样如此。学校好比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工厂,学生就是经教师生产、加工、打磨出来的一个个产品,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与制造产品的人的责任心、工作能力和水平密切相关。因此,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创业的教师要具备“双师型”的素质,自身应该具有较高创造性思维修养和创业精神,甚至要有在企业挂职锻炼的经历,有实际的经验积累,了解创业的具体操作流程,这样才能培养出善于思考、敢于置疑、勇于探索和创新,能够创业的学生。
3.采用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平台。
高职院校原本就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孕育的土壤,在人才培养方面沿袭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高职院校应采用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在突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的同时,加大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演练,构建新的创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丰富的创业实践及顶岗实习锻炼,广泛借助社会资源,搭建多样化的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平台。
4.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应加大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也应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把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挖掘。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开设创新创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群。同时完善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考核制度,通过模拟训练、实战演练对学生成绩进行认定。
[1]杜刚、李亚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15年05月
[2]沈云慈.校企深度融合的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高等农业教育. 2014年0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