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红光小学 谢定来
让“错误”成为学生“乐学”的助跑器
重庆市万州红光小学谢定来
学生学习活动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分析、思考交流探究出错误的根源,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并订正错误,更要使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数学活动过程,让思维在错误与正确之间进行激烈交锋,让“错误”成为学生“乐学”的助跑器。
课堂教学错误思维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宽容错误的存在,更要善于挖掘错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
我们不仅要宽容错误,更要挖掘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学生对新知理解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易犯的错误,尽管老师反复讲解,多次强调,总有些学生不能彻底改正、往往一错再错,这些情况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发生错误的规律,凭借教学经验,可以预测学生学习某知识时可能发生哪些错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形形色色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在思索、讨论中展现多姿多彩的课堂。
1.预设错误,防患未然。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故意制造一些美丽的错误并主动呈现错误,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识角度,凭借自己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找错、知错和改错,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纠错欲望,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比较、判断、思考、甚至引发争议。让学生在错误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从而让学生了解并改正,预先实行控制,那么课堂就会展现出它真实、精彩的魅力。
2.将错就错,因势利导。
错误并不是一文不值的,它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它其中总会包含着合理的成分。教师应该善于挖掘错误,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让学生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反思是一种主动“再认识”的过程,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需要成为反思型教师,学生需要成为反思型学生。反思是一种习惯和意识,不断地反思,才会不断地进步。
1.学生反思,完善认知结构。
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有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思作前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纠错追因意识,把学生的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反思一下错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纠错,让错误发挥最大的育人功效。我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本“错题集”,这是一条很好的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途径。
2.教师反思,促进专业成长。
课堂上,有些学生的错误是你根本预料不到的,有些错误是在课堂上来不及处理的,在课后要静静地反思,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新知所表现出来的错误,审视自己,进行反思,发现不足之处,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调整,修正自身的不足之处。课后,为了充分发挥“错误”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我及时对学生理解新知识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及错误产生的原因、反馈、矫正的对策进行搜集、整理、记录。
3.文本反思,课外拓展延伸。
反思是对所得出的结论进一步锻炼和升华,是创造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反思、老师反思中难免还会留下一些遗憾,学生还可以从文本中吸取很多反思营养,在文本中去寻找其中一些错题,通过对错题进行找错、议错、纠错使同学反思产生错误的原因,知道改正的方法。这样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的表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
作为新世纪的新型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用一颗“平等心”“宽容心”去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并且,要巧妙、合理地利用“错”这一教育资源,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